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我学习 > 正文内容

唾和涎区别(涎与唾中医辨证)

2023-05-23 16:00:08自我学习1

涎与唾中医辨证

1、产生脏器不同:肾主藏精,精气化为唾。脾主运化,运话水谷水液为涎。

2、浓稠不同:涎是唾液中质地较为清稀者。而唾是唾液中较稠厚者。

3、作用不同:涎能保护和清洁口腔,易于吞咽和消化作业。唾具有溶解食物,有助于吞咽和保护滋润口腔的作用。

涎与唾液的区别

“涎”,普通话读音为xián,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涎”的基本含义为唾沫,口水,如垂涎三尺、流涎;引申含义为粘液。

在现代汉语使用中,“涎”也常做形容词,表示贪馋地盯视,如涎眼睛(贪婪的眼光)。

中医涎症

也叫风险。

    就是目的与结果之间的不确定性,大致有两层含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收益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成本或代价的不确定性。

唾和涎区别是什么意思

咳唾成珠

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谈吐、议论。“咳”也写作“欬”。比喻言辞精当,议论高明。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

击碎唾壶

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拾人涕唾

涕唾:鼻涕唾沫。比喻自己没有创见,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

唾壶击碎

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唾面自干

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

唾手可得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

向天而唾

仰头向着天吐唾沫,唾沫还是落在自己的脸上。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

仰面唾天

仰头向着天吐唾沫,唾沫还是落在自己的脸上。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

咳珠唾玉

比喻为文措辞优美。

交詈聚唾

指一齐唾骂。

拾人唾涕

比喻自己没有创见,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同“拾人涕唾”。

拾人唾余

比喻自己没有创同,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见“拾人涕唾”。

唾地成文

形容文思敏捷。

唾壶击缺

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唾壶敲缺

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同“唾壶击缺”。

唾手可取

很容易就能得到。同“唾手可得”。

银钩玉唾

比喻他人的书法笔画有如银钩,遒劲有力;言谈有如吐玉,弥足珍贵。

涎与唾区别

是一道以五香料、盐、鲜汤、绍酒等为主要食材制作的美食。

五味汁制作方法:

(北方风味) 炼猪油和植物油各500克入锅,中火熬熟,放入葱、姜各100克,炸香后,加入花椒,八角、桂皮各50克,炸透后移开火继续浸泡至室温,然后取出以上各种香料。油即成香气浓郁的五味汁

中医中的唾和涎

“垂涎三尺”是正确的,它表示被某种事物吸引而久久不能自拔的状态。在这里“垂”是垂下来的意思,“涎”是口水,“三尺”是一个数量词,整个连到一起,就是一种内心状态的外漏。而“唾涎三尺”则是不存在的,也可能是“垂涎三尺”的误写,“唾”字本身读tuo,四声,是指口腔的分泌物,如“唾液”;或者说是一个口腔动作,如“吐唾沫”等等。

中医涎和唾临床区别

涎,读作涎(xián),指的是唾沫,口水。可组词为粘涎,拖涎,垂涎欲滴,垂涎三尺。

1、 (形声。从水,延声。本义:唾沫,口水)

2、 同本义 [saliva]

涎,小儿唾也。——《三苍》

喷浪飞唌(涎)。——郭璞《江赋》

群犬垂涎。——柳宗元《三戒》

3、 又如:口角流涎;垂涎三尺。

4、 粘液 [mucus]

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素问》

〈动〉

1、 流口水 [drool]

见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语。——《红楼梦》

2、 贪羡,贪图 [be greedy for]

主人涎我色,奸我,不从,则鞭挞之。——清· 袁枚《新齐谐》

3、 又如:涎利(贪图利益)

中医中的涎指什么

曹操的脑内风涎就是肉瘤子。曹操到了晚年老是感觉到头疼,而且疼起来让曹操受不了,就听人说民间有一个神医华佗能治百病,于是曹操就把华佗请来,华佗跟曹操说先用利斧抛开头颅然后取出风涎再用密线缝合才能痊愈,曹操一听用利斧抛开头颅还能活吗?就认为华佗是来行刺他就把他抓起来严刑拷打,卖的华佗经不住酷刑的折磨被活活打死。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58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