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堪布和仁波切区别(堪布和仁波切的区别)

2023-05-14 16:48:05西部百科1

堪布和仁波切的区别

NO1、 九寨沟扎如寺

扎如寺坐落于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扎如马道中途,宝镜岩下,是九寨沟附近最大的雍仲本教寺庙。

据藏文史籍记载,距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藏语全称叫"热悟贡扎西彭措林"(圣地吉祥圆满洲)。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寺院被毁后,寺址归附近的扎如村所有,故顺口称之为"扎如寺。

九寨沟扎如寺日桑文化节

九寨沟日桑文化节期间,举办地点将搭建帐篷群,中间为讲经主体帐篷,专为讲经、说道的高僧大德准备;周边为村寨帐篷群,用于九寨沟九个藏族村寨藏族同胞参会所用。

扎如寺现任住持奔卡嘎桑仁静仁波切在日桑文化节的期间将为信教群众进行讲经、说道。内容多以祈祷和谐、平安为主:祈祷大自然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祈祷各个村寨、藏家的平安、顺利、五谷丰登以及来年免遭各种灾害的侵袭。

日桑文化节的最高潮在最后一天,人们将所把经文、药材、刀箭放置于精美的宝瓶内,再由僧人带领各村寨信众前往神山顶、海子边,分别将宝瓶放置于最深的海底、最高的山顶不同的八个方向。通过这种敬天神、山神、水神的形式,来祈祷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人畜平安等。

NO2、九寨沟达吉寺

九寨沟雍仲达吉寺既是九寨沟最大的寺庙,也是路、水等条件最好之寺。该寺被西藏雍仲宁寺的第二任堪布噶桑尼玛仁波切,所创阔封雍仲达吉寺的大金堂扩建时。幸氏热盖拉丈的第二十八世上师,仲松尼玛塔夺(意为用法绳套住太阳的仙人),据说这位大贤是热盖第一世尼玛沃热的真实化身。

在该寺,从热盖第一世尼玛沃热到彭措沃热佛活之间,前后出世了三十二位高僧弘扬本教文化、度化大众。如今在彭措沃热活佛的主持下,圆满恢复了该寺的经堂以及三福田,并且还建立了讲、修学院,在藏传文化发展史上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该寺含有藏族的传统文化、宗教习俗以及古有的传统仪式等藏族特色文化。

该寺体现了浩如烟海的传奇故事、藏传密宗及大圆满的独有文化,令世人所瞩目。该寺文化范围极大,既包括了藏族古代的象雄文化,也包括了后来发展的佛教文化,被称为九寨沟的殊胜庄严。

堪布 仁波切 上师的等级

琼布活佛 ,1991年7月23日出生于西藏拉萨,从12岁开始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学习。1995年12月29日,拉萨大昭寺举行了为确认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佛事活动。

2012年,当选了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从此承担起西藏地区参政议政的职责。

堪布格花仁波切的书

汉民对于藏教出家师父如称法师就可以,这是通用的称呼。另外,称喇嘛,称活佛,称堪布,称上师。可以根据情况而定。

堪祖仁波切上师

有。

松赞干布是法王,不是活佛。法王主要是指,为藏传佛教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的世俗首领和人物,比如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和赤德祖赞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三位人物。而活佛是对藏传佛教修行人的尊称之一。在藏语中对应于“sprul-sku”(音朱古),意为化身。

堪布和仁波切有什么不同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1982年被中国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样呼图克图,其他领导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赛赤。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198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

建立时间:1709年

所属城市: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特点: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简介:

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0.5公里处。本名噶丹夏珠卜达吉益苏奇贝琅,简称扎西奇寺,是我国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一般称拉卜楞寺。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宋哲大师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样佛宫),“拉章”音变为“拉卜楞”,意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

寺院坐北向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

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闻思学院是其中心,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十余亩,为藏式和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印度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

全寺所有梵宇,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绝少使用金属。整体建筑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和吸收汉人建筑成就,增盖宫殿式屋顶,上覆鎏金铜瓦或绿色琉璃瓦。

拉卜楞寺内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艺术品共计1万余件。各殿堂内高8米以上铜制鎏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种质地多样的中小型佛、菩萨、佛塔、法器等不胜枚举。寺内还珍藏有历代嘉木样大师的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又有帝王册封和赠赐的金敕、印鉴、封诰、大幅匾额、千佛树、珍珠塔、玉如意、陨石、海马牙等。

堪布仁波切是什么

片尾曲: 《遥唤根本上师》,

这首歌出自藏族原生民谣专集 ,《遥唤根本上师》是堪布贝玛千贝仁波切从新编唱的歌曲。

歌词翻译:

喇嘛千诺,喇嘛千诺,

金顶扎微意,喇嘛千诺,

喇嘛千诺,喇嘛千诺,

金顶扎微意,喇嘛千诺,

喇嘛千诺,喇嘛千诺,

金顶扎微意,喇嘛千诺,

也。。喇嘛千诺,

也。。喇嘛千诺,

也。。嵁扎微意,喇嘛千诺,

喇嘛千诺,喇嘛千诺,

也。。金顶扎微意,喇嘛千诺,

喇嘛千诺,喇嘛千诺,

金顶扎微意,喇嘛千诺。

法王堪布仁波切分别是什么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目前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样呼图克图,其他领导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赛赤。

堪布和仁波切是什么意思

西藏很多寺院都有他们活佛,但不一定每一座都有。

西藏每一座寺院都会有一位堪布,相当于汉地的方丈。如果是归属于某一大寺院的下一级寺院,那这座寺院的堪布就有可能由她的母寺院委派。

仁波切和堪布谁的职位高

1、蒙古族 (měng gǔ z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禁忌:吃肉时须用刀,给人递刀时忌刀尖冲接刀者,忌用碗在水缸中取水,忌碗口朝下扣放,忌从衣、帽、碗、桌、粮袋、锅台、磨台、井口、绳上跨过,忌乱摸乱动有宗教意义的法器、经典、佛像、佛阁等,敖包上的石头、树枝忌随便拿走。

