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教程:深入理解TCP/IP协议4层模型(内含TCP/IP与OSI模型的对比)
和不同,TCP/IP协议主要由应用层、传输层、网际互联层、网络接口层四个层组成。
网络接口层
网络接入层与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对应。它负责监视数据在主机和网络之间的交换。事实上,TCP/IP本身并未定义该层的协议,而由参与互连的各网络使用自己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然后与TCP/IP的网络接入层进行连接。地址解析协议(ARP)工作在此层,即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网际互联层
网际互联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主要解决主机到主机的通信问题。它所包含的协议设计数据包在整个网络上的逻辑传输。该层有三个主要协议:网际协议(I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和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传输层
传输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为应用层实体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证了数据包的顺序传送及数据的完整性。该层定义了两个主要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应用层
应用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高层,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例如:FTP、Telnet、DNS、SMTP等.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

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比较
共同点-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
- 都能够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通信服务机制;
- 前者是七层模型,后者是四层结构
- 对可靠性要求不同(后者更高)
- OSI模型是在协议开发前设计的,具有通用性.TCP/IP是先有协议集然后建立模型,不适用于非TCP/IP网络.
- 实际市场应用不同(OSI模型只是理论上的模型,并没有成熟的产品,而TCP/IP已经成为“实际上的国际标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