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宣传(阎锡山什么是政治什么是宣传)
阎锡山什么是政治什么是宣传
阎锡山控制山西后,不断将家族成员和宗亲安排在各个关键岗位上。
例如,阎锡山最为重视的亲信之一,曾担任过阎锡山机要秘书、牺盟会总干事、山西省政府代主席的梁化之,就是阎锡山的姨表侄。
除了重用家族宗亲之外,阎锡山也充分的利用了自己的人际关系,阎锡山在经商、求学、军队任职生涯之中,结识了一大批私人关系。而这些人在阎锡山崛起之后,逐步成为阎锡山的亲信,并被安排到山西的各行各业。
阎锡山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典型的山西人,阎锡山最为信任和重用的,自然还是山西老家之人。不过,即便是山西人,在阎锡山的晋绥军系统中依然有亲疏远近之分。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县人,所以,他最为亲近的自然是五台县出身之人。晋绥军高级将领例如杨爱源、王靖国、赵承绶等人,都是五台县人。正因为如此,阎锡山的晋绥军才会有“会说五台话,才把洋刀挂”的说法。
很显然,这个说法赤裸裸的揭露出这样一个事实:在晋绥军系统中,才华并不是第1位的,出身才是决定是否被提拔的关键因素。
山西
而除了五台人,以五台县为中心,周围的二州五县的老乡则是阎锡山第二重视的人。例如,位列晋绥军十三太保的李服膺就是这样的情况。再其次,则是晋北出身的人。
当然,作为一支私人武装力量,利用私人关系加强对于将领的羁绊,只是军阀们的常规操作。作为典型的实用主义者,阎锡山最擅长的还是学习他人的长处,并化为己用。
作为拥有山西、绥远两省地盘的军阀,阎锡山的实力虽然并不弱,但是他并非毫无对手。九一八事变之后,占据国民政府大义的蒋介石,对于阎锡山的割据不满已久,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与山西只有一河之隔,而在九一八事变之后,野心和胃口愈发膨胀的日寇也开始对包括阎锡山地盘在内的华北地区野心勃勃。
阎锡山
在这种情况之下,阎锡山一边“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左右逢源,谁都不得罪,另一方面,也开始学习对手们的长处,而阎锡山学习的重点则是八路军。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虽然阎锡山曾率领晋绥军与日寇浴血奋战,但是,由于装备、组织、后勤补给等诸多方面的差距,太原会战以阎锡山的失败宣布告终,时隔二十四年之后,阎锡山第一次是去了太原城。
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经过惨烈的战争之后,阎锡山赖以保持权势的军队晋绥军,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太原会战
这支最高曾达到30万规模的晋绥军,经过惨烈的战争之后,在阎锡山退到晋西之时,只剩下了4万余人,许多部队甚至几乎全军覆没。同时,晋绥军还普遍存在凝聚力不强、军心涣散的问题。
这种情况的出现无疑对阎锡山的统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再加上实际由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新军对于民众的巨大吸引力,如果放任这种情况下去,阎锡山很可能彻底失去晋绥军。
因此,阎锡山决定学习山西新军和八路军,他开始在晋绥军之中建立由自己控制的强有力的组织,作为核心和骨干,从而加强对于对军队的掌控。
晋绥军影视形象
1938年2月16日,阎锡山在临汾召开了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正是在这场会议之上,阎锡山的嫡系官员108人发起组织了民族革命同志会,这个由阎锡山主持成立的民族革命同志会也成为了领导第二战区军民政各部门的组织。
与此同时,阎锡山还将这个民族革命同志会确定为主张公道团、牺牲救国同盟会和其他所有在第二战区的民众救亡团体的统一领导组织。
所以很显然,这个所谓的民族革命同志会就是模仿共产党之于八路军,试图在山西晋绥军系统及政府机关部门内成立一个领导核心,从而加强对于军队和地方的控制。
当然,这个所谓的民族革命同志会由于私人成立,不便使用公开的名义。所以,阎锡山便借着国民党中央成立的国民抗战精神总动员山西分会的时机,将民族革命同志会套上了精神建设委员会的皮,并在各地区和县设立分会。
阎锡山
凭借对于山西和晋绥军的多年经营,阎锡山迅速将民族革命同志会的触角深入到了军队各层和地方各县、各区。而这些民族同志会的会员们不但有着团结山西抗战的任务,最为重要的是,他们还被赋予了密报、检举之权,而被检举的对象,往往是山西西盟会和新军。
很显然,随着山西新军的不断壮大和晋绥军的不断衰落,感到危机的阎锡山决定对于山西新军下手,而这正是12月事变的前奏。
对于地方的控制虽然重要,但是,对于一个军阀来说,军队才是他们生死攸关的关键。因此,在成立民族革命同志会的同时,阎锡山还在暂居的陕西宜川县秋林镇举办了晋绥军军官集训团、晋绥军实施干部政策训练团等组织。
晋绥军
其目的,当然是加强对于晋绥军军官们的控制。正是在当时的训练团上,阎锡山授意他的亲信、也是他的老乡王靖国在被训的军官之中秘密成立了“铁军组织”。
为何成立这个组织呢?用阎锡山的话说:“在今天组织表现的时代,非有坚强的组织,不能达到进步存在,我决心建立铁军”。
铁军的意义就是:“打人人受不住,人打来必定吃亏,攻击人一定可以攻下,防御人一定攻不上来”。而且,阎锡山对于他所建立的铁军还有着巨大的野心:“我们能完成10万有力的铁军,即可掌握山西,完成20万就可掌握二战区,如完成30万,即一定可以支持华北”。
阎锡山
