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跃气氛(采访时如何活跃气氛)
采访时如何活跃气氛
要想把现场采访做好,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采访前的准备(一)了解和采访有关的情况,掌握必要的资料。大到大政方针,小到新闻背景、事件的来龙去脉等等。(二)了解采访对象。通过第二手材料,对采访对象进行充分了解,并善于分析掌握其心理。对一些即兴式的采访,应根据现场的气氛环境、人们对节目的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采访对象,这对采访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三)设计采访提纲。根据节目的主题,确定最佳的采访角度,拟定一个与采访对象谈话的提纲。(四)精心设计采访的第一句话。节目主持人现场采访的第一句话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关系到采访能否顺利地进行下去。采访的第一句话,应尽量具体一些,提出的问题小一些,最好不提“有什么感想”之类的“开放式”问题。要抓住采访对象和受众感兴趣的“焦点”做突破口,引发开去,使采访不断深入、展开。二、运用好提问的技巧和方法(一)不同的环境与场合,不同的采访对象,要求采访者有不同的提问、语气。在严肃、庄重的场合或采访重要人物、外宾,提问言语要精炼、准确,仪态、语气要庄重、严肃、认真,给人可信、可靠、愿意沟通的感觉。在处理较轻松、明快的新闻时,就可以选用生动、活泼的话题,以亲切、随和的语调,让观众在轻松、愉悦中了解人物和事件。而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提问的节奏应加快,所提问题要直冲要害,以增强报道的时效性和现场感。(二)根据情况灵活运用提问方法。正问法:从正面提问,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提出问题。设问法: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以启发引导采访对象,谈出其某方面的真实感受,并使采访向深层发展。还有反问法、追问法、潜问法等等。(三)提问要尽量具体。只有具体的发问,才能得到具体、有意义的回答。(四)提问应该具有引导性。去年大庆市让胡路改造工程刚刚结束,我们采访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在采访出租车司机时,对话是这样的:“师傅,您经常跑这条路吗?”“是的。”“这条路以前是个什么样?”“以前啊不能提,到处是坑,晴天是灰,雨天是泥。以前我根本不想跑这条路。现在路修好了,在这条路上跑心情也舒畅多了。”把司机的真实感受直接传达给观众,增强了新闻的可信性。(五)提问要有深度、有意义。主持人还应善于揣度采访对象的心理,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更多更重要的新闻脉络,及时掌握提问的方向,深入发掘新闻价值。(六)注意倾听、及时反馈。主持人要聚精会神地倾听。根据对方谈话的内容、神态、语调、口气等,作出各种合乎情理的反馈。这种反馈,或点头示意,或眼神表情,都会给对方以积极影响,形成一个融洽的谈话气氛,使谈话层层深入。三、要重视现场采访中的屏幕形象(一)镜头前要有适当的表现欲。主持人在镜头前对新闻事件本身要有一种能动的反映,还要善于控制情绪,根据新闻的不同体裁,该高昂时高昂,该平缓时平缓。要使用口语和个性化的语言,以展现个性魅力。(二)要善于总结经验。历经不同的新闻事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采访对象,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主持人要善于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更好地树立出镜形象丰富自己。(三)加强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包括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审美情趣、表达能力、思维方法、对问题的洞察力等,主持人的言行举止要符合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规范。
采访怎么准备
一是会场要准备好,会场里面要准备好饮用水,茶水,矿泉水,还要准备好音响啊,准备好座位安排,还有汇报的领导。
还要给领导写好汇报材料,根据调研的相关专题和相关内容,写好这方面的汇报发言。
还要组织相关专题的部门领导参加座谈会,组织好他们的发言。
采访时的技巧
主要是放松 自己,不要太紧张,评估采访要求 当拿到一个采访要求时,回答以下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你进行评估。具体包括: , 采访的主题和角度分别是什么,
, 什么原因促使记者对这条新闻进行采访,
, 新闻线索来自何处,
, 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发表,是电视还是广播希望进行这个采访, , 谁是采访者,
, 他们希望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采访,
, 记者对采访要求的时间是多长,
, 新闻的截止日期是什么时候,
, 这个采访将于什么时候出版或是播出,
, 这是什么类型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专访、特写还是问答形式的新闻, , 在这个新闻事件中是否还有别人也接受了采访,
, 这个媒体以及采访的记者本人分别有什么特色,
这有助于了解以下内容:
, 媒体本身是否对于该新闻事件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观念。 , 记者对于事件到底了解多少,
, 如果媒体或记者在过去已经对事件进行过了解甚至曾经报道过,就要查看一下以往媒体
剪辑中该媒体的报道内容。
, 采访的记者是友好的还是敌对的,
, 媒体的受众群体是什么样的人,
对于广播或是电视采访,还需要另外弄清楚这样一些问题:
, 是现场直播的形式吗,
, 采访在演播室进行还是通过电话采访,在办公室进行,还是其它地方, , 是否通过远程控制——被访者不需要出席现场,而是由记者在另一个地方通过卫星传送
