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工作如何开展(招商工作开展思路)
招商工作开展思路
当今时代,地方政府传统招商引资方式已到尽头,笔者经过研究推演出地方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投资建设物理载体的新招商模式。
一、模式简介
1. 取得土地。国企取得建设用地,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园区工业、科研和商业房屋建设总体规划和效果图。
2. 对外招商。宣讲产业规划和园区布局,采取出租房屋为主、出售为辅的方式招商。
3. 房屋建设。签订招商协议,在总体规划基础上,按照项目投资方的要求建设房屋,建成后与投资方签订长期租赁协议。
4. 有序退出。承租方经营不善责令退租或主动退租,腾出的房屋应重新招商。
二、优势分析
1.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土地资源不可再生,国企掌握发展用地,便于执行地方政府产业规划。
2. 缩减项目落地周期。新模式较传统方式省去了前端的征地、拿地和审批程序,大大缩短落地时间。
3. 降低项目投资门槛。土地和房屋投入占项目总投资比例很高,采取租赁方式极大降低投资门槛,避免投资方资金不足拖延投资运营进度。
4. 减轻招商政策负担。以房屋租金补贴和税收贡献奖励政策代替传统的现金补贴政策,不仅减轻了财政负担,还为国企形成了固定资产和投资收益,能够更好地向银行贷款融资。
招商工作的具体举措
五大措施是,推动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推动招商引资的不断突破,推动项目落地的不断提速,推动遗留问题的不断化解,推动机关作风的不断优化,推动担当作为的不断激活。
招商工作开展思路和举措
1. 招商引资必须做好策划和统筹。
2. 做好招商引资的形象设计、宣传和推介、树立良好的区域形象和品牌。
3. 招商引资要做好富有成效的谈判。
4. 掌握招商发展态势,优化选择、运用行之有效的招商方法和途径,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和效率。
5. 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管理和评析,促进招商引资实现预定目标。
招商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完善招商引资机制
完善招商引资机制,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招商意识,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卸掉机构。明确这人,加强统筹,集聚合力,畅通信息,形成运转顺畅、协调有力,工作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突出招商引资重点
要根据园区产业发展状况,突出抓好产业发展重点,务求每个领域都有新突破、取得新成绩、引进与园区发展相符的项目,形成新的支撑。
三、搭建招商引资平台
搭建园区招商引资平台,这样可加强与其他园区单位的沟通联系,努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招商引资格局,加强区域联动,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四、提升招商引资能力
招商团队要提升招商引资能力。务实基础工作,拓展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透彻把握政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找到互利共赢的结合点,一抓到底,提升招商效率。
招商工作开展思路及措施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加强县域统筹,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特色种养,积极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等乡土产业,推进形成县城、中心乡(镇)、中心村层级明显、功能有效衔接的结构布局,促进县乡联动、产镇融合、产村一体。推进县域、镇域产业聚集,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县域布局,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乡(镇)所在地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下沉重心,向有条件的乡(镇)和物流节点集中,推动镇村联动发展,实现加工在乡(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
(二)持续做强现代种养业
创新产业组织方式,推动种养业规模化发展,向全产业链拓展延伸,提升效益和质量。巩固提高粮食产能,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速划定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与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保证2020年完成8亿亩建设任务,力争2022年提高至十亿亩。加速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育种创新,推动农业机械装备升级。增强生猪等畜禽产能建设,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肉蛋奶等供给。优化生猪产业和屠宰产能布局,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推动奶业振兴。推进渔业健康养殖,提质增效。
(三)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主体带动融合发展,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及小农户开展生产经营合作,构建紧密联结机制。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支持主产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区批发市场发展,建设一批专业村镇、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强县。
(四)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打造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重点产区与优势区集聚。发展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支持开展加工流通等多种经营,向综合合作社方向发展。扶持一批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从而实现抱团发展。
(五)着力打造产业园区
推动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与企业集中,建设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速建设一批特色产品基地,认定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培育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建设一批功能多样、设施完备的园区景点。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六)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依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制修订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新业态及产品品牌标准。培养一大批叫得响、有知名度的地区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创响一大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列入国家禁止类产业目录的,不可进到乡村。激励加工副产物循环梯次综合利用。
(七)大力推动农村创新创业
壮大创新创业群体,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正确引导返乡农民工到县城和中心镇就业创业。培养一大批农村创新创业导师和领军人物。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宣传推介创新创业带头人、优秀乡村企业家和典型县,创建一大批具有地区特色的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和实训孵化基地。激励发展农村电商,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速实现乡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增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提升创业技能。
(八)深入推进产业扶贫
盯紧扶贫攻坚目标,巩固和扩大扶贫攻坚成效。支持贫困地区尤其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开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组织中国大型加工、采购销售、投融资企业及科研单位与贫困地区对接,开展招商引资,推动产品销售。正确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贫困户进到大市场。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