而一定程度上,铁军确实大大加强了阎锡山对于军队的控制,因为,根据阎锡山的规划“大家和会长一条心,条条电话线通向会长”,所以,铁军组织成员都有上达天听、直接和阎锡山发生联系的机会,自然让阎锡山对于军队的掌控更为深入。
在成立铁军组织的同时,阎锡山还在晋绥军中成立了效忠于自己的三三铁血团。这个铁血团发起人一共有28人,号称为28宿,而之所以成为三三铁血团,则是因为它的发展模式为一个人发展三个人,层层发展,遍布全军。
成立了铁军和铁血团之后,阎锡山依然不放心,1942年,他又成立了铁军纪律维护团,直属于铁军组织,进一步加强对于铁军的控制。而到了抗战后期,晋绥军中参加铁军组织的人已经超过1万人。
阎锡山书法
与此同时,阎锡山还规定了,晋绥军的军官如果不是同志会会员或者没有参加铁军组织,就完全没有被提拔为军官的可能。正是通过这样上至高级军官下至普通士兵的铁军组织,让阎锡山极大的加强了对于晋绥军的控制。
不仅在军队中成立秘密组织加强掌控,阎锡山还充分学习了八路军重视政治的优点。例如,阎锡山的军队中政工主官的地位是与军事主官平齐的,并不存在如中央军那样军事主官领导一切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之下,阎锡山的高级军官们虽然也能指挥军队,但是,他们对于军队的掌控远不如其他军阀队伍的军官,自然,他们也就没有率领麾下的军队叛变阎锡山的可能了。
阎锡山
所以,阎锡山的晋绥军虽然也出现过傅作义脱离晋绥军系统、陈长捷倒向蒋介石等现象,但是,这样的情况极为罕见,而且,这少数现象还是在阎锡山下野时出现的。
在阎锡山重掌晋绥军之后,这种情况就基本杜绝,哪怕是在晋绥军兵败如山倒的解放战争期间,虽然晋绥军屡战屡败,但高级将领率部大规模投降或起义的现象,自然很少出现。从中也可见阎锡山对于晋绥军的建设之成功,掌控力度之大。
阎锡山论政治和宣传
听从蒋介石的指挥。
然而在国军内部,时任国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大败之后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认为自己已不再适合临阵指挥。
而且自己麾下的晋军实力远非之前所料想中的强悍,整个第二战区唯一可用的部队便是傅作义的绥军主力。
在重重打击之下,阎锡山亲自致电蒋介石,表示自己愿意交出第二战区的指挥权,希望由蒋介石或者其麾下中央军将领接手晋绥军的指挥。
此时蒋介石正在因日渐扩大规模的淞沪会战而苦恼不堪,但是阎锡山已经将姿态放得如此之低,蒋介石也不能真的对山西不管不顾。
阎锡山对于政治和宣传的理解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统治局面并未改变,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阎又依附于段,在重大问题上惟段之马首是瞻。
1916年 7月,阎改任山西督军,一面排挤打击异己,使省长孙发绪和沈铭昌难以处事,相继离职;一面贿请内务总长汤化龙为其说项,又称段为师,遂得于1917年 9月兼任省长。从此,山西的军政大权集于阎之一身。他响应段祺瑞马誓师,曾出兵反对张勋复辟。段重新执政后,拒绝恢复被袁废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就任陆海军大元帅,下令讨伐段祺瑞。阎却站在段的一边,电促冯国璋等抗击护法军,并派晋军第一混成旅长商震率部赴湘参战,结果全军覆没。
拥袁称帝与反对护法的相继失败,迫使阎锡山接受教训,奉行“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后来他概括为“保境安民”,要求“与邻省联络,使能不为我患,或竟邻疆乐与合作,进而为我用,代我御侮”。至1924年,他多次拒绝参加军阀混战,使山西维持了数年的和平与安定。对内,阎以兴利除弊为施政大要,于1917年10月发表“六政宣言”,成立“六政考核处”,推行水利、蚕桑、植树与禁烟、天足、剪发(男人剪辫子),后来又增加种棉、造林、畜牧,合称“六政三事”。1918年 4月以后,阎又推行积极发挥民众作用的“用民政治”,提倡发展民德、民智和民财。阎认为行政之本在村,又推行“村本政治”。他改编村制,以 5户为邻设邻长,25户为闾设闾长,村设村长,代行警察职务,加强行政管理;颁布《人民须知》和《家庭须知》,宣扬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内容的封建伦理道德;又整理村政,颁布《村禁约》,设立村公所、息讼会、监察会、人民会议等机构,对贩卖和吸食毒品、窝娼、聚赌、偷盗、斗殴、游手好闲、忤逆不孝等坏人进行感化教育和处罚;成立“保卫团”对青壮年进行军事训练。山西暂时出现了社会比较安定、生产有所发展的局面,河南、山东、河北等邻省的灾民大量涌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之所。山西曾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
阎锡山表面上韬光养晦,暗中却在扩军备战。他修建了可以大量制造步枪、机枪、大炮和弹药的兵工厂,又把军队由民国初年的4个旅扩编为17个师。
阎锡山谈政治和宣传的本质
阎锡山故居在山西省定襄县河边村,该村旧时归五台县管辖,解放后划归定襄县。历史上阎锡山自认为是五台人,曾有一种说法叫: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因为阎踢山乡土观念重,在他统治时期他的旧部,五台人较多。
河边村地处平川,位于著名佛教圣地五台山脚下,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且交通便利,在阎锡山统治时期己通火车。
阎锡山故居我去过多次,感觉不错,印象很好主要是这里保存完好,气势宽宏,建筑精良,确实值得一观。
