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终极形态第二阶段(saas层面)
saas层面
2015年开始,诸多的企业服务领域创业者开始了征程,从用友、金蝶、互联网企业出来的一批精英创办了服务于企业不同职能、或者不同垂直行业的SaaS。今天我们做一下简单的梳理。
根据《互联网周刊》发布的中国SaaS Top 100,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产业概况:
中国 SaaS Top 100 专注领域分析
泛CRM类SaaS占比最高,达到18%。SaaS天然的移动、连接、易用等特性十分适合灵活且快速变化的前端业务(Front Office),所以我们看到许多SaaS企业致力于帮助企业客户做销售、客户服务以及营销层面的服务;
其次是企业通信板块,占比15%,其中尤其以企业呼叫中心云平台为典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呼叫中心部署到云平台,方便快捷、降本增效,同时AI等技术的引入也降低了人力成本;
IT服务类占比13%,这其中包括面向企业客户的整体数字化服务,也包括面向IT人员的代码服务、测试服务以及运维服务等。IT生产力天然对SaaS有好感,一定程度上也是刚需;
财务类SaaS占比11%,其中主要由两大阵营:电子发票以及费控平台,大多从企业电子发票管理以及费用报销场景切入,伴随着电子发票的普及,会有一波红利;另外比较多的SaaS企业服务中小企业的财务外包代记账,传统的财会大多可以通过云端的自动化代替,也是共享服务的一种形式;
基础协作类占比10%,包括文档协作、简单流程协作、文书下达等;人力资源管理类SaaS占比9%,也是比较流行的SaaS产业领域;垂直领域SaaS占比也是9%,主要以行业角度或者细分管理角度切入,做深做透也会大有可为;有趣的是零售类SaaS只有两家,但都已经IPO,侧面也反应了我们无数消费者支撑起来的零售大国地位。
相比美国,我们比较缺失的有:企业安全及合规遵从类SaaS;企业SaaS商店以及治理平台;生态整合成功的平台(比如SAP Concur)以及能够服务全球企业的SaaS平台等,我国的SaaS市场潜力巨大,尤其垂直领域的SaaS,包括企业管理的细分模块(全面预算、销售绩效、内部银行、供应链计划等等)以及行业整合(汽车经销商网络、消费品促销、地产销售等等);技术层面来讲,SaaS+AI以及PaaS这两个课题都大有文章可做;产品层面,仍然是需要提升内涵以及管理实践的不断总结与精炼,逐渐构建行业思想领导力;运营层面,客户成功团队的建设和真正客户成功的落地是重中之重,SaaS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必须把客户成功放在最核心的位置,续约率和不断推出新产品是关键。
2019 中国 SaaS Top 100
笔者曾就职于SAP、Salesforce和华为等企业,将就职业生涯的思考感悟以及亲身经历做成一系列小文,激发更多思考、讨论和创造,一同见证巨变。
saas层面是什么意思
SaaS所指的就是软件层面上的服务,企业可以在运营商处享受到一些已经成熟的软件服务。这些软件往往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使用,并不需要进行本地安装,这也就是对网络的状况会有一定要求。PaaS是一个配置完全的整体环境,包括开发与部署环境,并且可以与IaaS进行伸缩管理,不需要维护。PaaS是大多数SaaS服务提供商在他们服务的基础上提供的服务。但是对于PaaS来说底层架构的服务并不完善,至少是应用程序的服务层。相对与laas和paas,saas针对成熟软件方面的应用,使用会更广泛些。
saas层应用
3.1.1 基础设施层(IaaS)
基础设施层包含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软件、虚拟资源池、物理资源池。基础软件泛指支持应用的各类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虚拟化软件、GIS平台等。虚拟资源池主要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储存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基于虚拟化技术,将计算机、存储器、数据库、网络设施等软硬件设备组织起来,虚拟化成一个个逻辑资源池,提供虚拟化服务。虚拟设备层可以支撑省级的应用与服务,同时也可向省系统内各级单位及各市县提供虚拟计算资源、虚拟存储资源以及应用托管等服务。物理资源池则是支撑平台网络硬件设施环境,包括存储、网络、硬盘、内存以及CPU等。
3.1.2 数据资源层(DaaS)
数据资源层汇集了来自房产、土地、农业、海洋、林业等不同政务主管部门的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已经建成的各类管理系统及数据库,遵循不同的技术规范和软件表达方式,通过整合关联汇聚在数据资源层。为了便于管理和数据汇交,平台将登记属性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历史档案数据归纳为3类数据库:业务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档案数据库。它们是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框架中的重要数据来源。数据资源层负责数据的统一组织与管理,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对上层应用和服务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支撑。
图3-1 系统总体架构图
3.1.3 平台层(PaaS)
