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与歙砚区别(什么叫歙砚.什么叫端砚)
什么叫歙砚.什么叫端砚
1.端砚。端砚是起源于唐代初期,主要产自广东肇庆的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凭借致密坚实的石质、幼嫩细腻的纹理、独特丰富的花纹和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艺而深受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
2.歙砚。歙砚又被称为龙尾砚,是主要出产于中国东部古歙州地区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于唐代开元年间开始制作,凭借美丽的纹理和坚韧的石质而闻名于世,并具有不伤毫、发墨如油、贮水不耗的特点。
3.绛州澄泥砚。澄泥砚是与端砚、洮砚和歙砚并称的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起源于汉代,于明代技艺达到炉火纯青底部的传统手工艺术珍品,从中唐时期开始,凭精细巧妙的雕琢技艺而被列为贡品。
4.洮砚。洮砚因产自于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洮砚乡而得名的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有着1300多年历史,凭坚硬细腻的的质地、碧绿的石色、不损毫、发墨快的特点自古以来就成为文人墨客的瑰宝、宫廷内外的珍品。
5.鲁砚。鲁砚是利用产自山东的砚石经过琢砚工艺制成的砚台,素来有着齐笔鲁砚美誉,而雕琢鲁砚的砚材可分为红丝石、徐公石、田横石、尼山石、金星石等,其中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并在唐宋时期就被受文学家的青睐与喜爱。
6.苴却砚。这个以四川攀枝花市平地镇、大龙潭乡境内悬崖峭壁之中石材为砚台主材,经过精细雕刻而制成的砚台,因石材富有眼、线、纹等众多石色,绚丽丰富的石晶,致密细腻的石质而有着中国彩砚的美誉。
7.贺兰砚。贺兰砚是利用产自于宁夏蓝宝的贺兰石为主材hi制作而成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因贺兰石有着细腻质地、均匀结构的特点,在雕刻而成的贺兰砚还具有存墨、护毫、耐用的特点,深受书法家和画家的喜爱。
8.思州石砚。思州石砚是以产自岑巩县思阳镇的砚材进行精巧雕刻而成的中国八大石砚之一,最早起源于汉代前期,是有着两千多年制造历史的砚台,利用高超传统技艺打造的砚台具有精细奇巧却复杂严谨的结构造型。
9.松花御砚。松花御砚是因曾是清朝皇帝御用物品而得名,以松花江中段部分的松花石为砚台主料,最早发源于明朝中期,到了清朝时期凭借特殊的发展历史而受到清朝皇帝的专宠,目前在故宫两院存在有八十方皇宫御砚。
10.易水砚。易水砚是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唐代的中国著名名砚之一,利用易水河畔的紫灰色水成岩制成的烟台具有鲜明色泽和细腻的石质,经过精湛的刀法进行雕刻后整体显得更为精美古朴,在中国砚文化艺术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歙砚和端砚哪个下发墨更好
端砚好。
端砚知名度较大,但其实在历史文化积淀方面,歙砚略胜一筹。端砚石质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具有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歙石坚润,故有“多年宿墨,一濯即莹”的优点,为端石所不及。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歙县端砚
一、 砚台的种类
1、砚台的种类较多,从其质地可分为玉砚、陶砚、瓷砚、石砚、铜砚、铁砚、银砚、漆砚、瓦砚等,其中石砚根据其石质的分类,种类达43种之多,“四大名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的端砚,河南、山西的澄泥砚,江西婺源(古时由安徽歙州治)的歙(shè)砚,甘肃洮河的洮河砚。
2、砚台的种类,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
3、除石砚外,我国也生产过一些其他原料制造的墨砚,汉代有很多,例如陶砚、玉砚等,晋代也有,例如木砚、瓷砚等,唐代有泥砚,宋代也有,例如石泥砚和砖砚,明代也有,例如纸砚,现在有橡皮砚。
4、经过比较长的时间,砚台也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文具了,成为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物品,成为文人墨客的收藏物品。
二、砚台的用法
1、、首先在使用砚台之前就需要对砚台进行存水,不管什么材质的的砚台都是需要对砚台进行储水处理的,因为砚台也是一种需要水滋养的一种工具。
2、然后就是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对砚台的表面进行清洗。同时在清洗的时候也是有方法的,不可以图方便用水清洗,这需要对砚台里面的水倒掉后再用清水清洗。