一,阎锡山故居历史悠久保存完善
故居是民国时期曾统治山西近40年的阎锡山的一座私宅,始建于1913年前后,至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现存27座院落,700余间房屋,总占地面积3.3万余平方米。
二,阎锡山故居气势恢宏建筑精巧
故居格局变幻诡奇的近代建筑群,不仅是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也是阎锡山本人政治仕途升降沉浮的历史遗迹。同时,它又以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其中尤以一组组精湛绝伦的石雕、砖雕、木雕而使游人流连忘返。遍布主要建筑物下面的地道、地下室又将这座故居罩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
上世纪八十年代,阎锡山故居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开辟为晋北河边民俗博物馆。
三,阎锡山故居人文思想值得研究
阎锡山这个人物虽反动,但许多思想值得研究探讨,比如他对中的哲学,教育思想,管理哲学都有研究,有时间的话,不妨学习学习。值得一提的是阎锡山这个人还爱惜民生,据当地老百姓讲,他在建筑他的故居时,有一对老夫妇就是不腾房屋,他也不强取豪夺,而是保留其房屋让其居住,为此当地老百姓传为佳话,至今赞誉。
四,阎锡山故居旅游提示
1.景点级别
AAAA级
2.门票价格
50元
3.建议游玩时长
1小时
阎锡山说什么是宣传
应县是山西省的一个县,因其出产的黄米而闻名于世。黄米是应县的特产,其色泽金黄,口感香甜,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除了黄米,应县还有许多著名的名人。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喻世明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此外,应县还有明代文学家李时中、清代文学家李渔等知名人物。这些名人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至今仍被人们传颂。除了文学家,应县还有许多其他领域的名人,如清代画家李可染、现代教育家李大钊等。这些名人的贡献不仅为应县增添了文化底蕴,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阎锡山回答什么是政治
不是,他是阎锡山(1883年10月10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号龙池,汉族,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同盟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民国时期,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一级上将。解放前夕去台湾,卸职后避居阳明山著述至去世。1929年7月3日,阎锡山受蒋介石指使,囚禁冯玉祥。 1939年12月至1943年4月任山西大学校长,其著述有:《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阎伯川言论集》等。
阎锡山说什么是政治
阎锡山是山西人,辛亥革命后成为山西都督。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后归附于北京,袁死后其左右逢源游走于各个军阀之间,谁得势就投靠谁以保存山西半独立王国。
国民政府北伐后响应北伐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胜利后独霸山西丶绥远,是晋绥系新军阀。
阎锡山 什么是宣传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城太行街363号,是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也是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国家一级博物馆,集收藏、展览、研究、宣传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占地14.8万平方米,主要有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八路军将领馆等10个旅游参观点,拥有各类藏品8000余件,尤以八路军抗战历史文物的收藏较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0多件。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金岗库村,建成于2003年11月7日,是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的基础上修建的。司令部旧址院落坐西向东,紧靠山根,位置险要。整个建筑分里外两院,大小相仿。里院二十一间,外院十二间,砖木结构瓦房,具有北方明清时期建筑风格。2016年12月,五台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坐落在距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城南45公里麻田镇上麻田村西南部,是山西省红色旅游景点中展陈面积较大、文物实物较多、内容全面、展示手段先进的专题纪念馆。纪念馆总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展陈面积6500平方米,素有太行山上“小江南”之称和“小延安”的美誉,主要景点有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北方局党校旧址,新华日报社旧址,鲁艺学校旧址等。
