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区别(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区别和联系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课后题)
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包括需求、供给及其均衡价格理论、市场行为主体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博弈论、要素市场理论等,主体行为理论这部分相对简单,但是个别知识点会难一些,如要素市场理论。
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经济运行和经济模型两个方面的内容,经济运行包括宏观经济指标、宏观经济现象、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内容,考察难度相对低。经济模型主要涉及封闭经济模型、开放经济模型、经济增长模型这三类模型,这部分考察难度相对较高,有大量的数学公式和图形分析,甚至会结合发展经济学进行考察。从历年的考试内容上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有所涉及,分布比较均衡。若题目中涉及计算题,一般在微观经济学中,但是从整体上看宏观经济学相对微观经济学考察的题目更多,从难易程度上说宏观经济学也更大。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区别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企业或家庭参与者的行为和后果,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整个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简单地说,微观经济是靠无形的手(市场)去干预经济,宏观经济靠有形的手(政府)干预经济。 另外,它们的需求曲线一般都向右下方倾斜,即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供给曲线会右上方倾斜,即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相同之处就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价格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价格和产量。 区别:
1、 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联系: 1、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后果 2、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需求曲线一般都是向右下倾斜的,供给曲线 一般都是向右上倾斜的,有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其交点都决定价格和产量。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会计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不属于同一学科,但是会计与经济学有着重要的联系。 首先会计学科属于管理学科;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会计和经济学虽不属于同一学科,但是会计与经济学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因为会计是基本的经济交易记录方法。
微观经济学以个体经济为单位拟,研究生产、消费活动,离不开对经济活动的记录,尤其是研究企业行为,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是基本数据支持。
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同样要以基本会计统计数据为基础。例如GDP的统计,是有每一个经济个体的数据汇总而成的。
GDP的重要基础数据常常是由会计部门提供的。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企业或家庭参与者的行为和后果,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整个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简单地说,微观经济是靠无形的手(市场)去干预经济,宏观经济靠有形的手(政府)干预经济。另外,它们的需求曲线一般都向右下方倾斜,即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供给曲线会右上方倾斜,即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相同之处就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价格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价格和产量。区别:
1、 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联系:1、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后果2、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需求曲线一般都是向右下倾斜的,供给曲线 一般都是向右上倾斜的,有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其交点都决定价格和产量。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一般而言,微观分析的简化模型包括两种类型
一、家庭经济行为模型,分为1.假设 家庭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满足最大化(maximization of satisfaction);2.家庭经济目标实现过程,每个家庭一般都拥有一种以上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或企业家才能等。任何家庭都是通过向社会提供生产要素获取收入,从而购买产品或劳务,以获得欲望的满足最大化。
二、厂商经济行为模型,1.假设 厂商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利润最大化(maximization of profit)。 2.厂商经济目标实现过程 每家厂商都有生产条件、生产思路、生产目标和具体产品。任何厂商都是通过向社会雇佣生产要素制造产品或形成提供劳务能力,从而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获取利润,以获取利润最大化。 3.模型(1)厂商生产限制条件 总收入:产品销售量、产品价格;总成本:要素雇佣量、要素价格。 (2)模型,利润最大化 总收入 总成本 产品销售量 产品价格 要素雇佣量 要素价格。
三、微观经济活动循环模型 (一)假设 经济社会只有家庭和厂商两个部门,只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并忽略家庭之间和厂商之间的经济活动。 (二)基本内容 1. 家庭部门和厂商部门 (1)家庭部门 家庭既是消费者,又是要素所有者。作为消费者,其追求满足最大化;作为要素所有者,其追求收入最大化。 (2)厂商部门 厂商既是生产者,又是要素雇佣者,其追求利润最大化。
2. 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1)产品市场 家庭是产品市场的需求者,厂商是产品市场的供给者;家庭的需求和厂商的供给共同决定产品市场的产品的数量和价格。 (2)要素市场 厂商是要素市场的需求者,家庭是要素市场的供给者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