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什么意思(王师什么意思)
王师什么意思
面向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今译】在金人铁蹄践踏下的遗民,流尽了泪水;盼望南宋王师的来到,又等了一年。 【赏析】这两句诗集中而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怀念北方人民、渴望收复失地心情。但不是从主体角度直抒感情,而是从客体一方下笔,写遗民“南望王师”。叙事富于变化,构思颇费匠心。
胡尘,即胡马扬尘,形象地表现出侵略者统治的横暴。“泪尽”的“尽”,表明遗民受蹂躏极深,以致欲哭无泪。“南望”的“望”,表现出沉沦半个多世纪的遗民翘首盼望的心态。
两句用词确有“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瓯北诗话》)之妙。陆游表现同一内容的诗句尚有“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等。 【原作】见“三万里河东入海”。
王师北定中原日的王师什么意思
王师就是指朝庭的军队,王与师不能分开
南望王师又一年王师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相关内容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王师是什么官位
1.爱国的诗 要 写作背景 及解释
春望杜甫 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释义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二、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扩展资料一、诗文重点1、破:陷落。2、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3、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4、恨别:怅恨离别5、烽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6、抵:值,相当。7、浑:简直。
8、胜:受不住,不能。二、诗文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但是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
“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
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
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连月,家书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极无聊赖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
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2.爱国的诗 要 写作背景 及解释
春望
杜甫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释义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二、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唐肃宗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扩展资料
一、诗文重点
1、破:陷落。
2、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3、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4、恨别:怅恨离别
5、烽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6、抵:值,相当。
7、浑:简直。
8、胜:受不住,不能。
二、诗文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但是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
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书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极无聊赖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3.爱国诗句加背景
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王师什么意思文言文
1.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查辛香 《清稗类钞》
去年南京大雪时,刚好看到这句,心生欢喜。
2.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舒亶
《虞美人·寄公度》
前几日朋友让我想几句关于长安的诗,最先想起的便是它了。
3.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这该是多么浪漫的一个人,借着一丝酒意,在抒写天真。
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
《
和子由渑池怀旧》
我没有走过很远的路,也没有爱过几个人,却早早地生出了这般悲凉的心境。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至简的词句,那夜的风雪,那夜归人的心境,尽到眼前来。
6.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
《
送灵澈上人
》
同样是刘长卿的诗句,不愧是五言长城。
7.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每年入夏都会发这样一条动态,特别是午睡醒来,抬眼看见窗外的绿叶与阳光,太有代入感了。
8.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贾岛
《
忆江上吴处士
》
曾和一个朋友关于“生”和“吹”在微博争论了很多,后来发现是流传版本问题,我更爱“秋风生渭水”,多了些磅礴之气。
9.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黄景仁《感旧》
黄景仁最有名的诗句当属“似此星辰非昨夜”和“百无一用是书生”了,然而我偏爱这句,时过境迁,世事两茫茫。
10.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又是时过境迁的沧桑感,年岁渐长,我好像已经有些懂得了这其中凄凉。
11.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愁,似乎是文人骚客亘古不变的主题,写愁的名句太多,我只是刚好想到这一句。
12.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
从前有人问我“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我便回了这句。
13.占得人间一味愚。
——苏轼《南乡子·自述》
东坡写这句时,应该是有些置气的意思,他沉浮的一生不过刚刚开始。可细看来,大智如愚,也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哲学吧。
14.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
这大约是我心里最有江南味的诗句了。
15.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太上隐者《答人》
忘了尘世种种,忘了年岁几何,这应该就是归隐的最高境界了吧。
16.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如果上一句的隐居生活给人的感觉清冷的,那么这一句是不是多了些明朗的色彩呢?
17.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长安古意》
私以为,这是最动人的情话。
18.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上官婉儿《彩书怨》
我已经很久没见过你了,以及我很想你。
19.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四首》
年少时读到这句,暗自心疼好久。
20.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来自东坡男神,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21.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汪藻《点绛唇》
说到写梅的名句,我首先想起的是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句的风格是明快的,梅影横窗瘦却加入词人重重心绪,平添几分萧瑟。
22.半衾幽梦香初散,满纸春心墨未干。
——元好问《鹧鸪天》
忘了是在哪里看到的了,应当是站在女子的视角,如此大胆地袒露相思。
23.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白居易《梦微之》
白居易怀念元稹的句子,毕竟是真爱啊……以前错记成“我寄人间雪白头”,好像读起来也挺好的。
24.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鱼玄机《赠邻女》
鱼玄机这句戳了多少女子的心!
25.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卢仝《有所思》
这首《有所思》特别长,反正我只记得这么一句了,思念至极,会模糊了一个人的感官。
26.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姜夔《鹧鸪天
·
元夕有所梦》
我们分别太久了,以至于我已经忘记了悲伤本身。
2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
初见这句便念念不忘,人生大多数时候都是孤独的吧。
28.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世事一场大梦,追忆似水流年。
29.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以前看过一句乐府诗“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同样的惆怅,人生最大的寂寞大约就是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吧。
30.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潦倒孤寂的身影,做着一个铁马冰河的梦。
31.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晏几道《思远人》
曾经一度很喜欢晏几道这个不务正业的官二代,又一个游遍芳丛的多情才子。
3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
《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早春去拙政园时正值雨天,留听阁外几枝枯荷七零八落,可不就是留得枯荷听雨声么。
33.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
从“数枝开”到“一枝开”,那种欣喜与灵动,跃然纸上。
34.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
——苏轼《浪淘沙》
天色净朗,雪后初晴。
35.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李贺《苏小小墓》
钱塘苏小小,这一抹香魂,引得多少才子心驰神往。
36.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
——黄景仁《感旧》
也是黄景仁的诗句,微博看到过一句话“最好的前任要像死了一样”。
37.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偶题/嘲钟陵妓云英》
这是罗隐与云英重逢之时写下的诗句,天大地大,两个失意之人惺惺相惜。
38.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陆游《鹧鸪天》
山河破碎,是陆游终其一生的憾事,弥留之际仍心心念念,“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39.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晏几道《蝶恋花》
也是小山词,也说离愁别绪。
40.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苏曼殊《本事诗》
每年樱花开的时候都会想起这句来,以前翻过苏曼殊的作品,颇多惊艳之句。有时会想,如若相遇,他便是赠我一钵无情泪也不算遗憾。
41.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夜思怀,这一句直入我心。
42.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高蟾《金陵晚望》
如果说有什么我八辈子也写不出来的诗句,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句了。
4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
雪夜寒深,仿佛身临其境。
44.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这份超然与洒脱,不枉曾作酒中仙。
45.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纳兰容若的词句,总给人一种浑然天成之感。又如“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46.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李清照《忆秦娥·咏桐》
总觉得,这时节与梧桐最是相宜了,一个又字,那无奈的神情,仿佛就在眼前。
47.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这才是女文青的正确打开方式。
48.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晏殊《清平乐》
听秋风扫过梧叶,趁着满窗秋色,小酌一杯,醉意来了便睡去,心下无事。
49.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白居易《忆江南》
早些时候我就想着,若是能身在江南,山寺月中寻桂子当是这时节最雅致的事。本不喜欢桂花浓郁的香气,看到桂子二字,却又觉得讨厌不起来了。
50.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千秋岁》
当初听了某版《聊斋》的主题曲,歌词里面化用了张先这句。聊斋改编的影视作品中,大多是痴心女子负心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