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音怎么读(尹字潮汕音怎么读)
尹字潮汕音怎么读
1.婴儿。 《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孔颖达 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汉书·贾谊传》:“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颜师古 注:“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 清·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槎庵小乘》:“尺字古通用赤……赤子者谓始生小儿仅长一尺也。” 2.比喻百姓,人民。 《汉书·循吏传·龚遂》:“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宋·胡铨 《上高宗封事》:“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 明 赵振元《为袁氏祭袁石■宪副》:“中原赤子所不即化为磷火也,石■(袁可立子)之力也。”清·刘大櫆 《祭尹少宰文》:“ 泰山 乔狱,忽然崩摧。斯文何托,赤子畴依?”
典故:
“赤子”最早是老子所用的比喻,在《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中,老子写道:“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老子的意思是说:道德修养深厚的人,就像“赤子”一样,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鹰隼不搏击他。他虽然筋骨柔弱,但是两只小拳头却能握得紧紧的;他虽然不懂得男女交合的事情,但是他的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都是因为他精气充沛的缘故。整天号哭嗓子却不会嘶哑,这都是因为他和气醇厚的缘故。这段话里有几个生僻字:“朘”读作zuī,男孩的生殖器;“嗄”读作shà,声音嘶哑。 按照老子的形容,“赤子”毫无疑问是指婴儿。《尚书·康诰》中说:“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原来婴儿刚生下来的时候是赤色的,故称“赤子”。颜师古注《汉书》:“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这是同一个意思。但是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记》“槎庵小乘”一节中提供了全新的解释:“尺字古通用赤……赤子者谓始生小儿仅长一尺也。”这种解释很新鲜,只是不知道李慈铭依据什么说“尺字古通用赤”。 “赤子”后来被引申皇帝统治下的子民。《汉书·龚遂传》:“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这里的“赤子”就是指皇帝的子民。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了抵御边境的骚扰,李世民每天都命数百人演习武艺,自己亲自坐镇观看。群臣担心他的安全,劝他回避这种场合,李世民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李世民的意思是天下的百姓都是我的“赤子”(子民),我与他们推心置腹,干嘛要猜忌他们呢?这里“赤子”的意思更加显豁,而且从这句话里诞生了一个后来的常用词--“海内赤子”(“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慢慢演变成了“海外赤子”这个常用词。 《孟子·离娄下》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是第一次出现“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即婴儿之心,婴儿之心当然纯洁无瑕,没有丝毫杂念。今天“赤子之心”的含义跟孟子所说完全相同。
尹字潮汕话
吚[yī]
汉字
吚,拼音为yī,同“咿”。
中文名
吚
拼音
yī
部首
口
笔顺
2515113
笔画
7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吚yī ㄧˉ ◎ 同“咿”。
方言集汇
◎ 粤语:ji1◎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2 [客英字典] ji2 [台湾四县腔] ji2 [梅州腔] j1◎ 潮州话:ⅰ1
尹的潮汕音怎么读音
潮汕著名书法家:
1 白丁 2 陈君励 3 林健 4 许秋岚 5 杨秦乔 6 吴羽 7 昌潮 8 陈歌杰 9 四条屏 10 立潘 11 树荣 12 郭笃士 13 卓素铭 14 林逸 15 林德之 16 胡天明笔名可达 17 陈 剑 18 陈君候 19 卢育宗 20 范昌乾 21 吴少忠 22 陈炳昭 23 许上忠 24 徐少东 25 刘璧怀 26 陈书本
尹怎么读广东话
关于叶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名流辈出叶业繁,绿树成荫言根深
