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袭封和荫区别(袭封临川王什么意思)

2023-10-09 18:55:09西部百科1

袭封临川王什么意思

《世说新语》编撰者,临川王刘义庆,是南北朝时南朝宋的彭城人,他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刘裕虽然是一位非常出众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是他的子侄们却大都愚蠢嗜杀、昏庸残暴。在南朝刘宋王朝宗室当中,刘义庆是一位少有的贤王。

刘义庆本来是武帝刘裕二弟刘道怜的次子。但是因为刘裕特别器重的幼弟,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便把刘义庆过继给他,这对刘义庆倒是非常有利。因为刘义庆的生父刘道怜平庸无能,刘裕并不看重。在刘裕创建天下的过程中,也没有什么建树。而刘道规少有大志,颇受刘裕喜欢,刘裕和桓玄的决战中,刘道规起了关键作用,这一战是刘裕站稳脚跟最终登基的关键。因此,刘裕封刘道规为振武将军、义昌太守。刘裕曾把自己的次子刘义隆过继给刘道规。后来,刘道规故去,刘裕登基做了皇帝后,刘义隆又回到了刘裕门下。刘裕这才将刘义庆过继给刘道规,让他袭封临川王之位。

刘义庆自幼聪明,身受武帝刘裕的器重,武帝曾经拍着刘义庆的脑袋,夸奖说:“这是我家的丰城宝剑!”意味着他是刘宋家的宝贝。刘义庆13岁,就被封为南郡公;18岁,袭封临川王,升为侍中。

武帝死后,继位的太子刘义符当了一年多皇帝就被大臣杀死,文帝刘义隆登基。刘义庆看到宗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斗争极其激烈,便自动避嫌要求离开朝廷,被派往荆州。刘义庆为人俭朴谦逊,这在当时崇尚奢侈的时代非常难得。在荆州,他礼贤下士,广招文士。当时著名的文人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多聚集到他的门下。

后来,刘义庆在广陵时不幸患病,恰好,其时有白虹贯城,野鹿入府,他感觉是不祥之兆,要求返回京城。文帝刘义隆答应了,回到京师后不久,在元嘉21年的时候,刘义庆就病逝了,年仅42岁。

刘义庆最为人们所知道的成就就是组织编撰了小说集《世说新语》。据《宋书·刘道规传》记载,刘义庆有《徐州先贤传》十卷,《典叙》、《集林》200卷,《世说新语》十卷。其中除《世说新语》流传下来以外,其余都散佚了。

《宋书》

关于《世说新语》是否刘义庆原著问题,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专门推断说:“然《世说》文字,间或与裴郭两家书所记相同,殆亦犹《幽明录》、《宣验记》然,乃篆辑旧闻,非由自造。《宋书》言义庆才词不多,而召集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则诸书或成于众手,未可知也。”鲁迅先生的推断基本可信,该书是刘义庆组织人集体编撰。

《世说新语》共分36门,即按照人物的言行,品格等分类,以类相从。该书主要内容是记录魏晋名士清谈、饮酒,任诞等传闻轶事,是赞颂名士风流的故事集。《世说新语》最早的注者是刘孝标,其注解学术价值很高。现代善本当中首推中华书局版的《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

鲁迅先生评价《世说新语》时说:“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该书以及刘孝标注共涉及各种人物1500多人,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绝大部分被囊括其中。可谓是各类历史名人的言行记录集成。而且语言简洁明快,人物鲜活,隽永传神,具有小说因素,所以称为世情小说的鼻祖。其后模仿它的作品屡见不鲜,也为后世的小说、戏曲提供了大量素材。

袭封绛侯

1、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冀州两县区境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华北平原惟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森林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283平方公里。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以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一、二级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属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2、武强年画博物馆

武强年画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坐落在武强县城,既是年画艺术之乡的象征,又是展示、研究农耕文化的艺术殿堂。

3、开福寺舍利塔

福寺舍利塔原名“释迦文舍利宝塔”,俗称“景州塔”,位于中国北部河北省景县旧城内西北角,是早已废圮的开福寺内的主要建筑之一。该塔是一座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建筑风格的石塔,是历史悠久、规模宏伟、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物。