设备对被访者进行提问,
, 采访是否不经剪辑直接播出,还是剪辑后播出,
, 节目是否包括观众打进的电话或是发来的电子邮件,是否安排即时在线观众参与到采
访中来,
, 节目持续多长时间,
, 节目的形态是什么样的,是一个小组人座谈的形式,还是一对一的采访,或是两个采访
者和一个嘉宾,抑或是两个嘉宾辩论的形式,
, 如果节目还邀请其它的嘉宾,那么嘉宾发言的顺序是什么样的, , 采访现场是否有观众,这些观众是如何挑选的,
, 是否会运用一些视频资料,
, 是否会有电影剪辑和录像资料插入节目当中,如果有,是否有机会可以提前观看,以便
准备相关的评论和回答。
采访如何进行
要充分理解记者的采访意图,尊重记者的劳动。媒体记者总是希望通过采访,来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以写出具有新闻价值的稿件,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
应该充分理解记者的需求,千方百计为采访提供便利条件,尽可能回答记者提出的所有问题,提供其所需的文字材料,甚至满足摄影记者、电视采访对镜头画面的要求。
采访怎么样有创意
长久以来,创意(creativity)作为人类特有的智力活动而使其生存在食物链顶端,并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几乎都来自人类的智力与创造(create)。从广义上来说,所有人都具备“创意”的能力。而狭义的范畴中,创意作为某种特定类型工作所需的特质使其在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变得愈发不可捉摸,外界对其的解读总有一种“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神秘化倾向。“创意”似乎是天赋异禀之人的特权,它总是像艺术家所表现的那样捉摸不定、不可言说 。
一位广告创意人詹姆斯·韦伯·扬在上世纪40年代洞悉了广告的创意,并归纳出了创意的2个原则和5个步骤,这两个原则分别是:旧元素新组合;洞悉事物间的关联。毋论其现实指导意义如何,它明确传递给我们一点——创意的思维是可以通过一套方法论,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但更现实的情况是,即便我们保存了数百个素材网站,我们对大师的作品,乃至八卦、怪癖等都如数家珍,可每到需要创意的时刻,总是跳脱不出固定的框架,那些你曾想到的,似乎早有人想到并实践了。
在空间设计中,我们习惯性地追究创意来源,不同于艺术的创意,设计的创意究竟来自于哪里?本期内容,我们采访了予舍予筑的主创设计师,听听他们对创意的理解和创意的方法。
采访如何开场
开场白是致被调查者的信或问候语。其内容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称呼、问候。如“××先生、女士:您好”。
2)调查人员自我说明调查的主办单位和个人的身份。
3)简要地说明调查的内容、目的、填写方法。
4)说明作答的意义或重要性。
5)说明所需时间。
6)保证作答对被调查者无负面作用,并替他保守秘密。
7)表示真诚的感谢,或说明将赠送小礼品。 语气应该是亲切、诚恳而礼貌的,简明扼要,切忌罗嗦。问卷的开头是十分重要的。大量的实践表明,几乎所有拒绝合作的人都是在开始接触的前几秒钟内就表示不愿参与的。如果潜在的调查对象在听取介绍调查来意的一开始就愿意参与的话,那么绝大部分都会合作,而且一旦开始回答,就几乎都会继续并完成,除非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会中止。
采访时怎么说话比较得体
见到采访人,首先起立,深知稍有弯曲去握手,被采访人坐下以后,你在坐下,同时注意自己的服装,这个时候是否很得体?尤其是女士坐姿一定要注意,面带微笑,就可以幽默而风趣的开始采访……
如何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
一、要通过提问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从而拉近同被采访对象的距离。
被采访对象千差万别,有的很容易调动情绪,有的却很拘谨,这时可以用拉家常的办法来拉近距离。
二、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
有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的愿望是什么?”“您的打算是什么?”等。这些问题就像简单的公式,缺乏个性。泛泛地提问,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么,怎样避免泛泛提问呢?经验是:记者提出的问题要具体。
三、要善于运用层层追问的办法来挖掘故事的细节、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采访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被采访对象往往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的好多细节不以为然,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时记者就要以敏锐的眼光迅速捕捉住、追问下去。
四、记者在遇到采访对象不愿直面回答的问题时,可以采取迂回式提问的办法,避开正面提问而从侧面深入。
比如,一个名模的成功受人注目,她成功背后的故事更引人关注。但这类问题她们是不会正面回答的,于是在采访时我们不去就事问事,而是从侧面了解、观察,从她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中看出她的处事之道。
人物采访中关于提问的技巧还有很多,比如采访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问题就要比较专业一点,那样才能和被采访对象拉近距离;当遇到被采访对象文化层次比较低、表达能力比较差时,记者要有耐心;当遇到被采访对象说话跑题时,记者要想办法引导他们回到正题等。总而言之,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素材,记者所有的采访技巧都应该为这一目的服务
采访时如何活跃气氛呢
(一)合理安排采访顺序
