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内容

印泥和印台区别(印泥与印台的区别)

2023-04-05 15:30:05生活资讯1

印泥与印台的区别

红纸代替:

如果印泥,可以用过年写对联用的红纸可以代替,并且效果很好,把手指弄湿润,然后在红纸上轻轻摩擦几次,手上就有红色附着物了,可以按手印了。

墨水代替:

如果家里有墨水,不管是黑色的,还是红色的,都可以代替印泥,手指蘸点墨水按一下就可以了

水粉水彩颜料:

如果家里有绘画用的水粉或者水彩的颜料,那就是很好的印泥代替材料,水粉或者水彩稍微加一点水,就成为印泥了。

红色圆珠笔或碳素笔:

如果没有水粉或者水彩,可以用书写用的碳素笔或者圆珠笔,在手指头上涂抹几次,然后就可以按手印了。

印泥是什么?

制作书画印泥的主要原料来自于矿物、植物油、植物纤维、天然香料,精工检验,合理配方,手工捣揉制作而成。常见有朱砂、朱镖、八宝等,印泥其配方各有所特点,色泽也有明显之分。

它不同于一般文具店所售之印泥,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书画作品的艺术效果。

篆刻钤印 或书画上用的印泥,并非是一般文具店所售之印泥。切记书画印泥其特点是色泽沉着、稳定细腻、干湿适宜、落纸沾而不渗,印迹富有立体感。这是一般印泥根本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反之只能称之为印色,不可用作用金石书画。

印泥台加印油

、不可以的,用光敏印油

光敏印章使用量大时,上面的加油方法就不可用了应该从印章的柄下部加油口进行加油方法印章正放于桌面,用手拉开柄下部的注油口拉盖,拿一小瓶印油如果是大瓶,最好用注射器一类的,瓶口尖端对准注油口,一滴滴将印油加入,如果遇到注油口太小印章不能顺利加入,可以稍微震动一下印章,让油自然流入光敏印章内一般都有储油的海绵质体,

印泥和印台有什么区别

印章在没有印泥的情况下可以用墨水代替。

印泥的材料是由朱砂、油脂和艾绒三者混合一起组成的。朱砂质重、油脂质轻,若长期不调和,两者会分离,朱砂下沉,油脂上浮到表面,甚至沾结变质,不好使用。因此,每隔一段时间,要用骨制的桨(不可用金属制品)把印泥翻拌一下,使三者匀和。翻拌时,要顺一个方向,不要来回倒。

什么叫印印泥

有10种:

1.藏锋

所谓藏锋,就是指的书写时把毛笔的锋尖藏到点画之中,是一种追求点画浑厚圆润的笔法。汉蔡邕《笔论》云“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耳。唐徐浩《论书》云“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藏锋笔法一般用于篆书,隶书,楷书等书体,历史上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善于使用。

2.露锋

是指起笔时,毛笔的锋尖露在点画外面。这是一种强调笔势的笔法。露锋笔法,起笔时不必在空中做逆入,直接顺势入笔就可以。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讲“发笔处便要提得起笔,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用笔之难,难在遒劲有力。以露锋为主的一般是王羲之父子的行草书,楷书等。楷书用露锋的大家有欧阳询,赵孟頫等人。

3.中锋

所谓中锋是“常使笔尖画中行”是也。中锋乃是用笔之大法,千古不易。“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等比喻都是针对的中锋用笔。要想达到中锋用笔的效果,比喻熟练掌握执笔和运腕的技巧。宋姜夔《续书谱》云“中锋取骨,侧锋取妍。”清刘熙载《艺概》云“中锋画圆,侧锋画扁。书用中锋,如师直为壮。”

4.偏锋

所谓偏锋是指用笔的时候,笔尖偏在一侧,写出来的点画一边整齐,一边锯齿状。例如写横的时候比较在笔画上边行走,写竖笔时笔尖在笔画的左边行走。一般书家认为偏锋是书法的病笔,其实不然,在于怎么使用,使用好了能给作品润色不少。姜夔《续书谱》说“中锋取骨,偏锋取妍”是也。

5.极与涩

所谓“极”指的是速度快,一般用于用于永字八法中的“啄法”,“磔法”,“趯法”。然而疾不是一般的快速运笔,仍然要起伏行笔。“涩”指的是笔毫行墨要留的住,不是停滞不前,须紧而快地相前推进。例如“磔法”,一波三折。汉蔡邕《九势》云“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趟之内,涩势在于紧驶战行之法。”

6.方笔与圆笔

所谓方笔和圆笔是书法常用的笔法,方笔指的是下笔时切锋直入,强调雄强刚劲气,圆笔也是下笔时藏锋逆入,强调含蓄浑圆之气。在赞成书法作品时要方圆兼施,才是上乘。

7.牵丝

所谓的牵丝指的是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纤细痕迹,一般称为“牵丝引带”或者“游丝”等,行草书中常见。宋姜夔《续书谱》云“自唐以前多是行草,不过两字属连,累数十字而不断,号曰连绵,游丝。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历来书家都明白“牵丝为有形之使转,使转乃无形之牵丝。”

8.浓与淡

所谓浓与淡指的是用笔的深浅和墨色的浓淡,能使字的点画丰满而有神韵。陈绎曾《翰林要诀》云“捺满,提飞。字之肉,笔毫是也。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出捺满,险处提飞。肥者,毫端分数足也,瘦者,毫端分数省也。”

9.八锋

所谓八锋,古人讲笔有八面锋是也。清刘熙载《书概》云“笔锋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实锋,虚锋,全锋,半锋八种。”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云“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用锋之说,吾闻之矣,或曰正锋,或曰中锋,或曰藏锋,或曰出锋,或曰侧锋,或曰偏锋。”

10.衄挫

所谓的衄挫,是指顿笔后,略微提起笔锋在点画之中拉拽整理笔锋。有很多学习欧阳询楷书的朋友不会写钩,和不会使用衄挫笔法有很大关系,欧楷挑钩的时候就要提前整理笔锋,然后侧锋挑钩。清朱履真《书学捷要》云“书有衄挫之法,折锋方笔也,法出于指。”唐张怀瓘《玉堂禁经》云“一曰挫笔,挨锋捷进是也,下三点皆用之。”衄挫要有分寸,过分则脱离笔画,不及则笔锋不正。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76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