黄崖洞景区
黄崖洞景区,位于黎城县北面45公里处的东崖底镇上赤峪村西。景区面积50余平方公里,因陡壁上有一个高25米、宽20米、深40米的天然山洞,而得名为“黄崖洞”。黄崖洞景区因地壳相对运动产生的巨大能量,把这里的硬红石英砂岩、页岩层组成的山岳切出道道峡谷,峭壁连绵数十公里,拔地而起,直冲云霄,这种独特而壮观的地貌,与举世闻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
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大同煤矿煤峪口矿建新街1号,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名录。占地33.7万平方米,主景区面积为25万平方米。纪念馆以“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振兴中华”为主题,分为“觊觎矿藏,蓄谋已久”“荼毒大同,霸占煤矿”“野蛮开采,疯狂攫取”“奴役矿工,灭绝人性”“累累白骨,铁证如山”“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六大部分。2016年12月,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国师纪念馆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位于太原市五一路小北门,筹建于1984年,1991年9月18日开馆,2000年增挂太原革命历史陈列馆的牌子,隶属于太原市文物局。旧址原为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始建于1919年,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育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后来成为继山西省立一中之后,山西革命活动的坚强堡垒之一,是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开展革命活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之一。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型关大捷遗址
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此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心和士气。平型关大捷遗址保护面积8.6平方公里,包括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主战场乔沟、老爷庙争夺战遗址和115师指挥所旧址等13个景点。该遗址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等。
徐向前元帅纪念馆与故居
徐向前元帅纪念馆位于忻州市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徐帅纪念馆布展工程由我国实力雄厚、业绩一流的清华大学美术设计院设计并承建。徐向前元帅是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籍元帅,也是十大元帅中最后一个兴建纪念馆的。忻州市五台县作为徐向前元帅的故乡,为缅怀元帅的丰功伟绩,弘扬元帅的革命精神,在东冶镇永安村新建了徐向前元帅纪念馆。
太原解放纪念馆
太原解放纪念馆位于太原东山的牛驼寨。这片土地当年曾是解放太原的主战场之一。牛驼寨地势陡峭,沟壑纵横。自古以来就是兵家攻守太原的军事要塞,有“太原门户”之称。2016年12月,太原解放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在解放太原战役中,我人民解放军经过一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力举攻克牛驼寨等东山四大要塞。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太原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从此,推翻了阎锡山长达三十八年之久的统治。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蔡家崖乡蔡家崖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北倚元宝山,南襟蔚汾河,东离县城7.5公里,西临黄河15公里,距省城太原277公里。兴离(兴县至离石)公路、兴黑公路从门前横穿而过。该馆建于1962年,属于红色旅游景点。2017年1月,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被列入。举办有“晋绥边区革命斗争史陈列”、“毛主席在蔡家崖革命活动纪念展览”、“贺龙同志生平事迹展”等七个展厅、展室,有馆藏文物4300件,主要为晋绥时期的重要文献和近现代实物及照片。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