3、新墨轻磨:新墨棱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使用时轻轻磨就可以了。若不小心黏住,把它松脱后再取出来。 这时候就可以放上新磨进行研磨,在研磨的时候好轻轻研磨,这样的话就不会伤害砚台的表面啦,而且研磨的时候需要轻轻研磨就可以了。
歙砚与端砚
端砚 duān yàn 歙砚 shè yàn 洮河砚 táo hé yàn 澄泥砚 dèng ní yàn
端砚和歙砚怎么读
步骤/方式1
一、看石色
用绒布蘸水在砚池上轻轻擦拭,沉积的墨锈被抹去,露出原石的三种石色。紫色、绿色和白色,可以观察到老坑砚石色彩斑斓;歙砚大体呈黑色、墨绿色,有天然生成的纹理;洮河砚呈墨绿、碧绿、辉绿、翠绿、淡绿、灰绿等色相;澄泥砚以朱砂红、鳝鱼黄最为名贵,总体呈黄色和土黄色。
步骤/方式2
二、看品种
端砚常见的有鱼脑冻、荡青花、水纹、金钱线和石眼等品种,重量偏轻,纹理清晰,这与砚石的形成结构有关;歙石与洮河石结构密实,歙砚以金星、眉子、细罗纹、水浪纹等天然生成的纹理区分,“残墨入水一濯即莹洁,焕然如新”;洮河砚特征多呈现黄膘水纹,手感坚而硬,即使在经常磨擦的砚面和砚底部位,也相对光洁;澄泥砚由泥陶配烧而成,它与端、歙、洮有很大区别,其硬度低,用雕刻刀在砚背铲几刀就能辨别石质的优劣。
步骤/方式3
三、看雕工
端石、歙石、洮河石属泥岩板页结构,雕刻时易发挥制砚者的特长。所以自唐以来,端砚、歙砚、洮河砚的雕工精细。端砚雕刻重视“动”和“线”的表现;歙砚素以精细见长,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以浮雕浅刻为主,不采用立体的镂空雕。由于受到砖雕的影响,会出现深刀雕刻;洮河砚雕刻使用浮雕和透雕两种技法。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这是洮砚雕刻艺术中最具特色的技艺,真实感、立体感很强。当然,澄泥砚在雕刻方面更容易上手,它十分注重图案和造型,雕刻形式多样,色泽典雅秀丽,显得古朴大方。
歙砚和端砚的区别
歙砚,别名龙尾砚,用歙州婺源(今江西婺源)龙尾山歙石雕琢而成。在名目繁多的歙砚之中,罗纹砚最易发墨,最宜笔锋。 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端砚最为称著。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有与端砚齐名的歙砚。 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 歙砚石包青莹,纹理缜密,坚润如玉,磨墨无声。歙石的地质年代后属震旦纪,距今十亿年,是一种泥质粘板岩,广东端石的地质年代为泥盆纪,距今四亿年,是一种泥质变质疑灰岩。歙石的平均硬度,为四度左右,比端石高零点五度。由于歙石坚润,故有“多年宿墨,一濯即莹”的优点,为端石所不及。 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具有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的特色外。还与其开采、制作的艰辛有关。一方端砚的闻世,要经过从探测、开凿、运输、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装等十多种艰辛而精细的工序。采砚石无法用机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为主。历代采石工人都是按石脉走向,顺其自然向深层采掘,从接缝处下凿。采出来的砚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属难得。坑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工人进出要下蹲弯腰,有些地段仅能容一人裸体匍匐爬行。古人云:“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赊。刈取紫云烦镂削,千金一砍未为奢。” 工艺特点: 歙石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嫩而坚,砚材纹理细密,兼具坚、润之质,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墨,长久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焕然如新。被誉为“石冠群山”、“砚国名珠”。 歙砚的雕琢,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一般以浮雕浅刻为主,不采用立体的镂空雕,但由于受到砖雕的影响,之间也会出现深刀雕刻。歙砚利用深刀所琢的殿阁、人物等,手法比较细腻,层次分明,而砚池的开挖也能做到相互呼应,因而显得十分协调。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古人有"哈气研墨"之说。 端砚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有采石、维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端砚雕刻主要有深刀(高深雕)与浅刀(低浮雕)雕刻,还有细刻、线刻,适当的通雕(镂空)。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