该塔是大型砖塔,呈八面棱锥形,共13层,总高63.85米,底层周长50.5米。塔顶装有铜铸葫芦,高2.05米,葫芦下有铁刹网罩托,高3.3米。

刹网与洞户被天风鼓荡,作水涛声,顾有古塔风涛之说。1982年7月23日,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庆林寺塔

庆林寺塔,位于河北省故城县县城郑口西南的饶阳店村东。庆林寺塔系用青砖砌成,坐南朝北,平面为八角形,下为塔座,塔身高六层, 为楼阁式砖塔,总高35.67米,建筑面积165.2平方米。其造型挺拔秀美,砌筑精巧,每层之间砌有双层塔檐。

塔顶有一铜葫芦塔刹。一层为三米多高的塔基,二层以上,每层各在东、西、南、北有一个券门。门上有窗,窗上装有菱纹、云纹天莲花纹的窗棂。花饰精美,各不相同。

5、周亚夫墓

周亚夫墓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县城内。底周长600米,高约16米,占地面积7亩。1956年7月9日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亚夫墓一直保护完好,1974年,重新立了标志牌。墓周有树木围绕,远远望去,青绿壮观。

周亚夫,生年不记,卒于公元前147年(汉景帝中元三年)。沛(今属江苏省丰县)人,绛侯周勃之子。勃死,其长子胜之袭封为绛侯,后因犯罪被削夺侯位。

袭封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谢公岭古道座落于被誉为“寰中绝胜”、“海上名山”的雁荡山,起于雁荡镇灵峰村,自西向东,止于大荆镇岭脚村,全长近一公里,宽约二米。岭路由条石筑成,石块大小不一,路面平整。岭背海拔189米,坡度较为平缓,适合旧时肩舆和车马过岭。

 

  《乐清县志》记载:南宋初年,北段驿道改从雁荡山山中出入,自雁东经谢公岭、马鞍岭、能仁寺过四十九盘岭至芙蓉驿抵县城,南宋末年,驿路改道经白箬岭、筋竹岭至芙蓉驿,后又几经变动,明清期间多走谢公岭。《乾隆雁荡山志》载:谢公岭在东谷灵峰东一里,自灵峰渡岭出东外谷,东走石梁洞。《雁山志》亦载:谢公岭,西界灵峰,东通石梁,为东内、外谷限。谢公岭属古驿道中的一段,一条曾由东大门进入雁荡山所必经的山道,同时又是雁荡山的分水岭,岭内即东内谷,岭外为东外谷。

  相传谢公岭建于南北朝时期,因谢灵运而得名。谢灵运(385年—433年),南朝宋诗人,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袭封“康乐公”,我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宋少帝永初三年(422),出任永嘉郡守。据史料记载,谢灵运是最早来叩问雁山之门的历史名人,曾作《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后人把此岭定名为谢公岭。然《雁山志》云:“谢公,人多指灵运,惟元李五峰有岭东谢氏之说。考岭东旧有谢家屿,岭必屿人所作,五峰之说近是。”同治年间的温处道台方鼎锐也曾写下“谢公虽好游,未陟此山巅”的诗句,证明谢灵运未曾到过谢公岭。至于谢公岭一名,大概与住在山上的某个谢姓村民有关,然后穿越千年,附会到了山水诗鼻祖的身上。谢灵运是否上过谢公岭,是研究谢灵运的学者们都颇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有待于后人进一步去考证了。然而这则疑案却让谢公岭变得更为神秘迷人,引得骚人纷纷为其遐思咏叹。

  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王十朋,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冬去临安参加次年春殿试,途径雁荡山作《度谢公岭》诗:“十年九行役,屡经此山中。爱山不厌观,每愧行匆匆。大士瞻矩罗,骚人思谢公。一生看不足,语如白头翁。”明代藏书家、文学家谢铎(1435年—1510年),做《谢公岭》诗一首,盛赞谢公岭是“声名一代谢公岭,形胜千年雁荡山。”明朱谏借古道抒思念谢公之情,《梁州令·谢公岭》诗:“着屐登山客。历尽云霞天壁。屐痕犹在白云中,峰回路转,千古无人识。春来秋去成尘迹。一代风流歇。斜阳影落溪外。长松几树连天碧。” 