校园新闻较为简单化、单一化,可以按照先配角后主角的顺序进行采访,因此,先采访配角可以帮助记者了解很多细枝末节的消息,可能会发现新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对于之后的主角采访有很大帮助,能够从采访主角那里获得更多想要的新闻信息。也可以按照事件紧急程度灵活调整采访顺序,以能够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为目的,灵活安排采访顺序。
(二)把握提问技巧
第一,要注意选择最合理的第一问题,以博得被采访者的好感。校园新闻所面对的采访对象以学生群体为主,因此在采访时,一般也只需要较为单一的提问技巧。开始时,可以先与被采访者探讨一些双方的共同点,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第二,要做到提问的简洁化、细致化、具体化、通俗化,避免泛泛而谈。提问时,要直奔问题中心,采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完成提问,要避免给被采访者留下“掉书袋”“文绉绉”的感觉,避免被采访者无法理解采访问题。第三,深抓要害问题,避免偏离新闻主旨。围绕采访方向,关注重点问题、要害问题,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要避免偏离主旨去纠结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一些被采访者在被采访时,谈话会偏离主旨,需要记者适时引导其回到主题。
比如,采访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学习方法时,被采访者可能会大谈其他无关的内容,记者就需要适时引导其回到对于学习方法的访谈中,抓准要害获取相关信息。第四,要注意挖取细节,一些细节对于主题表达的生动性有很大帮助,需要在采访时尽量细致、详尽地挖掘。比如,在学校迎新晚会上,一般会将报道主题放大到晚会整体,这样也能有成功的报道,但若抓取晚会中的一个细小闪光点或个体,放大其新闻价值,能够使报道更为成功。第五,要注意运用层层追问的方法挖掘故事细节,深入了解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第六,要懂得倾听。倾听是一个记者的必备技能,采访的过程是一个双方沟通交流的过程,因此采访者要通过提问的方式,让被采访者说出更多的新闻信息,为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采访者必须学会倾听,了解被采访者的话外之音,让其感受到被尊重,在倾听的过程中注意其语言中的细节,并适时给予简短、准确的回应。
(三)注意事项
在采访中,可能会遇到几种突发情况,第一,被采访者主观上有配合采访的想法与行动,但出于紧张或激动而无法开口时,可以暂停采访,用一些轻松的话题调节、稳定其情绪,缓慢引入新闻采访中。
第二,被采访者有消极应付采访的态度,语言始终偏离采访主题时,可以先通过对方兴趣所在的话题,诱导其配合采访,因此采访前对于被采访者背景信息的准备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第三,采访者受被采访者牵引时,要注意及时用内行话、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如采访在科研立项中获得了多个奖项的学生时,采访者需要以他的研究内容为切题点,让他了解到你对他所研究的领域、所采访的对象有一定的了解,让其感受到尊重、真诚,用专业的问题获取其信任与认可。第四,对于一些完全配合但在采访中语言过多的被采访者,需要采访者在提问时做好引导工作,要注意把一个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开门见山、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提出具体的疑问,让被采访者在开放式回答的同时,又在限定范围内回答,获取新闻所需要的信息。
在采访时,还要做好记录工作,记录时要注意记要点、记疑问点,记录被采访者的个性语言,记录采访时的周边情景,记录采访时突然出现的想法。记录的内容要避免遗漏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发生原因、发生过程、最终结果、经验与教训等要点;在面对被采访者提出的事实与所掌握的事实有出入时,要注意记录疑问处,并在事后核实;采访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一些想法,要注意记录下来,并详细询问,以充实报道内容。采访时,切记要准备充分,提问具体、有针对性,充分尊重被采访者,营造和谐的采访氛围,确保采访顺利、高质量完成。
采访氛围
采访记录简单来说就是记录采访的过程。从文体上来看,它属于活动记录的一种,比如调查记录、听课记录、学习记录等,在格式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其内容的基本构成有:活动主题、活动时间、地点、对象、调查项目、实况记录、结果分析等。
具体到新闻采访,要在文中标明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人、记录人、被采访人、职业以及采访过程,最后可以附上一段简短对采访内容的分析。
对于初学者来将,采访过程的写作最好使用问答的形式,这样可以使采访记录显得脉络清晰。下面看例子:
采访记录采访时间:2009年12月1日 采访地点:xxxx学校采访对象:XXX 记 录:XXX采访者:XXX (女)
职 业:三年级小学生采访过程:
问:请问你们课余时间XXXXXXXXX?
答:事实上XXXXXXXXXXXXXXXXX。总结:通过这次采访活动,我们发现XXXXX。注:记录人和职业可以不写
如何创造采访气氛
访谈法的基本步骤:
1.提出访谈问题,确定访谈对象;
2.指定访谈计划。依据研究的问题确定访谈的主要内容以及具体实施的过程,包括谈话的进行方式、提问的措辞及说明,规定对调查对象所做回答的记录和分类方法等。
3.拟定访谈提纲。确定访谈的具体问题,拟定访谈提纲。
4.进行正式访谈。访谈过程中注意倾听,适时追问;访谈后,要马上记录访谈内容。
5.整理访谈资料,分析访谈结果,得出访谈结论。
优点:访谈法获得的资料更为真实可信,也更为生动具体,富有个性。
缺点:访谈获得的资料比较难以标准化,而且访谈的进行费时费力,难以取得大样本的资料。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