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列式怎么求(矩阵的行列式怎么求)
矩阵的行列式怎么求
求矩阵的行列式,如果矩阵的的阶数小于3,可以利用对角线法则计算矩阵的行列式,如果大于三阶可以化为三角矩阵,三角矩阵的行列式为对角线元素的乘积。
一个n×n矩阵的行列式等于其任意行(或列)的元素与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
可以利用矩阵的性质,进行矩阵的化简。矩阵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行列式。
扩展资料:
矩阵行列式的基本定理:
1、设A为一n×n矩阵,则det(A转置)=det(A)。
证 对n采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显然,因为1×1矩阵是对称的,该结论对n=1是成立的。假设这个结论对所有k×k矩阵也是成立的,对(k+1)×(k+1)矩阵A,将det(A)按照A的第一行展开,我们有:
det(A)=a11det(M11)-a12det(M12)+-…±a1,k+1det(M1,k+1)。
由于Mij均为k×k矩阵,由归纳假设有
2、设A为一n×n三角形矩阵。则A的行列式等于A的对角元素的乘积。
根据定理1,只需证明结论对下三角形矩阵成立。利用余子式展开和对n的归纳法,容易证明这个结论。
3、令A为n×n矩阵。
若A有一行或一列包含的元素全为零,则det(A)=0。
若A有两行或两列相等,则det(A)=0。这些结论容易利用余子式展开加以证明
2*2矩阵的行列式怎么求
3*3矩阵与3*2矩阵乘法公式: 用A的第1行各个数与B的第1列各个数对应相乘后加起来,就是乘法结果中第1行第1列的数;
用A的第1行各个数与B的第2列各个数对应相乘后加起来,就是乘法结果中第1行第2列的数;
用A的第1行各个数与B的第3列各个数对应相乘后加起来,就是乘法结果中第1行第3列的数; 依次求出第二行和第三行即可。 假设3*3矩阵与3*2矩阵乘法种的项分别为:a11 a12 a13 a21 a22 a23 a31 a32 a33 和b11 b12 b21 b22 b23, 则新的得到的矩阵:第一项为c11=a11*c11+a12*c21+a13*c31剩余项依次类推即可。
伴随矩阵的行列式怎么求
伴随矩阵的计算公式是如下:
│A*│=│A│^(n-1)
证明:A*=|A|A^(-1)
│A*│=|│A│*A^(-1)|
│A*│=│A│^(n)*|A^(-1)|
│A*│=│A│^(n)*|A|^(-1)
│A*│=│A│^(n-1)
当矩阵的阶数等于一阶时,伴随矩阵为一阶单位方阵。
二阶矩阵的求法口诀:主对角线元素互换,副对角线元素变号。
设A=(aij)是数域P上的一个n阶矩阵,则所有A=(aij)中的元素组成的行列式称为矩阵A的行列式,记为|A|或det(A)。若A,B是数域P上的两个n阶矩阵,k是P中的任一个数。
若A有一行或一列包含的元素全为零,则det(A)=0,若A有两行或两列相等,则det(A)=0,这些结论容易利用余子式展开加以证明。
以下是伴随矩阵行列的一些运用情况
二阶矩阵的伴随矩阵,如果题目给出一个矩阵A是二阶矩阵,那么它的伴随矩阵等于原来矩阵的主对角线元素对换,副对角线元素变号即可。主对角线的元素的代数余子式跟矩阵原始的关系是对换以及变号的关系。
伴随矩阵公式的拓展,A矩阵的伴随矩阵乘以A矩阵等于A矩阵与A的伴随矩阵的乘积等于E。根据这个公式拓展矩阵的逆矩阵以及伴随矩阵行列的关系。以及逆矩阵的倒数,行列式的倒数的关系。
利用逆矩阵已知,求伴随矩阵以及伴随矩阵的伴随矩阵的行列式。等于A矩阵的行列式的N-2次方与A矩阵的乘积。
利用拉普拉斯展开式,如果给出的矩阵是明显的按照拉普拉斯的情况,那么我们是不需要考虑主对角线或者是副对角线的取值,直接取剩下的非零矩阵进行求解。或者按照伴随矩阵等于A矩阵的行列式乘以A的逆矩阵。
伴随矩阵的秩与原矩阵A的关系,如果矩阵的秩是满的状态,那么伴随矩阵的秩也是满的,如果矩阵的秩等于N-1,那么伴随矩阵的秩等于1,如果矩阵的秩小于N-1,那么伴随矩阵的秩等于0.证明时候需要行列式,以及秩的性质。秩的性质与伴随矩阵的关系,如果矩阵A的秩等于N-1,那么A的行列式等于0,而且我们知道A中有n-1个子式是不为0的,那么A的行列式等于0,AA的伴随矩阵等于0矩阵。所以A的秩加上A的伴随矩阵的秩等于或者小于N
分块矩阵的行列式怎么求
没有公式。 你试试2*2的就知道了。 平方一下就变成了对角分块矩阵。 要注意若乘积有意义,副对角线的每个子块都是同阶方阵才能相乘,所以一般不讨论分块矩阵副对角线的n次方。 分块矩阵是一个矩阵, 它是把矩阵分别按照横竖分割成一些小的子矩阵 。 然后把每个小矩阵看成一个元素。 性质:
①同结构的分块上(下)三角形矩阵的和(差)、积(若乘法运算能进行)仍是同结构的分块矩阵。
② 数乘分块上(下)三角形矩阵也是分块上(下)三角形矩阵。
③ 分块上(下)三角形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的主对角线子块都可逆;若可逆,则的逆阵也是分块上(下)三角形矩阵。
④ 分块上(下)三角形矩阵对应的行列式
一阶矩阵的行列式怎么求
转置矩阵就是把原矩阵第m行n列位置的数换到第n行m列。
把矩阵A的行和列互相交换所产生的矩阵称为A的转置矩阵,这一过程称为矩阵的转置。