  被称为“千古奇人”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就曾三次游览雁荡,两次登上谢公岭。在《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中记:“十二日饭后,从灵峯右趾觅碧霄洞。返旧路,抵谢公岭下。”一条古驿道,交叠着先人的足印,凝聚着文人的情怀,浓缩着厚重的文化积淀。

  沿雁荡灵峰景区门口右侧的一条小道进入,古道便赫然呈现在眼前。在起点处左侧,立着一个石碑,上刻“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界碑”几个红字。雁荡山地质遗迹堪称中生代晚期亚欧大陆边缘复活型破火山形成与演化模式的典型范例,记录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完整地质演化过程,享有“古火山立体模型”的美誉。灵峰景区是雁荡山经典景区,日景耐看,夜景销魂,意境深邃,无不令人惊叹。在古道入口还可以看到果盒桥、朝阳嶂、金鸡峰等众多景点,果盒桥下潭水凝碧醉人,朝阳嶂壁曲突如镂,应物象形,风景如画,金鸡峰朝暮形态各异。 

  从古道入口前行,丽日蓝天,满眼绿意。古道两侧,植被茂盛,参天耸立的松柏,夹有簌簌的竹林和错杂的藤萝,给古道增添肃静的气氛。最惹眼的是满坡的枇杷树,黄橙橙的枇杷已经下市,只留略显萧条的枝叶在树上。行走在古道,听风儿轻轻吹过,鸟儿欢快鸣叫,脚下涧水歌唱,路边小虫低吟。这些自然的乐音,更增添山里的宁静和古道的迷人。

  大约登20分钟的山路,就可以来到岭头。此处有一座石块砌成的黑瓦小亭,类似路廊的建筑。用白灰刷过的墙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耀眼的光,很明亮。圆洞门上有三个红色的行体字:“谢公嶺”,字的上方还雕有云头的图案。这座小亭,就是温州、乐清旧志上记载的、传说中大名鼎鼎的“落屐亭”,亭子外墙石砌,梁柱木质构造,从廊内部看,后人已进行了整修。相传喜欢游山玩水的谢灵运,登山时喜欢穿一种木鞋,鞋底安有两个木齿,上山时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便于走山路。谢灵运曾着特制的登山木屐经过这里,也有说他在岭上落了登山屐,后人为纪念谢灵运建“落屐亭”而传为佳话。清代叶廷琯《吹网录<梦溪笔谈>记雁荡山》中说:“余近观潘稼堂《游雁荡山记》,言石梁寺南出,过谢公岭,旧有落屐亭,云康乐至此而返。”

  谢公岭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候,雁荡山下住着一个叫朱投雁的大财主,财主肚里无几滴墨水,偏偏要装成斯文。清时节,永嘉太守谢灵运来游雁荡,消息传来,朱投雁蛮快活,他到城里买了酒菜,亲自到观音洞去请谢太守来做客。哪晓得这谢太守只喜欢游山玩水,不喜欢交结士绅,只爱做诗,不爱做官,朱投雁三番五次来请他,他都谢绝了。财主碰了一鼻子灰,肚里酸溜溜的,但又不甘心。谢灵运脚着一双登山木屐,一处一处游览。朱投雁跟在后面,一步不离。谢太守看着雁荡山的奇峰怪石,飞瀑深潭,忍不住吟起诗来。财主赶紧从衣裳兜兜里摸出一块雪白的手巾,整理好笔墨,毕恭毕敬送到谢太守面前讲:“请谢太守将吟咏的这首诗题在这里,给鄙人留个纪念!”谢灵运哈哈大笑:“这手巾嘛,是揩鼻涕擦臭汗的,我的诗怎能和龌龊的东西沾在一起!” 到了岭脚,谢灵运看到一块很象猪头的岩,想一想,觉得特别有趣:“猪头岩”和“朱投雁”正好同音;这“猪头岩”的样子和稻桶一样的朱投雁,也相象得不得了。谢灵运借题发挥,吟道:阿谁秽品祭山神,大煞风景人皆憎。雁荡何时除此物,名山胜色添三分。财主根本不懂得诗的意思,却装作懂的样子讲:“恁的好诗,刻在这岩山上,更叫名山生色不少。”走到岭头,朱投雁还是蚂蟥叮住鹭鸶脚,谢太守肚里更加讨厌了,就加快脚步,想快点离开朱投雁,哪晓得“扑”的一声,右脚的木屐被石头绊了一下,木屐齿碰掉了。谢太守索性赤着一只脚,一脚高一脚低向前走去。“谢大人,等一等,你的木屐掉了!”财主捧着那只木屐,上气不接下气地随后赶上来。谢灵运斜眼扫他一下,厌恶地讲:“无耻的东西,还有什么用?抛掉算了!”讲歇,又脱落左脚的木屐,“啪”地一声,甩在财主前面的那块石头上,管自走了。这一下,朱投雁才有点觉着,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半日讲不出一句话来。后来,村里人在谢灵运落木屐的岭上建了个石亭,叫做“落屐亭”,把谢灵运当年走过的那条山岭叫做“谢公岭”。 

