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区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不同)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不同
原始时代是说文明史开始之前。西方古典时代,大概是公元前1000年-公元500年,古希腊到罗马,以罗马帝国终结为限。现代的划分就不太一致了,西方的现代是说20世纪六十年代至今,中国是说辛亥革命以后。
实际各个文明对历史的划分不太一致,中国远古到汉朝灭亡,中古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近世从宋至1840,近代从1840-1911,1911以后都算现代。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
以中国历史阶段划分:
1、近代指的是资本主义出现开始(世界史中的近代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中国的是鸦片战争开始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时间上是指1840年-1949年;
2、现代指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世界现代史主要是十月革命后,中国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时间上是指1949年以后;
3、近现代,指的是与现代社会较近的历史,包含近代和现代,时间上是指1840年至今。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中国古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 划分依据,社会性质为努力封建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1840-1919年五四运动 ,也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划分依据:非无产阶级领导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划分以及:无产阶级领导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继续划分:国民革命运动 1919-1927 1927-1936国共对峙十年,土地革命或叫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 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当代史:1949年10月后,中国开始步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1949-1956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三大改造以后为社会主义社会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异同
现代是指从五四时期到建国时期;当代是指建国时期到现在。当代与现代是两个不同的时代。当代与现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一是时间划分不同。
现代: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现代。
当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为当代。
二是背景不同。
现代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历史学上通常指无产阶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时代,称“现代”。
当代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目前所处的时代。出自《后汉书·耿弇传》:“﹝父﹞ 况 疾病…… 弇 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医药,当代以为荣。”、唐·刘知几 《史通·六家》:“故其书受嗤当代,良有以焉。”
三是名词解释不同。
现代,在中国历史分期上多指五四运动到现在的时期。瞿秋白《关于俄罗斯和苏联文学的片断》:“马克思主义不能够用两种根本上不相同的方法去研究社会现象:一种用来研究历史上的现象,一种用来研究现代的现象!”现代既然失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
当代指过去那个时代。《后汉书·耿弇传》:“﹝父﹞ 况 疾病…… 弇 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医药,当代以为荣。”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故其书受嗤当代,良有以焉。”《明诗纪事己签》卷一引《龙性堂诗话》:“﹝ 于鳞 七言诗﹞自足以鼓吹当代,领袖时贤,不必讥之太过。”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不同之处
这也是别人总结的:相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多样性、适应性。不同点:
1.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进化论克服了这个缺点。
2.达尔文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进化论则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在达尔文学说中,自然选择来自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而现代进化论中,则将自然选择归于基因型有差异的延续,即使没有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也在进行。大概就这些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是一股20世纪下半叶风靡世界的文化思潮,本文以法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经典之作《情人》为例,分析了后现代主义跨越真实与虚构的边界、文本的历史化与历史的文本化、消除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主体的消亡与零散化的特征。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杜拉斯;情人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8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泛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这一反现代性思潮虽然孕育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母胎,但主要是后现代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适应科学技术革命发展需要的产物,也是美国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的反映。一般认为,后现代主义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美国,以后扩展到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作家莱斯利?非德莱称:“今天几乎所有的读者和作家——从1995年起——都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正经历文学现代派的垂死挣扎和后现代主义分娩的阵痛。”如同现代主义与传统文化决裂的关系一样,后现代主义也被认为是与现代主义的决裂。 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便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杜拉斯从十几岁开始写作,《情人》出版于一九八四年,当年就荣获龚古尔文学奖,杜拉斯也因此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法语作家。一九九一年,《情人》拍成电影后,更使杜拉斯成为当今世界几乎家喻户晓的女作家之一。 一、跨越真实与虚构的边界 琳达·哈琴在《后现代主义诗学》中指出:“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突破的种种边界中,最重要的,便是虚构与非虚构,进而言之,生活与艺术的边界”。跨越真实与虚构的边界,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情人》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一后现代主义的特色。杜拉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完成了这一跨越。在她的文本中没有所谓真实与虚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她不断地说着自相矛盾的话,让读者在真实与虚构之间陷入困惑,把读者引入一个亦真亦幻的小说世界中。 二、文本的历史化与历史的文本化 我们很难说清楚《情人》想表现的是什么,它的主题“决非一个法国少女与一个中国人的故事而已”。在《情人》中,我们无法清晰地分辨出现实世界和文本内容的界限在哪里,在反复的阅读中,文本的意义不断被扩散、被颠覆。在后现代主义中,所谓文本的终极意义,只是一个神话。文本的历史化与历史的文本化,其实就是文本与文本直接的关系。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想家克莉斯蒂娃称这种关系为“互文性”。各个文本之间既相互引发、相互派生、又相互指涉、相互呼应。 三、消除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 在《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一书中,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首先表现出一种“美学民众主义”。现代主义文化追求的是高雅的文化,而在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学已经消除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界限,纯文学正在慢慢的消失。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宣称“玩弄碎片,就是后现代”。①后现代主义表现的是一个零散、破碎、多元化的世界。在《情人》中,杜拉斯毫不费力的塑造了这样的一个破碎的世界,使人乍一看,觉得这个人生都是在不断的碎裂的过程当中。 四、主体的消亡与零散化 美国理论批评家詹姆逊把“主体的死亡”看作是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之一。主体性的的丧失,使后现代主义艺术“几乎是普遍性的被称作是拼凑的实践”。在杜拉斯的《情人》中,小说的叙述视角不断变换,不同的叙述声音在文本交织出现,使主体的零散化、亦真亦幻。杜拉斯运用种种不确定的、没有名称的、说不出名字的形象,制造出一种含混不清的状态。体现出后现代中心性、主体性、同一性消失的特点。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不同点
鸦片战争之前为古代,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为近代、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现代,建国至今为当代。古代: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前(这里面也划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代:1840-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就是通常说的“两半社会”现代:1949年之后当代: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划分,比如文学界说是五四运动之后,史学界说是1949年之后(即和现代同义)世界史古代: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之前近代:1689-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现代:1917年之后当代:通常说是二战之后,但有时也把它与现代同义。补充一下,有时“现代”将“当代”包括了。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不同特点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现实主义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准确、详尽和不加修饰的描述。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据实摹写,它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许多艺术思潮。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印象主义在19世纪60一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是反对陈旧的古典画派和沉湎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古典主义在艺术上主要是指对包含希腊及古罗马的古典时代文化的高度认同。古典主义将古典时代的品味作为标准,并试图模仿其风格。古典主义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是启蒙时代、理性时代以及部分现代主义思想所提倡的概念。
二十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文艺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