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与豫剧区别(曲剧是豫剧的一种吗)
曲剧是豫剧的一种吗
东北二人转算是戏剧的一种,属于地方戏。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汉族民间文化,属于汉族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地区汉族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
名段有《大西厢》、《回杯记》、《祝九红吊孝》、《梁塞金擀面》、《马前泼水》、《包公断太后》等。
曲剧和豫剧怎么区分
豫剧曲剧是河南的剧种。
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曲剧是豫剧的一种吗为什么
两者的区别有:一旋律不同,豫剧是板式腔,曲剧是小调腔,豫剧有慢板,二八板,流水,非板等,曲剧有阳调,诗篇等。
二音调不同,豫剧基调为降E,还有降B,F调等,曲剧基调为C调,还有B调等。
三主奏乐器不同,豫剧主奏乐器是板胡,曲剧主奏乐器是曲胡。
曲剧是豫剧的一种吗对吗
题目中的“曲剧和豫剧的区别”,我认为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
1,唱腔不同
曲剧是曲牌体,一般是一段唱腔,一段音乐,一个曲牌,到了下个唱腔,下个音乐,又是一个曲牌。豫剧是板腔体,一般不如曲牌体剧种曲牌丰富多样,但是板腔体的剧种却一般要比曲牌体剧种所表达的唱腔更加丰富多彩。
2,风格特点不同
由于曲调来源于民间生活小戏,因此歌词易学,并大多采用本嗓来演唱,表演也相当接近生活传播迅速极快,总的风格特点是质朴自然,婉转柔美,悠扬缠绵,抒情性强,生活气息浓郁。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杨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纯美,生活生动活泼,有些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
3,发源地不同
豫剧发源于中原(河南开封),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河南曲剧起源于河南汝州,分大调曲和小调曲。
曲剧是不是豫剧
曲剧和豫剧从听觉看的主要区别是:
一是定弦音调不同,曲剧定弦音调为C,豫剧定弦音为降E,豫剧音调比曲剧音调高。
二是主弦乐器音色不同,曲剧主弦是大强,音色较粗。豫剧主弦是板胡,音色明亮。
三是旋律不同,曲剧旋律较缓慢平和,豫剧则高吭有力。
曲剧和豫剧哪个好听
我是追梦乐享人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好听的地方戏当属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中国汉族地方戏曲之一,河北梆子是河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是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是“山陕梆子”传入河北之后经河北人民培育而形成的。大约诞生于1820---1850年之间。它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和河北农村为基地,逐渐向邻近省市传播。到1880年左右,北至海参崴(原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伯力(原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南至广州、福州、东至上海,西至乌鲁木齐,都有河北梆子班社的演出活动,是一个颇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全国性的大剧种。1920年后,河北梆子出现衰势;1930年后急剧衰落,濒临灭绝;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河北梆子才获得新生,是最早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种之一。
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河北梆子的唱腔,属板腔体。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以及各种引板和收板等。
慢板有大、小慢板之分。大慢板是河北梆子唱腔中曲调性最强、演唱速度最慢的一板三眼(记作四分之四板式),多于青衣、老生行当,善于表现剧中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它不能自行结束,唱完后必须转入小慢板。小慢板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板式,生、旦、净、丑各行都可运用。这种板式既可用来抒情,也可用来叙事,是介于大慢板与二六板之间的板式和大慢板通向二六板的桥梁,但也常常单独起板,自成唱段。
二六板基本分为两大类,一为正调二六,一为反调二六,均属一板一眼(记作四分之二)。
正调二六又有不同速度的板名:紧接在小慢板之后的,称为“慢二六”,特点是曲调性较强,唱腔从容舒展,偏于抒情。用在流水板之前的,称为“快二六”,特点是工于叙事。介于以上二者之间是中速二六,是二六板的主体。后者唱腔平易流畅,兼有快、慢二六板的功能、运用得最为广泛。二六板可塑性很大,也极为灵活,既可用来抒发人物的多种感情,也可以用它沟通除大慢板以外的任何板式,因此可以说是河北梆子唱腔的核心。
反调二六俗称“反梆子”或“反调”,既无起板,也无收板,不能自起自落,它的上承或下转,均须经由正调二六带入和接出,因此,不是一个完整的板式,却善于表现人物的哀怨、凄楚之情。
流水板是河北梆子中有板无眼的唱腔,有整板流水与散板流水之分。整板流水节秦急促,字多腔少,几乎是一字一板,甚至一板二字,因此被称为“紧打紧唱”。散板流水比较自由,行腔的长短随需要而定,可长可短,但在唱腔的进行中要不间断地匀称地快击梆子,因此谓之“紧打慢唱”。两种流水板主要来表表现人物的愤怒、焦急、仓惶等情绪。
尖板是无板无眼的散板唱腔。哭板也是一种无板无眼的散板唱腔,除开头有过门,结尾处和以乐器伴奏外,在唱腔进行中间不托任何乐器。
唱词以“三三四”十字和“二二三”七字句居多,偶亦有五字、六字及多字句。虽词上下句的尾字,通常中同辙不同声,多是上仄下平。在一大段唱词里,中间变换辙韵的情形偶然也有,但不多见。
传统剧目,多取材于殷周、列国、两汉、三国、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初的历史故事。以民间生活为题材的小戏,数量甚少,且不常上演。流传至今的代表性剧目有:《蝴蝶杯》、《秦香莲》、《辕门斩子》、《江东计》、《南北和》、《打金枝》、《杜十娘》、《三上轿》、《双锁山》、《乌玉带》、《辛安驿》、《花田错》、《罚子都》、《喜荣归》、《赶斋》、《打柴得宝》、《观阵》、《作文》、《疯僧扫秦》、《春秋配》、《二堂舍子》、《芦花记》等。传统剧本,词句通俗易懂,常有河北地方土语杂糅其间,具有农民生活气息。
曲剧是不是豫剧的一种
这个问题提的好,河南梆子戏历史悠久,源于唐宋,兴于明清,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河南梆子戏也随着时代不同进行沿革和更新。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河南梆子作为河南地方戏的代表一直在延用其名。新中国成立之后,各省戏曲根据地域不同分别进行名称改良。河南简称豫,河南梆也就更名为豫剧。因此,河南梆子是豫剧的前身,豫剧是河南梆子的传承与发展。同为一个剧种。
曲剧与豫剧在乐器上分别
在京剧文场中,月琴和京胡、三弦合称三大件(后来,梅兰芳引入了京二胡,成为四大件了)。豫剧使用大八角无品月琴伴奏,它和二弦、三弦合称三大件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