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冬至和立冬区别(冬至和立冬有区别)

2023-03-24 10:30:06西部百科2

冬至和立冬有区别

时令含义不同:

立冬表示冬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此时天气开始由凉转冷。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左右。

冬至表示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此时天气变得寒冷。冬至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

2节气时间不同:

立冬是冬季第一个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

但是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为冬季。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3日照长短不同: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4饮食习惯不同:

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而在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

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冬至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但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在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吃赤豆糯米饭。

在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

而广东潮汕的则有吃冬节圆的习俗。

5气候表现不同: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但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11月,我国的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北部地区,平均温度已达-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两者的温差可达30℃-50℃之多。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冬至和立冬有何区别

1、入冬和冬至是两个不同的节气,入冬是进入冬季的标志,而冬至表明冬天最冷的时候来到。从传统文化上来说,立冬的地位没有冬至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表明阴气最重,也表明阳气开始生了,冬至也是中国传统历法中历算的起始日(非新年的起始日。

2、入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3、日期不同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冬至与立冬的区别

立冬

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为冬季。但在传统观念中“冬”即“终也”,结束之意。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冬至

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气候特点也不同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但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怎么区分立冬与冬至?

1、意思不同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2、日期不同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冬至是立冬吗冬至和立冬的区别

立冬节气

3、气候不同

从气候上说,立冬在古代对于中国来说,是进入冬季的标志。而冬至表明冬天最冷的时候来到,冬至日也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从传统文化上来说,立冬的地位没有冬至高,而冬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表明阴气最重,但也表明阳气开始生了,就象黎明前的黑暗时刻。冬至也是中国传统历法中历算的起始日(这跟新年的起始不一样)。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

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4、天文位置不同

在天文上,冬至是太阳到达黄经270度,立冬是太阳到达黄经225度。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冬至的第二天就将向北移。而立冬这天,太阳的直射点还在一天天南移。

冬至是立冬吗冬至和立冬的区别

冬至节气

5、习俗不同

立冬: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劳动了一年,老百姓要利用立冬这一天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如今,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冬泳爱好者们还会用冬泳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立冬有吃水饺的风俗。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但在山东滕州一带也有喝羊肉汤的习俗。

冬至: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在江南水乡,则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至与立冬有什么的区别

1.

时间不同:大冬指冬至,即农历11月18日,小冬在大冬前一天,即农历11月17日。

2.

节日意义:大冬是阳间人节,欢乐之日。而小冬则是鬼节,是祭祀祖宗之日。

3.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冬至和立冬一样吗?

立冬和冬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是这两个节气区别还是很大的,

1、立冬和冬至的时间不同,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至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2、这两个节气的含义不同,立冬:表示冬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此时天气开始由凉转冷,冬至:表示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此时天气变得寒冷;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755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