当前位置:首页 > 自我学习 > 正文内容

东吴四英杰 (东吴四杰是谁)

2023-08-29 15:03:32自我学习1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167期 文/无常奉天玉)

东吴四英杰 (东吴四杰是谁)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得不承认,那是一个精彩纷逞的时代,那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彼时无数枭雄趁势而起,力图称霸天下,只不过经过多年的角逐之后,仅有三方势力脱颖而出,即曹操、刘备、孙权。细读史书,我们不难发现,这三方阵营中的将帅,各有各有特点——蜀汉阵营中,多出悍将,例如关张赵马黄,或有万人敌之称,或勇冠三军;曹魏阵营中,可独当一面者众,例如曹操八虎骑和五子良将;江东则多出文武双全之才,例如文可安邦,武可治国的东吴四英杰。

东吴四英杰,指的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众所周知,周瑜是孙策旧友,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出力不少,到了孙权时期,他则于赤壁大败曹操,是不可多得的大才;吕蒙是一代名将,抛开其他不谈,仅白衣渡江夺下荆州一事,便可使他扬名立万;陆逊则曾大破山越、坑杀关羽、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是孙权后期的顶梁柱。然而鲁肃从乎没有任何拿的出手的战绩,且自古以来,一直有老实人之称,他何德可能,可能与前三者并列,被称为英杰呢?

其实,鲁肃被称为老实人一事,并非史实,这仅是《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的小说家言罢了。真实历史的鲁肃,并不软弱可欺,相反,他非常的霸气。《三国志》注引《吴书》记载,他年轻时长相魁梧,而且散尽家财,集结了许多少年,并率领他们习武射箭,为他们讲习兵法。后来他率众前往江东的时候,受到州郡兵马的追赶,“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贯”,即率领自己的部下,弯弓搭箭,射穿了对方的盾牌。试想,天下会有这样的老实人吗?再说了,后来刘备阵营与孙权阵营,在荆州问题上出现纠纷,他单刀赴会,质问关羽,步步紧逼,使关羽无言以对,也体现了他的豪气。

不过即使证明了,他并非软弱可欺之人,也不能反驳他没有战绩的事实,那么他到底凭借什么,得以与战功赫赫的周瑜、吕蒙、陆逊齐名呢?对此,小编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规划了江东的发展方向

诸葛亮尚未出山,便定了天下三分之计,为刘备定规划了未来发展方向一事,自古以来一直被世人称赞,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鲁肃也做到类似的事情,只不过他是站在孙权的方向,思考问题罢了。《三国志》中提到,周瑜将鲁肃推荐给孙权之后,鲁肃曾道:“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意思是说,汉定很难再次兴复,曹操一时半会也无法灭亡,孙权据有江东,可以一面静观天下之变,一边灭黄祖、讨刘表,凭借长江之险,进而成就霸业。虽然孙权当时说,自己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只想尽一方之力,匡扶汉室,但是他之后的发展方向,的确是按照鲁肃所言,先拿下了江夏,后挥兵荆州,只不过中间横亘了一场赤壁之战而已。

二、维护孙刘联盟,使孙权能够抵御曹操

赤壁之战前,孙权接到了曹操的劝降信,其实虽说是劝降信,说过了不过是一封恐吓信罢了。当时孙权麾下无数人想要投降,孙权本身也萌生了向曹操低头的想法。与此同时,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击溃,想要去投奔名不经传的吴巨。是鲁肃劝说孙权,希望孙权与刘备联合,共拒曹操,又亲自去迎接被曹操击败的刘备,促成了吴蜀联盟,这才有也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一事。

三、治军严明

为江东规划发展发向,促进孙刘联盟等事,体现了他的大局观,他的韬略,那么他在军事上有所成就吗?答案是有的,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他用兵如神的事迹,但是他的治军能力,却得到了肯定,《吴书》中记载:“(鲁肃)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然治军一事,看似不及在战场上指挥的功劳大,但事实并非如此。同一人用兵,指挥精兵和乌合之众,取得的战果绝对有天壤之别。例如高顺的陷陈营,之所以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因为他的部曲纪律严明,随时做好了参与战争的准备;文丑之所以战死沙场,是因为他的部队,见到路边的粮草财物,便乱了阵型。由此可见,鲁肃虽然很少亲临战场,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却是站在东吴大军背后的人物,是东吴军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鲁肃虽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但是他的文韬武略,丝毫不逊于周瑜、吕蒙、陆逊,他是江东发展历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以他的能力,跻身于东吴四英杰之一,是理所当然的。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927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