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区别(道德规范与法律的区别)
道德规范与法律的区别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
1、从生产、发展来看,道德比法律产生的早的多,而且最终将替代法律,成为唯一的规范。
2、从依靠的力量来看,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执行的,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良心、教育感化、典型示范等唤起人们的知耻心,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和善恶判断力来进行调控的。
3、道德和法律作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只干涉人们的违法行为,而道德对人行行为所干涉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深入的多。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的一种行为规范。换句话说违反的后果不同,但是规范的内容是一种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根据通说观点,法律是最低底线的道德,级法律也是一种道德。底线如何理解呢,人们在底线之上的违反规则的行为只会受到道德的制裁,但是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即,违反道德不一定违反法律,违反法律一定违背道德。 所以,相同点
1.法律和道德都是一种规范,且道德包含法律。
2.违反道德和违反法律都会受到制裁 不同点 1.违反法律会受到国家强制力制裁,比如刑罚;违反道德只会,受到道德的制裁,比如社会信誉下降,别人不会与你交易,或者失去朋友。 2.违反道德不一定触犯法律,触犯法律一定违背道德。
3.法律只保护基本权利,比如人身和财产,但是你并不一定受到别人尊重,而遵守道德,可以获得好的社会声誉。
道德规范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
纪律是特定社会组织我了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法律和道德的涵义在前面都已讲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法律、纪律、道德三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显著的区别:
⑴共同点。法律、纪律、道德三者都是行为规范,都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而规定的行动准则。
⑵不同点。具体表现为:
①产生和形成的方式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纪律是由特定社会组织制定的;道德是靠传统习惯、社会舆论通俗约成的。
②实施的范围不同。法律是对全社会成员的普遍要求;道德也是对全社会成员的普遍要求,但有一些道德是特定成员提出的,如职业道德;纪律只是对特定组织中的成员提出的要求。
③保证实施的方式不同。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纪律是靠强制性与自觉性相结合来实现的;道德则是非强制的,它完全依靠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
④处罚的方式不同。违反法律必须受到法律的强制制裁;违反纪律将受批评教育和组织纪律处分;违反道德将受到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良知的谴责。
综上所述,在一定意义上讲,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纪律是社会组织内部的道德和法律。它们都对人们的行为起到程度不同的规范作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把这几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更有力地推动我们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懂得这些,对我们更好地知法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大有好处。
①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而道德则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纪律规章则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制定的。②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则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纪律规章则依靠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来维持。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纪律规章只对一部分人具有约束力,而道德则会因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而异。
1、闯红灯是违反交通法规,不是违纪。违纪是承担行政责任,违法是承担法律责任。
2、法律与道德是有区别的,自古就有“出礼入刑”之说。如果非要说有联系的话,那就是法律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与道德的统一。
道德规范与法律的区别是什么
道德的历史类型1、原始社会的道德 2、奴隶社会的道德 3、封建社会的道德 4、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5、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法律的历史类型:这是指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按照法的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而将法划分为不同社会形态的法。
以奴隶制社会的法、封建制社会的法、资本主义社会的法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法,这四种社会形态为标准的划分,通称为法的历史类型。
它不同于法的渊源的分类和一般法的分类(国内法和国际法)、部门法的分类或法系的分类。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和联系
道德、纪律、法律都是对人类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但标准和程度不同:道德是自律层面的非强制性的约束;纪律是一般性带有强制意味的约束;法律是人类行为的底线,是强制性约束。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和联系
道德规范产生的时间早于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治理国家的工具,道德规范则是制约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
道德规范和法律
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可简称为社会公德,是一种与个人德行(涉及个人生活以及品德、作风、习惯等等)相对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它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对善与恶、荣与辱、美与丑等现象的认识、判断能力。社会公德是在人们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依靠社会的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等力量来维持,为每个社会成员所遵循。社会公德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基本的社会公德。尊敬师长、爱护公物、文明礼貌、讲究卫生、遵守公共生活秩序等等,都是社会公德的内容和要求。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的。法律在保护、传播、发展道德规范方面起重要作用,甚至把一部分道德规范直接变成法律规范。人们依靠内在信念所造成的道德力量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以更好地贯彻执行法律。合乎道德规范的,也不会违反法律规范。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道德规范依靠社会的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等力量来维持,法律规范则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推行。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比较有何特点?
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如下:。
1、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法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2、规范内容不尽相同。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3、力量不同。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手段保证实施。。
4、规范的结构不同。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模式。。
5、形成条件和表现形式不同。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
6、调整范围不同。道德的调整范围要比法律更广,少数的社会关系只能由道德来调整。。
7、发展前途不同。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
道德规范与法律的区别在于
法律与道德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同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不同部分,法律与道德又有显著的区别。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一、法律与道德的区别:第一,法律与道德起源和存在的时间不同。第二,法律与道德的形成方式不同。第三,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第四,法律与道德的使用范围虽有交叉但不完全相同。第五,法律与道德的外部约束力不同。
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道德规范和法律的区别
道德与法制的区别:
1、从形成上看,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它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之中。即具有自发性。法律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要求,由国家制定的认可。即具有阶级意志性。
2、从实施上看,二者的实现手段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的信念的力量来维护。即具有理念性。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即具有强制性。
3、从约束力上看,阶段社会的道德规则,不能约束每一个社会成员,而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是靠人们的自觉来衡量的。不道德不一定触犯法律。而触犯法律的一定是道德不允许的。
5、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与调整机制各不相同。许多道德规范表现为一种抽象的原则与信念,违反道德规范的后果是行为人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以及行为人自身的自责、内疚、忏悔。而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违反法律规范的后果,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6、法律与道德产生的条件与消亡各不相同。法律的产生以国家的形成为前提条件,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法律的性质。
而道德则不以国家的产生为前提,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道德的存在。如在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以前,少数先进人物与革命导师就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的道德理念和道德品质。法律既然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必然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在法律消亡之后,道德依然存在。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异同
联系:
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具有共同的性质、任务和目标。
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都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和互相补充。
法律和道德都把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作为自己的行为规则来要求,使之得到强化。
社会主义法律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某些要求法律化,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并运用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其实施。我国法律把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规则的行为用法律来加以制裁和打击。
区别:
含义不同。法律指享有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按照宪法的规定,按照立法程序制定并且颁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道德指生活在一定物质条件下的自然人关于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逊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总和。
调整的范围不同。可以说大多数的社会关系既可以由法律和道德共同调整,也可以由他们各自调整;但是也有少数的社会关系只能由道德来调整,比如友谊、爱情等。
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法律*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主要凭借舆论、习惯、内心信念、宣传教育等手段保证实施。
产生和变迁不同。法律的产生和变迁更多具有人为的特点;道德的产生和变迁具有自生自发性。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