平台层是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的枢纽,它将空间信息及其他各种非空间信息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上,使各政务部门的各类登记信息通过服务的方式进行整合和共享,能很好地解决多部门在信息的采集、管理、服务和应用方面的集成与共享。通过接口访问服务、数据调阅服务、查询分析服务以及对这些服务的分发管理,实现数据交换。平台层集合了所有不动产登记管理所需的登记信息、空间信息、档案信息、用户信息等各类数据的管理工具,遵循不动产数据库的标准规范,对数据进行标准分类编码。
3.1.4 应用层(SaaS)
应用层通过应用与服务的方式,分别通过政务内网、国土资源业务网、互联网向国土资源各级管理部门、相关管理部门、社会组织与公众等不同对象提供不同密级与敏感程度的国土云应用与服务。它以各种终端设备(如PC机、智能手机、平板仪、手持设备、各类监控设备等)为载体,借助在其上运行的国土行业的各类应用系统,获取云端的服务资源,实现特定的业务功能,支持多种Web浏览器(如Internet Explorer、Firefox等)、Web应用程序的访问或嵌入到已有Web应用程序中,同时支持桌面应用和嵌入式移动设备开发。应用层中各类管理系统形成面向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的政务办公网络。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运行支撑环境和政府网办公网络直接可读写的数据资源,为登记办理人员提供统一、简洁的操作界面。用户借助平台能完成从窗口收件、审核、审批、缮证、归档等一系列的日常登记操作。平台以不动产数据为支撑,实现土地、房屋、林业、草原、海域等登记信息的查询、发布功能,以国土、房产、林业、草原、海域等数据等各类的登记、空间、档案数据库为基础,将地理信息服务(图形浏览、定位查询、空间分析等)、属性查询与统计分析、专题图件发布等GIS服务加以封装,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数据库管理系统、不动产登记信息发布系统、不动产登记业务管理系统、不动产登记三级联动监管系统、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系统、不动产登记公示查询系统、不动产登记信息协同系统、不动产登记共享服务系统。
3.1.5 标准规范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以《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技术规范、不动产登记数据共享交换规范、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信息平台服务规范等方面的技术标准,规范不动产登记数据和应用服务,确保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系统交互能够有效衔接。
3.1.6 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安全制度等,保障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应用服务。
saas底层
无需代码编写。
JNPF的零代码开发定位是SaaS的底层基础工具,所以在构建企业应用既有SaaS的特点,也有开发工具的性质。
零代码开发下的功能无需代码编写,可以为不同数据场景配置不同类型的数据,能更灵活的应对企业多变需求。
saas层面主要技术有哪些
云计算是对分布式计算的发展与运用。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
云计算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和需要性,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种全新的体验,云计算的核心是可以将很多的计算机资源协调在一起,因此,使用户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取到无限的资源,同时获取的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服务类型分为三类
1、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是主要的服务类别之一,它向云计算提供商的个人或组织提供虚拟化计算资源,如虚拟机、存储、网络和操作系统。
2、平台即服务(PaaS)
平台即服务是一种服务类别,为开发人员提供通过全球互联网构建应用程序和服务的平台。Paas为开发、测试和管理软件应用程序提供按需开发环境。
3、软件即服务(SaaS)
软件即服务也是其服务的一类,通过互联网提供按需软件付费应用程序,云计算提供商托管和管理软件应用程序,并允许其用户连接到应用程序并通过全球互联网访问应用程序。
saas层级
云计算可以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Infrastructure-as-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消费者通过Internet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例如:硬件服务器租用。
PaaS:平台即服务
PaaS(Platform-as-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但是,PaaS的出现可以加快SaaS的发展,尤其是加快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例如:软件的个性化定制开发。
SaaS:软件即服务
SaaS(Software-as-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例如:阳光云服务器。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