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应纳税所得额和利润总额区别(应纳所得额与利润总额关系)

2023-09-06 18:55:06西部百科1

应纳所得额与利润总额关系

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25%,如果没有调增或调减金额的话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在所得税报表应纳所得税额体现,也就是说所得税费用就是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就是应纳税所得额,如果有纳税调增或调减的费用,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增 -纳税调减-免税收入及加计扣除-所得减免-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一共要交的税补交的税=一共要交的税-已经缴纳了的税虽然楼主问的季报,而我回答的是年报,但我觉得一样适用,但愿可以帮到

应纳所得额是不是利润总额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利润即为会计报表中的利润总额。计算公式: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扩展资料: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的比例税率。非居民企业为20%。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即据以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法定比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2008年新的;规定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25%。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应纳所得额与利润总额关系是什么

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25%,如果没有调增或调减金额的话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在所得税报表应纳所得税额体现,也就是说所得税费用就是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就是应纳税所得额,如果有纳税调增或调减的费用,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增 -纳税调减-免税收入及加计扣除-所得减免-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一共要交的税 补交的税=一共要交的税-已经缴纳了的税 虽然楼主问的季报,而我回答的是年报,但我觉得一样适用,但愿可以帮到

应纳税所得额与利润总额的区别

会计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不同:

企业的会计利润总额是企业根据会计准则或者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会计的核算方法计算出来的。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应纳税所得额是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按照税法的核算方法计算出来的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计算方法分为以下两种:①直接计算法在直接计算法下,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②间接计算法

在间接计算法下,是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会计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联系:

会计利润总额是计算公益性捐赠支出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限额的基数。

使用间接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是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

应纳税所得额和利润

关系: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 + 不允许税前列支(纳税调增)金额 - 当年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金额 - 税法规定免税所得。

  区别: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并且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利润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

应纳税所得额和利润总额的关系

毛利通常叫利润总额,也称税前利润。1、定义不同

(1)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2)毛利润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只减主营业务成本,看主要经营项目的盈利水平。

2、计算公式不同

(1)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2)毛利润的计算公式为:毛利润=收入-成本

应纳税所得额和利润总额是一样的吗

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25%,如果没有调增或调减金额的话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在所得税报表应纳所得税额体现,也就是说所得税费用就是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就是应纳税所得额,如果有纳税调增或调减的费用,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增 -纳税调减-免税收入及加计扣除-所得减免-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一共要交的税补交的税=一共要交的税-已经缴纳了的税虽然楼主问的季报,而我回答的是年报,但我觉得一样适用,但愿可以帮到

应纳所得税等于利润总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93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