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如何做好家校沟通(如何做好家校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2023-04-19 06:20:16西部百科1

如何做好家校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用心——与家长沟通联系,要先用心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二、细心——与家长沟通联系,注意细节。

1、每次与家长接触时,家长总是笑脸相迎,主动打招呼,所以不论当时我在忙什么,我都会马上停下手头的工作主动与家长交流。

2、不能一见面或一打电话就告状,埋怨数落家长,使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干。

3、不要当着家长的面训斥他的孩子,与家长谈话时尽量面带笑容。

4、学会倾听家长的意见,让家长表达他的意见。

三、交心——要善于和家长交朋友。

1、利用电话促进家校沟通 

(1)多赞美,少批评。

(2)注意电话中的措辞和语调。

2、利用网络促进家校沟通

3、利用校讯通促进家校沟通

4、适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当然,学校沟通的途径还有很多,但不论是校讯通、电话、微信、家访或者家长会,都一定要是用心的,有效的。只有有效的家校沟通才能拉近家庭和学校的距离,极大地方便家长、老师之间的交流,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成长的脉膊,渐渐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教育合力,从而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循着正确的人生轨迹良性发展,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良好的家校沟通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1、信任是前提。

信任,主要在可能有误会时起作用。遇到不解的事情,先相信对方的动机是好的,相信当时或许有特殊情况自己不了解。无论对老师、孩子、家人还是其他熟人,我都会先信任,再了解。

2、坦诚,以诚沟通。

有的家长怕老师,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就算为了孩子,也一定要克服从老师的恐惧心理,把老师看成平常人,真诚地交流就好,有时候家长把自己的真实处境、孩子的真实状态,和老师沟通了,老师会更理解的。

3、换位思考。

常有家长会嫌弃老师布置的要求太细,对孩子太过于严苛了。通常低年级老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孩子把好习惯巩固住。在老师看来,最初建立了好习惯,比高年级改坏习惯要容易得多,所以老师觉得这是很紧迫的事。

家长如何做好家校沟通工作

家长应该首先感谢学校和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使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取得了哪些成绩?哪些进步?

然后可以给学校和老师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者是建议,比如孩子在校的安全问题,以及老师和孩子的正常沟通问题等。

最后表态,家长一定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使孩子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如何做好家校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健康的范畴也在扩大,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求领导者有着健康的身体,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而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尤其对农村小学高年级十一、二岁的学生。他们已经进入“心理断乳期”,主体意识增强,认为自己经长大成人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我的看法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小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电视、网咯、游戏等也在慢慢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家庭方面: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很多农村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给农村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些小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或心理方面的问题。从我校的情况来看,现在农村小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女生看电视成瘾,迷恋上网;男生玩电子游戏,打架斗殴。

由于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家由祖辈监管,一方面,因为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监管不严,另一方面,祖辈的溺爱,致使一部分孩子沉迷于看电视,甚至有的孩子放学后偷偷到网吧去上网、玩电子游戏。学校附近开着黑网吧,星期天学生回校的时候就进去了。这些对孩子都产生了较坏的影响。 2.野蛮、娇纵、以自我为中心

经常有老师告诉我,现在的孩子真是太难管了,有的孩子太任性了,犯了错误不愿认错,不服管教,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去年,在本地区就发生了这样一件惨痛的事件:一名学生因在宿舍打扫卫生碰另一位同学的衣服,然后就被另一个同学捅了一刀,幸亏送去医院及时不然生命就受到极大的危险,可是这个孩子却说最多出医药费。发生这样的惨剧,一方面,是家长、老师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没有很好的对孩子进行心理疏通,另一方面,是这个孩子野蛮、偏执等不健康的心理所造成的,这样的事情发人深省,教训告诉我们要更加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3.自卑、自闭、交往能力差

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的特殊情况,或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总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心理上自卑,行动上自闭,在班级活动中表现不踊跃,课外不愿和其他学生玩耍,身上缺少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与他人交往能力不强,这样的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上产生了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观察、多开导、多鼓励、多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具有阳光的心理,快乐的童年。

农村小学生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原因,社会应更加关注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关注“留守儿童”,努力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农村学校教育要把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认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有家庭方面的原因,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知识,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留守儿童”精神上对父爱、母爱的需求。

1.关注“留守儿童”

就我校的“留守儿童”情况,做了初步调查,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占75%,父母有一方在外打工的占90%。长期的留守,得不到父爱、母爱,对这些孩子的成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农村看到小孩子由祖辈带、儿童满地爬、接受不到应有的教育、孩子心理健康没有人关怀等种种现象,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留守孩子对父母呵护的心理需求。这也需要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给予广泛关注,这已引起我们当地政府的关注,我们县的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已对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在 “六??一”对他们进行慰问,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和学习用品,这做得很好,但是我学校地处偏远,很少得到这种待遇的。

监管“留守儿童”的祖辈们应多关心这些孩子,严格要求他们,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改变教育方式。外出打工的父母们应经常和孩子保持联系,倾听孩子的心声,多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抚慰。

2.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是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议,指导农村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要求他们多了解和关心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密切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孩子进行一些心理疏导,让他们学会一些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争做一名合格家长,通过家校配合来共同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3.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心理教育 学生生活在家庭的时间很多,家庭环境,家长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全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甚至会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因而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开设心理讲座,讲清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指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学校的咨询机构不但针对学生,而且也要对个别家长进行咨询与辅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总而言之,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目前小学教师不可忽视的重点。

如何进行良好的家校沟通

要想让家长感受到我们的真诚态度,首先,我们幼儿教师要有很高的专业素养,要本着互相尊重、平等的态度。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是互相尊重。要想让孩子学会尊重,首先我们老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要互相尊重对方,这样才能促进有效沟通。

其次,我们要和家长沟通时营造宽松的氛围,平等相处,当他们提出一些疑问或一些不符合教育行为及规律的观点时,我们要把话听完,然后再心平气和地与家长解释分析,从而得到家长的好感,进一步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785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