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代。据史书所载,帝颛顼的后裔陆终有一子名季连,赐姓芈。他的后裔鬻熊很有学问,作过文王的老师。后成王便追封其曾孙熊绎于荆山(今湖北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定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曾孙叫戌,任沈县尹,有称沈尹戌。其后代就有人以沈为姓。沈尹戌后来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人敬重。楚昭王十八年战死沙场,昭王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称为叶公。叶公曾平定白公胜的叛乱以复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南阳,更获赐为公,后委其事于子,而退休于叶。其后人便以邑地为姓氏,称为叶氏。由上可见,沈、叶本为同宗。是为河南叶氏。
据《姓氏考略》所载,在我国古代的所谓南蛮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如春秋时吴国的叶雄是也。
迁徙分布
叶姓始祖沈诸梁,居于春秋时楚国叶地(今河南叶县南),直至终老。秦代叶淑和,迁至长沙任太守;西汉叶宗,在颍川任太守、骠骑将军;47世叶尤,汉太尉,"起于南阳,分为六族";53世叶望,东汉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隐居,后于献帝时渡江徙至居阳县(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55世叶琚,因任钱塘(今浙江杭州)令而在当地安家,后成为当地望族。57世分为三支:叶游,徙福建宁府建安县;叶愿,徙河南新安;叶俭,苍梧太守,徙浙江缙云。77世叶逵,自缙云迁湖州(今属浙江);79世叶刚,徙居江苏苏州;82世叶庄,居于汴梁(今河南开封);85世孙叶大经因元兵大举南下,流寓广东梅州曾井,为梅州叶氏始祖,其子孙散居广东、福建的许多地方。福建叶氏主要有两支:一为仙游古濑叶氏。一为漳州莲溪叶氏。自清代康熙末年开始,闽、粤叶氏陆续有移居台湾者,后又有不少人徙居海外。叶调国(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在东汉永建六年(公元131年)曾遣使到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叶调国人有来中国者,也就以"叶"为姓。他们多分布在东汉时南郡边界外。
台湾的叶姓人氏,在台湾进家姓中比在大陆要排得靠前,名列第二十位。台湾的叶姓经过两三百年的繁衍后,主要以台北、新竹、苗栗、嘉义、台南抢救等地最为人多族盛。他们有两大支派。一支是仙游古濑叶氏,另一支是泉州莲溪叶氏,从源地来看前者来自河南,后者来自河北。但他们最初的发祥地都是河南的叶县。所以他们是同一先祖,以同一源地的。大陆叶氏迁台在致是在清康熙末年。从最先抵台开基始三百年来,他们在台的活动有如下纪录:康熙末年有叶姓入垦打猫东堡叶仔内庄;六十年,朱一贵率众起义,粤藉义民叶运成等人,居于下淡水港。乾隆初年叶五常入垦嘉义西堡永虞厝过沟庄;粤人叶古入垦港东中里在南一带乾隆末年,有叶埔入垦台北县汐止镇东山里鱼寮子等等。
堂号
"崇信堂":宋朝时有翰林学士叶梦得,在朝廷南渡的时候,任江东安抚使,领兵分据江津,使金兵不得渡江。朝廷升他为观文殿学士,调他担任福建安抚使。他打败金兵50多次,官至崇信节度使。
叶姓还以"南阳"为堂号。
尹的潮汕话怎么说
缅怀先祖恩德,永世不忘;继承祖上基业,后继有人。酹酒墓前,祭告列祖列宗:
祖母携子,江西渡江;
迁居斟灌,远祖湖茫。
四世国宰,阴德善行。
五世汝英,肇起科名。
六世适祖,远官内黄;
李迥侍郎,位列朝堂。
七世懋祖,钦点翰林;
李朴县令,名垂南漳。
八世炎祖,龙安知府;
李琬睦族,宦游浙江。
九世封祖,威镇湖广,
湖北巡抚,刑部侍郎;
李城李墉,临江宜昌。
李铎翰林,金鳌进士;
十世李鋐,广西布政,
顺天府尹,宗人府丞。
十一世治,兵备西宁;
知府景沆,潮州惠政。
十二树基,禹州道员;
兄弟树蕃,同官河南。
十三照岱,江西厅长;
云第怀琛,同为六品。
十四麐选,长州知事;
民国克俭,中将军衔。
十六建梓,创建八支;
十七正师,耀辉瑞之。
贫有书香,贵不贪赃;
列祖功德,百世流芳。
斟灌李氏,发奋图强;
上进治学,耀国显邦。
伊的潮汕话
意思这个是潮汕话 潮汕人说某个人绝情时,通常不用无情无义来表达,而是用枭情绝义来表达
熟〉无情无义。闽语。广东汕头[]~个事孬做无情无义的事不能干。广东揭阳[]伊胶己~([])欲人长情客伊他自己无情无义,却要人家宽容多情对他。
伊的潮汕读音
伊读作:yī
有关词语:
伊们 [ yī men ]他们或她们。
伊昔 [ yī xī ]从前。
伊行 [ yī xíng ]1.她那里。 2.指她们。 3.你这里。 4.指你等、你们。
岂伊 [ qǐ yī ]犹岂,难道。
伊阻 [ yī zǔ ]艰险,阻隔。
伊旧 [ yī jiù ]依旧,仍旧。
伊曹 [ yī cáo ]彼辈,他们。
伊于何底 [ yī yú hé dǐ ]表示事情不堪设想。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