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折号与冒号区别(破折号和冒号)
破折号和冒号
个人意见与你分享——破折号只是要对前边的文字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主要是起到加以强调的目的。 个人意见与你分享:冒号主要是起到“含盖”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在引用别人的话或者别的观点的时候加以冒号,所不同的是引用别人的话要加上“”,而别人的观点就不用了,只是用冒号就可以了,这就是我对冒号和破折号的区分和理解。
破折号和冒号表示解释说明的区别
破折号管一半,冒号管到底
二者表示的总说和分说的关系不同,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分项说明或列举时则用冒号,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解释则用破折号
破折号和冒号的用法
区别:
1、二者表示的总说和分说的关系不同。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分项说明或列举时,则用冒号;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解释,则应用破折号。
2、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部分删去,句子的内容和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表示总说和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冒号后的内容删去。
3、 从语气方面看,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稍长些,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相当短促。
另外,运用冒号与破折号,还要看句子的总说与分说关系,若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
破折号和冒号的作用
破折号的“提示下文”作用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换成冒号。但是“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作用并不是破折号的根本功能,一般使用出来是兼代“提示下文”的功能,同时可以体现出一种“转折”的逻辑关系。问题中,显然不存在“转折”的逻辑关系。那么假设此处破折号用得十分规范不存在滥用破折号以“提示下文”的情况下,此处应该是“解释说明”的作用:解释上文提到的两种态度。
破折号和冒号的用法区别
冒号和破折号不存在哪个好的问题,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用途和意思。
破折号和冒号的区别举例子
第四单元中的冒号用于引出解释、说明、列举等内容,起到明确语意和分割句子的作用。它可以用于以下情况:1. 引出解释说明:在文章中先给出一个概括性的句子,然后用冒号引出对该句子的解释说明。2. 引出列举内容:使用冒号来引出在后面进行的列举内容,简明扼要。3. 引出段落在段落的结尾处使用冒号引出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或结论,起到强调整个段落论述的作用。4. 引出引语:在引用别人的话或者段落时,可以使用冒号将别人的话或者段落与文章内容分开,更加清晰明了。总之,冒号的使用要遵循明确语意、简洁明了的原则,避免使用过多,影响文章流畅度。
破折号和冒号管到哪
汉语符号一横是破折号。表示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或话题突然转变;意思的递进、转换、跳跃或转折;声音延长时,拟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
破折号是一个用途比较广的标号。它的主要用法可以归纳如下。
1、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如果解释或补充的话是在句中,往往前后两处都用破折号。括号也表示解释说明,但是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是较重要的信息,要读出来的。而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没有它不影响句子的完整性,读时也不必连着正文念出来。破折号和“即”“就是”“有”“是”等词语都可表示解释说明,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如:
第一类:解释作用
(1)※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漕——就是“中外之界”。(应将破折号去掉)
(2)任何一门科学中的每一个新的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3)“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4)“太阳系除了九个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外,还有40个卫星以及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直觉──尽管它并不总是可靠的──告诉我,这事可能出了什么问题。”
(5)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6)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第二类补充说明
(1)倘是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2)一时众人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破折号后面的部分都是对前面部分的补充说明。
2、表示话题的转变。
例如:“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破折号前是讲述自己情况, 后面突然转而询问对方别的事。
3、表示意思的递进。
(1)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2)表意思递进(紧承) 团结——批评——团结
4、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1)“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2)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5、表示话语的中断。
(1)“‘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前一例的破折号表示下面的话没说出来。后一例表示说了半句暂时中断,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下去。
(2)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表示说话中断)
(3)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曹禺《雷雨》)
分析:破折号表示停顿。它们表示说话人说话起了一个头,又有意把话头停住。表示说话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停顿.
