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和粉彩区别(五彩和粉彩区别在哪)
五彩和粉彩区别在哪
提到瓷器工艺中的五彩,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和清代康熙时期的五彩是最兴盛、最典型的两个时期(这里的“五彩”不限于“五”,意指多彩)。
这两个时期的五彩瓷相比,嘉靖万历时期器型偏大、工艺较粗、体量厚重、色彩浓艳,康熙五彩的器型更轻巧、做工更精致;工艺上,嘉靖万历五彩中的蓝色是釉下青花,康熙时期五彩中的蓝色已经有釉上蓝色,并且,康熙五彩的色彩构成更丰富,除了釉上蓝色还有红绿黄蓝紫黑金等更多彩料的运用。
五彩和粉彩的区别
先别管古代什么彩,因为古代离现在有几千年了。谁也看不到古代真正的工艺了。
景德镇现代的五彩就是釉下高温1300度烧的。
古彩就是釉上彩,差不多800到1000度样子。类似于粉彩的温度。只是叠加了多层颜料。多烧了几次的意思。
湖南铜陵也有釉下五彩,但跟景德镇颜料和画法大不同。
明代的五彩大概就是釉上彩。不过明代也有斗彩,景德镇博物馆有真品。
瓷器中的五彩,一般是指釉上五彩或青花五彩,而釉下五彩是特指清朝末宣统年间创烧的新品种。
事实就是这样。明白了吧。?我是看回答太乱所以详细点。
五彩与粉彩
广彩与粉彩的最大区别就是广彩是织金彩瓷,而粉彩是粉妆彩瓷,广彩的颜色对比明显和艳丽,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而粉彩比较柔和自然,画面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这就是他俩的主要区别。
五彩瓷和粉彩瓷的区别
五彩瓷器成熟于明代, 据《陶雅》上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
” 五彩瓷 又据《饮流斋说瓷》中解释:“硬彩者彩色甚浓,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软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 真正康熙时期的五彩瓷是相当珍贵的,瑰丽多彩,品种繁多,它的最大特征是:1、胎釉和青花、斗彩相似;
2、色彩主要为红、黄、蓝、绿、紫、黑等,但以红彩为主;
3、其绘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画人的颜面,不填颜色,用红色笔加勾;
4、多用小开片,裂纹向下而紧合。 清末民国浅绛彩瓷是当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 “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从烧制工艺角度看,浅绛彩所用之彩料与粉彩大致相近,烧成温度也一致,然而它们之间仍有质的区别。据刘新园先生《景德镇近代陶人录》所言,两者区别在于:(1)粉彩所用之黑料为纯度较高的钴土矿,而浅绛彩所用黑料,称之为“粉料”(即在钴土矿中加入铅粉配制而成)。由于粉料含铅,纹样画出后不用“雪白”(一种含钴料)覆盖便能烧成。故粉彩之黑深而亮,浅绛之黑浅而淡,但烧成效果似水墨浑化,别有韵味;(2)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含砷的不透明白色料)打底,浅绛彩不用,而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直接画上瓷胎,故粉彩有渲染而浅绛则无;(3)清代粉彩艺人由于分工细,文化程度不高,故多数只能专工一种题材。浅绛艺人则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多数兼善山水、人物或花鸟;(4)清代官窑粉彩由宫中发样,工匠照描,描完后填色,故很难表现出艺人的个性。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完成,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因而粉彩为局部工人分工合作的产物,而浅绛则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故粉彩板而浅绛活。晚清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故粉彩“工”而浅绛“放”。 除上述之外,浅降彩瓷还有一大突破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
五彩和粉彩区别在哪里
五彩又叫硬彩,它是通过将不同颜色带玻璃质的彩料,在瓷器釉面上进行作画,二次进窑烧造完成。而粉彩是景德镇窑在五彩的基础上及“珐琅彩”的影响下创制成功的又一种彩瓷。
