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落和菌苔区别(菌台和菌落)
菌台和菌落
革兰阴性菌一般比较光滑,可以在含有胆盐的培养基上生长。革兰阳性菌一般菌落比较粗糙,不耐受胆盐,部分革兰阳性菌发育比较缓慢菌落细小。但这些都是表面判断,不能下定论,需要通过革兰仕染色,在显微镜下判断才准确
什么是菌苔?菌落与菌苔的区别是什么?
一般用菌落的形态来描述,比如菌落光滑和粗糙,圆和扁等等。
斜面培养基上细菌,一般来说是用来传代的,一般是已知的细菌,因为斜面培养基不能分离到单个细菌,所以一般都是形成菌苔。但是由于是已知的纯细菌,所以形态特征都是已知的。
菌苔,是指菌落连成一片了,没有形成单个菌落的情况,一般如果细菌很纯的话可以判断,细菌很杂意义就不大了。
菌台和菌落的区别
死菌、活菌如何鉴定 若要区分细菌的死活 可采用活体染色法。所谓的活体染色就是用对微生物无毒性的染料 如美蓝、刚果红、中性红...
菌落和菌台的概念
各种菌落表现出来的不同与菌体本身的结构有关,在菌落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度、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有鞭毛的细菌形成大而扁平,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的菌落,无鞭毛的球菌,常形成较小较厚,边缘较整齐的菌落。 菌菌落光滑,易于基质脱离;放线菌菌落质地致密,菌落较小而不致广泛延伸;酵母菌菌落较细菌菌落大而厚;霉菌形成的菌落较稀松,多成绒毛状,絮状。
菌落和菌苔是一样的,均可鉴别细菌
细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是5 °C到60 °C之间。
细菌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细菌界,过去曾经和古菌一起被归类在原核生物界,但已知古菌更接近真核生物,故原核生物界已被弃用。细菌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个。细菌是非常古老的生物,大约出现于37亿年前。
细菌分布广泛,在人体外部和四周,到处都有细菌存在。细菌大多喜好温暖、潮湿和有机质存在的地方,而且常常散发一股特殊的臭味和酸败味。夏天,固体食品表面时而出现水珠状、鼻涕状、浆糊状等色彩多样的突起,这是细菌菌落或菌苔。
大多数细菌是噬温的,它们生长的最适温度在环境温度与体温(37℃)之间。每一种细菌也都有适合它们生长和繁殖的温度范围。
什么叫菌落,菌苔?
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3]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空间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细胞结构分类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培养微生物都有对应的培养基,按培养基组成物质的化学成分区分根据对培养组成物质的化学成分是否完全了解来区分,可以将培养基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
(1)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是指利用各种动、植物或微生物的原料,其成分难以确切知道。例如培养细菌常用的肉汤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5g,水1000mL。
用做这种培养基的主要原料有:牛肉膏、麦芽汁、蛋白胨、酵母膏、玉米粉、麸皮、各种饼粉、马铃薯、牛奶、血清等。用这些物质配成的培养基虽然不能确切知道它的化学成分,但一般来讲,营养是比较丰富的,微生物生长旺盛,而且来源广泛,配制方便,所以较为常用,尤其适合于配制实验室常用的培养基和大生产上的培养基。
这种培养基的稳定性常受生产厂或批号等因素的影响,另外自养微生物一般不能在其上面生长。
(2)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一类化学成分和数量完全知道的培养基,它是用已知化学成分的化学药品配制而成。例如培养细菌的葡萄糖铵盐培养基:C6H12O60.2%,K2HPO40.7%,KH2PO4 0.3%,Na3C6H5O70.05%,MgSO4·7H2O0.01%,(NH4)2SO40.1%,H2O 100mL。
这类培养基化学成分精确、重复性强,但价格昂贵,而微生物又生长缓慢,所以它只适用于做一些科学研究,例如营养、代谢的研究。
(3)半合成培养基。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或几种天然成分;或者在天然培养基中,加入一种或几种已知成分的化学药品即成半合成培养基。例如马铃薯蔗糖培养基等。如果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琼脂,由于琼脂中含有较多的化学成分不太清楚的杂质,故也只能算是半合成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在生产实践和实验室中使用最多。
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区分
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类。
(1)固体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有琼脂、明胶、硅胶等。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和菌种保存等方面。
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如图,微生物分离成菌落、菌苔。图中为大肠杆菌菌落,是用涂布平板法得到。
用于分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
(2)半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而呈半固体状态。可用于观察细菌的运动、鉴定菌种和测定噬菌体的效价等方面。
用于观察微生物运动特征。如图,左侧试管中微生物不运动,而右侧试管中微生物运动,因而两试管中现象不同。
用于观察微生物运动特征的半固体培养基
(3)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不加任何凝固剂。这种培养基的成分均匀,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和利用培养基中的养料,适于作生理等研究,由于发酵率高,操作方便,也常用于发酵工业。
用于观察微生物生长状态。如图,此例中左侧为表面生长,右侧为沉淀生长,中间两个为均匀混浊生长。
用于观察微生物生长状态的液体培养基
凝固剂含量(以琼脂计)
主要用途
固体培养基
1.5%-2.0%
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等
半固体培养基
0.5%-0.8%
观察微生物运动特征、鉴定菌种等
液体培养基
无
大规模工业生产及在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
按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是否完全区分
根据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是否完全来区分,可以分为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和补充培养基。这类术语主要是用在微生物遗传学中。
