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区别(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区别在哪)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区别在哪
经济案件可通过调解和诉讼解决,刑事案件要承担刑事责任。 所有刑事案件的范畴都要受到刑法的追究,被告人要根据具体情节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而经济纠纷属于民法和行政法调节的范畴,可通过调解、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解决。
1、经济案件 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当事人不主动向国家司法机关请求,国家司法机关一般不介入干预当事人之间的纠纷。经济案件是指公民、法人因为国家所认可的盈利机构所受到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以及不当的违法经营和商业舞弊、商业间谍,依据《经济法》的相关章节,可以由当地政府和人民法院进行处理的案件。
2、刑事案件 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国家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如罚金、有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等)的案件。 刑事案件一般都有国家刑事司法机关主动介入,受害人或者群众报案、举报后,公安、检察机关即会介入侦查。然后由检察院代表国家对被告人提起公诉,由法院代表法律进行制裁。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区别在哪里
民事诉讼中的伤残等级鉴定和刑事诉讼中的伤情鉴定不同。
1、依据鉴定标准不同。鉴定标准涉及专业知识,就不说了。
2、目的不同。民事诉讼中的鉴定是要确定伤残等级(1~10级),从而确定民事赔偿的数额,如交通事故案件、工伤案件、人身损害案件等等。而刑事诉讼中的伤情鉴定是要确定属于轻微伤、轻伤还是重伤,从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3、两者可能有交叉。比如,刑事案件中的刑事责任依据伤情,而民事赔偿依据伤残等级,就是两个鉴定都要做。3
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区别是什么
1、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不收取诉讼费,而民事诉讼要预交诉讼费,同时还要承担“谁败诉谁承担诉讼费”的风险。2、因此在受侵害严重的案件中,受害人如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就有可能面临预交大额诉讼费的难题。3、二是审限不同,民事诉讼审限简易程序三个月,普通程序六个月。单独提起民事诉讼一般是在六个月内宣判,而附带民事诉讼一般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在受理后二个月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4、三是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告人对犯罪事实及罪名无异议的,为了取得被害人谅解,一部分被告人愿意赔偿被害人各项经济损失,争取从轻处理。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单独民事诉讼在赔偿范围的区别:1、根据最高人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五十五条之规定,对附带民事诉讼作出判决,应当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应当赔偿的数额。2、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区别有哪些?
一般处理原则是“先刑后民”。 如果是刑事自诉案件,如果当事人没有控诉被告,还是按照民事案件审理民事请求;如果原告想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并提出诉讼请求,可以将案件移送刑事庭审理; 如果是公诉案件,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发现案件实体内容有涉嫌刑事犯罪的情况时,法院应裁定中止审理,并将发现的情况或线索及时移送具有侦查权的侦查机关。 关于审理民事纠纷案件中涉及刑事犯罪若干程序问题的处理意见,正在审理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发现案件的全部或部分事实涉嫌刑事犯罪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的规定,法院应将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查处。但根据民事法律规范判断,当事人之间构成民事法律关系,且不影响民事案件审理的,民事案件可继续审理。
2、审理中发现涉嫌犯罪,且该刑事犯罪嫌疑案件确认的事实将直接影响民事纠纷案件的性质、效力、责任承担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法院应裁定中止审理,将犯罪线索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等待刑事程序终结后再恢复审理。
3、审理中发现涉嫌犯罪,且不构成民事责任承担的,例如发现案外人涉嫌盗用、私刻单位公章从事诈骗的行为,作为民事被告的单位没有过错,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即合同当事人之间不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的,法院应全案移送。
民事和刑事诉讼的区别
性质相似,但在形式上稍有不同。
1、刑事调解书,是双方达成谅解后共同签署的协议;而刑事谅解书是受害人一方出具的谅解文书。
2、刑事调解书一般是谈赔偿的问题,谅解书是对行为的谅解,且和解协议书是双方签订的协议,调解是法院出具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3、刑事案件可就民事赔偿达成协议并出具谅解书,刑事部分无法调解。3、此外,赔偿调解成功的才有可能要签谅解书,签不签是受害者家属的权力,法院无权利干涉受害家属决定。扩展资料:刑事调解书可作为一审自诉案件用。谅解书一般在提起公诉至法庭质证环节完成,其在刑法上有着酌定减轻,从轻的效力。例:
刑事诉和民事诉讼有何区别
起诉,就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对所提起的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
反诉,是指在已经提起的诉讼中,被告针对与原诉有联系的行为,提起独立诉讼请求的行为。被告提出反诉后,原告提起的诉讼为本诉。反诉和本诉同时存在,可合并审理,但应分别审查、判处。在合并审理的诉讼中,除第三人外,每一方当事人,既是原告,又是被告,既享有原、被告的权利,又承担原、被告的义务。除了民事案件、商事案件中的被告有权提起反诉外,刑事自诉案件中的被告人也有权提起反诉。公诉,是指对于刑事案件,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请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起诉。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不是诉讼当事人,但属于诉讼参与人。自诉,是指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要求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自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内,依法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的活动。申诉,是指公民或法人,认为对某一问题的处理结果不正确,而向国家的有关机关申述理由,请求重新处理的行为。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认为确有错误,提请人民法院再审判的活动。它是人民检察院监督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