  站在岭头,既可俯察灵峰,亦可坐看云起。只是现在走的人少了,路亭的墙面也爬满了青苔,石条与石凳斑驳不堪,给这条古驿道增添了一丝丝荒凉。

  从“落屐亭”往东走,便是下山的路。一眼望去,岭东的树木更是茂密,浓荫匝地。松树挺拔,藤萝错杂。最宜人的是那一大片的修竹,枝叶扶疏,绿影婆娑。炎炎夏日,行走在这古道上,定让人心清气闲。转过一个弯,放眼前方,视野则更加开阔。此时抬头,就会看见前方右首,雁荡著名的“形象代言人”之一的迎客僧端坐云头。迎客僧位置正好坐落在雁荡的东大门口,形如披裟头陀,峙立山口,作躬揖迎人状,不管阴晴雨雪,四季更迭,日夜迎接着四方来客,古人留有“兀然山口立,笑引往来人”的诗句。清代学者阮元有诗《度谢公岭望老僧岩》曰:“谢公慧业早生天,屐齿曾经到岭前。峰山丈人犹此石,不知成佛更何年。”再看左首下方,一片绿树掩映着静默的屋舍,白墙黑瓦,煞是清秀。这就是古道的终点大荆镇岭脚村。在岭脚有路廊一座,叫做“岭脚路廊”,《大荆镇志》载,谢公岭脚路廊,位于谢公岭东麓山脚。路廊的墙壁上爬满了青苔,里面堆满柴火和一些废弃的物品,供人小憩的石凳已经不见。在古代,路廊是供行人歇息的地方。如今,岭脚路廊破旧不堪,鲜有人在此歇息,昔日“驿站”风采不再。

袭封怎么读

袭制。即世代承袭某官爵而不改变,也是“世袭”的意思。

汉朝有此制。《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注:“汉高祖之起,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土。”其后,各朝,或沿袭或否。清朝,凡有军功及阵亡将士,国家依制给爵位,子孙可世袭。但有袭次,其不计袭次而与国长存者,加“世袭罔替。”

袭爵受封是什么意思

* 袭击 xí jī * 袭人 xí rén * 袭衣 xí yī * 袭用 xí yòng * 袭扰 xí rǎo * 袭承 xí chéng * 袭常 xí cháng * 袭袭 xí xí * 袭荷 xí hé * 袭取 xí qǔ * 袭裘 xí qiú * 袭封 xí fēng * 袭侵 xí qīn * 袭冒 xí mào * 袭爵 xí jué * 袭藏 xí cáng * 袭荫 xí yīn * 袭迹 xí jì * 袭占 xí zhàn * 袭气 xí qì * 袭职 xí zhí * 袭庥 xí xiū * 袭吉 xí jí * 袭然 xí rán * 袭从 xí cóng * 袭掠 xí lüě * 袭仿 xí fǎng * 袭称 xí chēng * 袭逆 xí nì * 袭杀 xí shā

袭封与荫相同吗

前一个继承父亲的爵位,后一个是借着父亲的功劳获得爵位

袭封的意思是什么

袭击、袭封、袭警

喇叭、喇嘛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944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