4、 表示声音的延长。
(1)“‘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2)“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
(3)“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4)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的呼唤:周——总——理——
(5)周朴园:你——你贵姓?(曹禺《雷雨》)
分析:周朴园的问话‘你——你贵姓’是因为对鲁侍萍感到惊奇而突然情不自禁发问的。这里的破折号正说明了这种心理状态。这种破折号所表现的语音延长,是受到感情制约的,它能反映出人物种种复杂的心理状态:热烈兴奋、激动喜悦,惊奇诧异、悲哀畏惧,等等。这种语音延长或停顿,可称作感情延长或感情停顿。
(6). 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周朴园: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曹禺《雷雨》)
分析:鲁侍萍提出要见见自己亲生的儿子周萍,这是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的。此时鲁侍萍的心里扑腾着:自己的要求是提出还是不提出?自己的要求是否会遭得拒绝?例句中‘我’后面的破折号,形象地把这种矛盾心理表达出来了。周朴园说的话中的两个破折号则反映了他思索和内心的矛盾,他想拒绝,但又怕触怒鲁侍萍。声音的延长是表示人物内心思考的过程。
(7) 周朴园:五十年前,在无锡有一桩很出名的事——
表示语音的延长,表示说话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延长,这里的破折号形象地揭示了周朴园奸刁、老于世故的性格。
(8)周朴园: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不过——
吞吞吐吐,迟迟疑疑,这标号写出了周朴园的担心、恐惧,点出了伪君子的面目。
(9)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10)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5、表示引出下文。
例如:“在一篇题为《论气节》的文章里,他对‘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与现实处境作了这样一番总结──”“小姑娘的相貌神态酷似她的母亲,我的心一颤。眼前又浮现出十年前我在槐树村生活的情景──”这种由破折号引出的下文常常是另起一段。
6、表示总结上文。此种用法与补充说明不同,它是对上面文字的概括总结。起画龙点睛之用。破折号和冒号都可以表总结前文。如:
(1)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2)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3)“其实这位选评者不但缺乏古代文学艺术常识,甚至对一般古汉语词汇的涵义也不甚理解。他把‘挹注’(挹彼注此,损有余以补不足)讲成‘不在乎,不注意’;把‘含香之署’(尚书省的别称)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怀里揣着名片,‘刺’即今之名片)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说一通。”
(4)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7、分行列举,每个分列项前用破折号。例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迫切需要确立的主要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法制化原则;
──党的领导法制化原则;
──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
──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
8、 用在副标题的前面。例如:
语言与哲学
──当代英美与德法哲学传统比较研究
9、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例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10、注意破折号前的标点。如果破折号前是句号或逗号,可以不用标点(用标点也不算错);如果是问号或叹号,则应保留,以免影响句子的语气。如: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破折号和冒号都有解释说明作用
省略号〔……〕:
它的主要用法有:(1)表示文中的省略部分。(2)表示思维的进行或跳跃。(3)表示话语的断续。(4)表示心情的矛盾。(5)省略号的前面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时,一般可直接用,如:A.“汪老师……”B.“汪老师,您是……”(6)省略号的前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时,一般要先在句末注上标点符号,后用省略号,如:A.“学校已放学了。……”B.“今天,阳光灿烂。……”(7)省略号的后面一般除了可用引号外,不再用别的标点符号。(8)用省略号表示省略时,如果用了省略号,一般不要再用“等”、“等等”;反之,用了“等”、“等等”,就不要再用省略号。(9)省略号还可以表示语断意留。(10)省略号又可以表示语音含蓄或状态延续、声音的断续或延长、声音被打断等。
括号〔()〕:
一般多用来表示文中的注释或补充。如:A.朱熹,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人(现在江西省婺源县人)。B.结果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鲁迅全集》第二卷《朝花夕拾》,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破折号〔-〕:
的主要用法有(1)表示意思转换或递进;(2)表示对前文的解释和说明;(3)表示中断或插说;(4)表示语言停顿;(5)表示提示下文;(6)表示声音的延长。
顿号〔、〕:
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顿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一般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者并列短语。并列的词之间用了“和”、“或”之类连词,就不再使用顿号。顿号与“和”的作用是一致的。多个词语并列先用顿号,最后一个用“和”。如果并列词语结合得很紧,没有必要在行文中用停顿来突出它,则可以不加顿号。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顿号运用方面常见错误如:
