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内容

防震缝和伸缩缝区别(伸缩缝兼防震缝最小宽度)

2023-05-06 04:42:05生活资讯1

伸缩缝兼防震缝最小宽度

防震缝最大。

伸缩缝 定义: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 作法: 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断开使其分成若干段。伸缩缝间距为60m左右;宽度20mm ~30 mm。

沉降缝 定义: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作法: 从基础底部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

防震缝 定义: 在地震烈度≥8度的地区,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震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防震缝。 作法:从基础顶面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最小缝隙尺寸为50 ~100 mm。缝的两侧应有墙,将建筑物分为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设缝范围和宽度各是多少

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1.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上述所有缝均应与结构相应的缝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缝的宽度不宜小于20mm。

2.底层地面的变形缝,应按伸缝、缩缝与沉降缝分别设置。

(1)室外地面工程采用水泥混凝土垫层时,应设置伸缝,其间距一般为30m。伸缝宽度为20~30mm,上下贯通。缝内填嵌沥青类材料。(2)室内、外地面工程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均应设置纵向和横向缩缝。缩缝的布置是按混凝土施工方向而定。

(3)缩缝的构造形式和间距与水泥混凝土垫层的使用条件和施工环境温度有关,水泥混凝土垫层缩缝的技术要求。

3.整体面层的变形缝在施工时,应先在变形缝位置安放与缝宽相同的木板条,木板条应刨光后涂沥青煤焦油,待面层施工达到一定强度后,将木板条取出。

4.变形缝内清理干净后,一般填以柔性密封材料。可先用沥青麻丝填实,再以沥青胶结料填嵌,或用钢板、硬聚氯乙烯塑料板、铝合金板等封盖,并应与面层齐平。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各有何特点它们在构造上有何不同

伸缩缝是温度对建筑的影响而设置的,也就是热胀冷缩;沉降缝是对高地相差大,荷载分布不均匀,或者避免不均匀沉降设置的;防震缝是将大型建筑分割成小单元,以防止在地震中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防震缝基础可以不断开,但沉降缝基础必须断开,在满足三种缝要求的同时可以把三条缝设置在一起,即所谓的三缝合一

伸缩缝,防震缝,沉降缝

1、范围不同:伸缩缝是变形缝的一种;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总称。

2、作用不同:为了防止建筑构件因气候和温度变化而使结构开裂或损坏,在建筑物或结构的施工缝方向的适当部位设置结构缝;对于变形缝来说,就是把大的建筑物分成更小的部分,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震单元,避免地震引起建筑物整体振动不协调而造成的破坏。因此,接缝的设置是为了克服过大的温差。

伸缩缝和防震缝

伸缩缝只设在墙、楼地面、屋顶上,基础不设缝,伸缩缝的宽度一般采用20~30mm;

沉降缝的设置:由于一幢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土质且性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以及相邻墙体基础埋深相差悬殊时,为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以至发生错动开裂,应在差异处设置贯通的垂直缝隙,将建筑物划分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沉降缝则从屋顶到基础,全部构件部位均需设缝分开,沉降缝宽度要根据房屋的层数定,五层以上时不应小于120mm;

防震缝应沿建筑物全高设置,缝的两侧应布置双墙或双柱,或一墙一柱,使各部分结构都有较好的刚度,宽度一般采用50-100mm。

伸缩缝主要作用是防止建筑物因气候变化而产生裂缝;沉降缝是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防震缝是防止建筑物由于地震原因引起建筑物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一般情况下沉降缝能起伸缩缝的作用,而伸缩缝则不能代替沉降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者统一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17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