它的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这也是粉彩得名软彩的由来,也是粉彩与五彩的一大区别之所在。
五彩跟粉彩的区别
粉彩的发明改变了我国以五彩、斗彩为主流的彩色瓷,基本上都是单线平抹或者色彩平涂的手法来处理画面,很少采用绘画的手法来装饰的局面。 早在清朝康熙后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就已问世,雍正时相当精致,乾隆年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珠山八友”留下很多粉彩画的瓷器珍品,其领袖人物王琦,将一般的绘瓷方法应用于绘瓷板人物像,画持精深,画风新颖,被人们称为“神技”。
“粉彩”清宫档案告诉我们,它用的是洋彩,是从欧洲进口的。清雍正时期,宫廷造办处请来景德镇工匠胡大有等人,开始进行国产化试验,又将传统古彩颜料制备工艺融会其中,发明出了许多新彩料品种。
“洋彩”中有一种材料叫“玻璃白”,其主要成分是氧化砷。将颜料中加入“玻璃白”,就会使原有半透明的颜料变得不透明,“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早在康熙朝的紫砂胎画珐琅器就开始使用“玻璃白”了。
五彩和粉彩区别在哪儿
一、定义区别
珐琅彩:瓷器装饰手法之一,源于画珐琅技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珐琅彩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珐琅瓷集中西风韵于一身,彰显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
粉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也叫“软彩”。粉彩是一种釉上彩绘经600-900℃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历久不衰。
二、制作地点区别
珐琅彩瓷的主要制作地为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是无可挑剔的正统珐琅彩瓷。珐琅彩借用了景德镇最优质的白胎。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
粉彩瓷一直由景德镇御窑厂所制。它的制作程序比较普通,主要按照当时官窑瓷步骤烧制,即内务府先进行造型设计,然后送样至御窑厂进行煅烧。
三、制作工序区别
珐琅彩的制作主要分为两步,先是在景德镇烧好素白胎或白釉瓷,后由造办处绘画珐琅彩,再经低温二次烧成。分为“掐丝珐琅”和“画珐琅”两种。因为是特供给皇室的,珐琅彩瓷是清代所有彩瓷中制作最严谨的瓷器制品。它的造型设计、制作木样实体模具、图案绘画内容、绘制人员、落款、题词内容、题词书写人员、成器,无不经过皇帝亲自筛选决断,决断后,先由宫廷画师描绘初稿,再由匠人临摹到白胎上,方可成器。
粉彩的制作工序相对简单,制作过程中,在颜料中添加樟脑油调和,在绘画前还要先打好玻璃白,方可下笔。画匠往往只画一二色,因此完整的花卉图通常需要两三人协力完成。
四、制作工艺区别
1)珐琅彩彩色繁多,十多种不同的色,而粉彩瓷在同一器上达不到珐琅彩那么丰富。
2)珐琅彩料绘制的花纹是堆起来的一层厚厚的料,有立体感,用手指可摸得到;而粉彩瓷是一薄薄的釉水涂上的,很平坦,摸不到凸起的感觉。
3)珐琅彩料较厚的地方釉面出现极细的冰裂纹,并明显有玻璃质感;粉彩不存在开片的问题,且无玻璃质感。
4)粉彩瓷有极美的蛤蜊光晕散在色彩的周围,而珐琅彩没有。
珐琅彩自宫内烧制成功开始就是唯一的宫廷御用陶瓷艺术品,即便是当时的朝中大臣也难窥一面。真正的珐琅彩瓷因为烧造过程复杂,用料考究,制作精良,成本巨大,一般无大器。而且制作工艺难度大,烧造成本高,能坚持下来的匠人少之又少。为了实现颜料国产化和降低成本,景德镇诞生了粉彩,这也是高端产品大众化的必然结果。
五彩跟粉彩瓷器有什么区别
五彩的彩料并不限于五个颜色,多有红绿黄紫黑蓝等,五彩和粉彩的明显区别是五彩是有透明度的,而粉彩因为加了铅粉所以不透明。
三彩的彩料和五彩是一样的,但三彩没有红彩,所以三彩也叫素三彩。
斗彩是指釉下先用青花勾边,釉上再填入彩料的工艺,釉下青花釉上彩就是斗彩。
硬彩就是五彩,软彩是形容加了铅粉后的颜色柔和,软彩也叫粉彩。
洋彩就是珐琅彩,有点像油画,如果画片是西洋画法同时又用的珐琅料就可以称为洋彩。
不懂的再问,我再补充。
五彩和粉彩瓷器的特点
区别是色彩不一样
五彩颜色丰富繁多,五彩斑斓。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等为主,主要着色剂为铜、铁、锰等金属盐类。
广彩的颜色对比明显和艳丽,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
粉彩比较柔和自然,画面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