张三,李四,赵五经常到阅览室学习。(两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市一中学的校长、主任、第三中学的校长、 主任都来开会了。(此句混淆了并列词语的大小层次。第二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 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此句用了“和”,前面的顿号应该删去。)
逗号〔,〕:
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其主要用法有:
a.用在较长的主语后面。 如:这个演员表上排列在最后一名的小角色, 却赢得了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b.用在需要强调的简短主语后面。 如:北京,祖国的首都。
c.用在句首状语的 后面。如:在一个明媚的早晨,他登上了去石家庄的列车。
d.用在较长的宾语前边。如:我不得不承认,他的实力比我强得多。
e.用在插入语前后。如:我来北京,往少里说也有十几次了。
f.某些句中关联词后面有时也用逗号。这往往是出于强调的需要,一般民政部下是不必停顿的。如:劳动很艰苦,可是,我们根本不怕。
g.用在复句内部的分句间。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h.用在次序语后面。如:第一,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加劲干; 第二,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i.用在倒装句中间。如:多么美丽,这一朵朵鲜花。
分号〔;〕:
表示一句话里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如果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分号之间必须用分号。如:白天,战士们坚守着已得的阵地;夜里, 战士们向敌人发起新的攻击。
在多重复句内, 并列分句之间必用分号。如:依照客观规律去办事,国民经济就能够均衡地、顺利地发展;违反这些原则,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快不起来。
并列的分句出于分清结构和突出名单的需要, 即使分句内部没有逗号,分句之间也可用分号。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分界处也用分号。如: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也用分号。
冒号〔:〕:
用在提示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运用冒号时要注意其提示范围。冒号提示的内容的末尾用句号。如果一个句号前的内容不全是冒号提示的,则这个冒号用得不正确。如:这种惊人产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 看不到敌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句中冒号只提示到了"歧途",不包括后边,所以用错了。应把"歧途"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没有特别提示的必要就不要用冒号。如:他表示:一定要来参加会议。(冒号应该删去)
比赛的结果出人预料:老年队竟打败了青年队。 (冒号应该改为逗号)
在句子万分内部,不能用冒号。如: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 (句中不能用冒号,应删去。)
“某某说”、“某某想”等后边常用冒号。 但有时不想强调提示语,或不直接引述别人的话,则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如果“某某说”是在所有引文的后边,“说”后用句号。
引号〔“”〕:
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引号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一般用双引号,引文内还有引文,就用单引号。双引号和单引号反复使用。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引号的作用主要有: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
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 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使用引用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 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号。
括号〔()〕: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某个词语的叫句内括号。它必须紧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被注释的词语后面需要停顿,点号要放在后括号后面。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带有标点,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叹句除外)应省去。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的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句话,那么句末点号应该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句末点号。
破折号〔---〕:
表示对上文的词语的解释或表示语意某种变化。破折号的第一作用是对上文进行解释。这种用法与括号相似。 它们的区别是:括号里标明的语句仅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读的时候不必读出;破折号标明的语句坚前文的解释说明,同时又是正文的一部分,必须与上下文连读下来。所以,对上文进行注释要注意到两者的区别,注释部分若是正文,就用破折号;若不是正文,就用括号。行文中表解释说明通常只用一个破折号引出,这类语句若插在句子中而且较长,可用双破折号,即注释语前后各一个。破折号的第二个作用是表语意的递进。这种情况下,通常能看出破折号前后在时间上的推移、在意思上的推进、在空间上的转移、在情节上的变化。破折号的第三个作用是表语意的转换,批语言表述中一个意思突然转到另一种意思上去,破折号前后不是同一方面的内容。第四个作用是表示声音的中止、停顿、延长。另外,破折号还用于连接歇后语,标明文章副标题和词、诗、文的作者及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间。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