2、回族 (huí zú)

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禁忌: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烟、喝酒等;禁止崇拜偶像(雕像、神像)、禁止玩赌,禁止放高利贷等。

3、苗族 (miáo zú)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

禁忌: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胆、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

4、傣族 (dǎi zú)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禁忌:不能抚摸“小和尚”的头部,若被外人(特别是女性)摸过头,被视为仇人,而且"小和尚""修身"时间会一切作废,必须从头开始。所以,外来游客,若到寺院参观千万记住此习俗。他们的卧室是不容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

5、傈僳族 (lì sù zú)

傈僳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禁忌:祭鬼神或祭龙树时,忌妇女参加。产妇分娩,基家门口挂茅草叶或刺枝,防鬼闯入,若生男,客人不可带弓箭和长刀入门;生女,不可穿鞋进家。村子有人去世,全村人在葬前禁吃辣椒,只有与死者有仇的人才会故意吃辣椒。小孩夭亡,全家忌吃羊肉、葱、蒜,否则以为会冲犯鬼神,会导致更重的灾祸。

6、藏族 (zàng zú)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禁忌:无论到寺院的大殿经堂,还是到佛塔、转经亭、烧香台、玛尼堆等处参观旅游,都必须顺时针方向即从左到右绕行;进寺院大殿前,要脱帽;忌摸寺院内的各种佛像、经书、法器;觐见活佛、堪布时,说话举止要恭顺、文雅,递接东西时要双手献接,离开时要倒退几步,不得突然转身离去,否则被视为不礼貌;不能随手翻动玛尼堆上的石块;到寺院朝佛只能上午清早去,不得下午去朝佛;忌用食指指点佛像,应五指并拢,掌心向上,以示崇敬;进寺院大殿经堂或家里经堂时,不得吸烟。

7、壮族 (zhuàng zú)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

禁忌:忌吃青蛙肉;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8、朝鲜族 (cháo xiǎn zú)

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禁忌:朝鲜族妇女怀孕后有许多禁忌,如不能吃鸭、兔、狗和猪肉。据说孕妇吃了鸭肉,生下的孩子手脚会长蹼;吃了兔肉,孩子会长出红眼睛;吃狗肉,孩子会早死;吃猪肉,孩子的皮肤粗糙。

9、高山族 (gāo shān zú)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禁忌:忌生双胞胎,迷信双胎是野兽所在,预示着灾祸将至,必杀其一以为禳灾。

仁波切和堪布是什么意思

夏琼寺始建于元至正九年(1349),是青海省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其创建者即宗喀巴大师的启蒙老师曲结顿珠仁钦(1309一1385),俗称曲结多仁波且,今黄南州同仁县夏卜浪人,曾学经于西藏聂塘、那塘等寺,任临洮寺法台,先后建同仁夏卜浪寺、尖扎昂拉塞康、夏琼寺等。夏琼寺的早期建筑有官康钦莫(大护法殿)、拉康钦莫(大神殿)等。1385年顿珠仁钦去世后,其遗体存放于该寺一砖砌灵塔中,并建灵塔殿。1583年,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应邀去内蒙古参加俺答汗葬仪路过夏琼寺,赠金将该塔改为馏金铜塔。十八世纪初,七世达赖噶桑嘉措又赐金铺盖灵塔殿金顶。此外,还有顿珠仁钦和宗喀巴师徒曾经住修的文殊殿等。1623年,该寺法台强巴林巴·丹巴仁钦创建显宗学院;1747年,由拉萨下密院高僧曼仁巴阿旺扎西建成密宗学院;1797年,由第三世西纳活佛崔臣达吉(1734一1802)建成医明学院,后于1802年改为时轮学院。该寺原有大小建筑群27处占地面积300多亩,有佛殿、僧舍共2260多间,木式楼房26座, 有“文殊修行洞”、“弥勒望河”塑像等古迹,供有传说用佛陀的舍利和阿底峡尸骨装藏的洛格夏惹观音像、宗喀巴的镏金铜像、金汁书写的《甘珠尔》等。清时,夏琼寺有寺僧3000余人,有大小活佛府邸(拉让)25座,最出名的为德央仓、贝斯仓(亦作伟士仓)、堪布仓和夏玛尔仓,为该寺四大活佛。据1954年统计,全寺有僧侣392户885人。全寺有大小活佛15人,即德央仓等四大活佛及桑堪仓、夏日东仓、宗困仓、齐合夏茸仓、角毛日西仓、多雪仓、错尕夏茸仓、西毛才让仓、云刚仓、扎哇仓、项欠仓等。据化隆县委统战部1958年9月5日统计资料,当时全寺有僧徒887人,僧房4131间,马93匹,骡53头,牛319头,羊280只,水地185.5亩,平山旱地1621.78亩,大经堂1座,小经堂2座,佛殿11座,吉哇公房61座,大厨房1座,共计488间。1958年后,夏琼寺为保留寺院,但大部分建筑被附近群众拆除。1963年有僧徒121人,1966年11月下降到94人,当时全寺有房屋1106间,牛32头,驴12头,山羊28只猪23头,土地200亩;同年关闭寺院,僧人遣返回乡,无家可归者安排在当时的查甫公社各生产队。1980批准开放,现有堂殿5间,僧舍755间,住寺僧人151户224人(内活佛4人,完德159人),树林近600亩,汽车1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41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