(1)基本培养基。亦称“最低限度培养基”。它只能保证某些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正常生长,是含有营养要求最低成分的合成培养基,常用“[-]”表示。这种培养基往往缺少某些生长因子,所以经过诱变过的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生长。
(2)完全培养基。如果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一些富含氯基酸、维生素和碱基之类的天然物质(如酵母浸出物、蛋白胨等),即加入生长因子而成完全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可用来满足微生物的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生长需要,常以“[+]”表示。
(3)补充培养基。如果往基本培养基中有针对性加进某一种或某几种营养成分,以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需要,这种培养基称为补充培养基,常用某种成分如“[A]”、“[B]”表示。[1]
按微生物的种类区分
培养基按微生物的种类可分为细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和霉菌培养基等四类。
(1)常用的细菌培养基有营养肉汤和营养琼脂培养基。
(2)常用的放线菌培养基为高氏1号培养基。
(3)常用的酵母菌培养基有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和麦芽汁培养基。
(4)常用的霉菌培养基有马铃薯蔗糖培养基、豆芽汁蔗糖(或葡萄糖,葡萄糖比较昂贵)琼脂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等。
按照培养基用途区分
培养基按其特殊用途可分为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1)基础培养基。是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最常用的 基础培养基。
(2)加富培养基。是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血、血清、动植物组织提取液制成的培养基。用于培养要求比较苛刻的某些微生物。
(3)选择培养基。是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用于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培养基
用途
原因
加入青霉素
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青霉素仅作用于细菌,对真菌无作用
加入高浓度食盐
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结构致密,且能分泌血浆凝固酶,分解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沉积在细胞壁表面形成很厚的一层不透水的膜,不易失水
不加氮源
分离固氮菌
固氮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其他菌类不行
展开全部
(4)鉴别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培养后会发生某种变化,从而区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如鉴别大肠杆菌的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刚果红培养基。
伊红美蓝培养基:用于鉴别大肠杆菌。右图中是大肠杆菌菌落,菌落表面反光,有金属光泽。
按培养基用于生产的目的区分
根据培养基用于生产的目的来区分,可以分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1)种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是为保证发酵工业获得大量优质菌种而设计的培养基。种子培养基的目的是提供大量优质的菌种。所以这种培养基与发酵培养基相比,营养总是较为丰富,氮源比例较高。为了使菌种能够较快适应发酵生产,有时在种子培养基中有意识地加入使菌种适应发酵条件的基质。
(2)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的目的是使生产菌种能够大量生长并能累积大量代谢产物而设计的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的用量大,因此对发酵培养基的要求,除了要满足菌种需要的营养和累积大量代谢产物外,还要求原料来源广泛,成本比较低。所以,这种培养基的成分一般都比较粗,碳源的比例较大。
除上述几类培养基外,还有专门用于培养病毒等寄生微生物的活组织培养基,如鸡胚等;专门用于培养自养微生物的无机盐培养基等。
菌落区别
细菌菌体特征和菌落特征有什么关系菌体指的是单个细菌,我们只有通过显微镜看到它的一些结构特征,如鞭毛、纤毛等,菌体特征是菌落特征的基础。
菌落是由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群,我们能通过肉眼看到菌落的特征如形状、大小、高低、位置、表面的粗细、边缘的形状、色调、透明度,以及菌落的质地、软硬、粘稠度和特殊培养基的着色等。因此,菌落是菌种鉴别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菌落和菌苔
什么叫菌落,什么叫菌苔,细菌的形态结构与菌落形成的1、菌落(colony)单个微生物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的群落.2、菌苔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接种线上由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是许多菌落连成一片形成的 ;细菌在斜面培养基接种线上长成的一片密集的细菌群落,不同属种细菌的菌苔形态是不同的.
菌落和菌苔的概念区别
1.微生物培养基中的选择培养基经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后菌落会出现透明圈,透明圈是微生物利用降解了培养基里的有色物质,只留下琼脂造成的。
2.稀释涂布平板法原理:将一定浓度,一定量的待分离菌悬液加到已凝固的培养基平板上,再用涂布棒快速地将其均匀涂布,使长出单菌落或菌苔而达到分离或计数的目的。
什么是菌落与菌苔?观察菌落特征时应注意哪些因素?
涂布法接种是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计算活菌数,还可以利用其在平板表面生长形成菌苔的特点用于检测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抑杀效应。
将一定浓度,一定量的待分离菌悬液加到已凝固的培养基平板上,再用涂布棒快速地将其均匀涂布,使长出单菌落或菌苔而达到分离或计数的目的。
菌落和菌苔的名词解释
菌苔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接种线上由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
简单的理解就是细菌。细菌 在 固体培养基 接种线上由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一般为大批 菌落 聚集而成。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