设A为m×n阶矩阵(即m行n列),第i行j列的元素是a(i,j),即:A=a(i,j) 定义A的转置为n×m阶矩阵B,满足B=a(j,i),即b(i,j)=a(j,i)记A'=B则称B为A的转置矩阵。

矩阵的转置和加减乘除一样,也是一种运算。
矩阵:英文名Matrix。在数学名词中,矩阵用来表示统计数据等方面的各种有关联的数据。这个定义很好地解释了Matrix代码制造世界的数学逻辑基础。矩阵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代数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也是数学研究及应用的一个重要工具。
四阶矩阵的行列式怎么求
四阶行列式的因子可以通过把四阶行列式加减消元化成最简矩阵来寻找行列式因子。
二阶矩阵的行列式怎么求
反函数二阶导数公式是y''=-y'*d²x/dy²。二阶导数,是原函数导数的导数,将原函数进行二次求导。一般的,函数y=f(x)的导数y'=f'(x)仍然是x的函数,则y''=f''(x)的导数叫做函数y=f(x)的二阶导数。
一般来说,设函数y=f(x)(x∈A)的值域是C,若找得到一个函数g(y)在每一处g(y)都等于x,这样的函数x= g(y)(y∈C)叫做函数y=f(x)(x∈A)的反函数,记作x=f-1(y)。反函数x=f-1(y)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函数y=f(x)的值域、定义域。最具有代表性的反函数就是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
3×3矩阵的行列式怎么求
三行三列的在前,三行一列的在后,相乘所得是一个三行一列的矩阵。
第一步,3×3的矩阵A与3×2的矩阵B相乘结果为3×2的矩阵C。
第二步,假设aij为矩阵A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假设bjk为矩阵B的第j行第k列元素,假设cik为矩阵第i行第k列的元素。
cik=∑aij bjk
其中j从1取值矩阵B的最大行。
注意事项
1、当矩阵A的列数(column)等于矩阵B的行数(row)时,A与B可以相乘。
2、矩阵C的行数等于矩阵A的行数,C的列数等于B的列数。
3、乘积C的第m行第n列的元素等于矩阵A的第m行的元素与矩阵B的第n列对应元素乘积之和。
一个矩阵的行列式怎么求
1,一般来说,两个行列式不能直接相加,应该计算出对应的数值后再相加。 2,对于两个除了某行或某列以外其余元素都完全相同的行列式,则可以写为将对应行或对应列相加后所形成的行列式。 3,如若有3阶行列式 |A|=|a1,b,c| |B|=|a2,b,c|,其中a1,a2,b,c为三维列向量,则|A|+|B|=|(a1+a2),b,c|。
拓展资料
1,行列式在数学中,是由解线性方程组产生的一种算式。
2,行列式的特性可以被概括为一个多次交替线性形式,这个本质使得行列式在欧几里德空间中可以成为描述“体积”的函数;其定义域为nxn的矩阵A,取值为一个标量,写作det(A)或 | A | 。
3,行列式可以看做是有向面积或体积的概念在一般的欧几里得空间中的推广。
三阶矩阵的行列式怎么求
设矩阵的第1列元素为a11,a12,a13第2列元素为a21,a22,a23第3列元素为a31,a32,a33则该三阶矩阵的行列式为|a11 a12 a13||a21 a22 a23||a31 a32 a33|=a11(a22a33-a23a32)+a12(a23a31-a21a33)+a13(a21a32-a22a31)..
4*4矩阵的行列式怎么求
4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第1步:把2、3、4列加到第1 列,提出第1列公因子 10,化为
1 2 3 4
1 3 4 1
1 4 1 2
1 1 2 3
第2步:第1行乘 -1 加到其余各行,得
1 2 3 4
0 1 1 -3
0 2 -2 -2
0 -1 -1 -1
第3步:r3 - 2r1,r4+r1,得
1 2 3 4
0 1 1 -3
0 0 -4 4
0 0 0 -4
所以行列式 = 10* (-4)*(-4) = 160。
扩展知识:
行列式在数学中,是一个函数,其定义域为det的矩阵A,取值为一个标量,写作det(A)或 | A | 。无论是在线性代数、多项式理论,还是在微积分学中(比如说换元积分法中),行列式作为基本的数学工具,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行列式可以看做是有向面积或体积的概念在一般的欧几里得空间中的推广。或者说,在 n 维欧几里得空间中,行列式描述的是一个线性变换对“体积”所造成的影响。
性质:
①行列式A中某行(或列)用同一数k乘,其结果等于kA。
②行列式A等于其转置行列式AT(AT的第i行为A的第i列)。
③若n阶行列式|αij|中某行(或列);行列式则|αij|是两个行列式的和,这两个行列式的第i行(或列),一个是b1,b2,…,bn;另一个是с1,с2,…,сn;其余各行(或列)上的元与|αij|的完全一样。
④行列式A中两行(或列)互换,其结果等于-A。 ⑤把行列式A的某行(或列)中各元同乘一数后加到另一行(或列)中各对应元上,结果仍然是A。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