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高中作文(如何写好高中作文教案)
如何写好高中作文教案
入门篇,第一课,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
课时安排:45分钟左右,根据孩子实际可灵活调整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事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式:妈妈先列出特征项目(如形状、颜色等),再让孩子举出词语,看看他(她)能说出几个词来,妈妈也可一旁提示。
(1)视觉形象(眼能看到的):
整体轮廓:高、矮、胖、瘦、厚、薄、大、小
形状:平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多边形、圆形、扇形、五角星形等等
立体——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棱椎体、圆柱体、台体、球体、球冠等等
颜色:黑、赤、橙、黄、绿、青、蓝、紫、白、褐、灰、红
光泽:明亮——黑暗、鲜艳——灰暗、灿烂——阴暗、枯燥——滋润、干燥——湿润、粗糙——细腻等等
状态:老(苍老)、嫩(娇嫩、鲜嫩)、新(崭新、全新、七成新)、旧(陈旧、半新旧)
速度:快(迅速)——慢(缓慢)
(2)触觉形象(手能摸到的)
质地:软——硬、韧——脆、坚硬——柔软、结实——松弛、浓稠——稀薄、粗糙——光滑、粘稠——干爽
温度:冷——热、温暖——寒冷、热——凉、烫——冰
(3)嗅觉形象(鼻子能闻到的)
气味:香——臭
(4)味觉形象(嘴能尝到的)
味道:酸、甜、苦、辣
(5)听觉形象(耳朵能听到的)
声音:嘈杂——悦耳、大声——小声、尖叫、哭声、笑声、还有其他象声词如哈哈、嘎嘎等
二、事物特征的最基本描写方法
教学方法:拿出一个具体的事物,如动物或植物或日常用品,让孩子按照前面的特征顺序逐个进行描写训练,妈妈可以先举例子
1、用形容词
前面阐述事物特征的例词基本说都是形容词
2、用比喻句
例如:瘦得象根火柴棒;圆圆的象个皮球;红红的象火一样;鲜嫩鲜嫩的,就象刚出芽的树叶;跑得象箭一样快;等等
3、作比较
例如:小明比小林高十公分,但却要瘦很多;西瓜圆圆的,有点象皮球,可是它还穿这绿色的花衣服;等等
三、作业布置:
拿出两种不同的水果或蔬菜,让孩子调动五官,按照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的顺序全面观察、摸捏、品尝,一边观察,一边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形容词、比喻句、作比较的方式对刚才记录的内容进行润色,最后整理成一篇观察日记 .
第二课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
入门篇 第二课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
教学目的:让孩子掌握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知道有物可写
教学重点:对人物外貌内容按顺序细分
课时:4
高中作文教学方面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1.激发兴趣,是写作动力。
2.体验生活,是写作源泉。
3.注重积累,是写作资本。
4.有序训练,是写作捷径。
高中作文教学教案
教学教案可以这样设计,首先写明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的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和目标,其次写明如何写好作文开头的教学具体方法,最后写明板书设计和要不要使用道具
如何写好高中作文教案模板
首先写出怎样修改作文教授的主要目标,并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梳理,其次写出教授的主要方法,最后对板书设计和要不要使用教具进行描述
高中作文写作技巧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中心对于文章的重要性。
2.掌握突出文章中心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会根据中心审题、处理材料、重点描写。
一.导入新课:
蜘蛛织网的故事:蜘蛛网是先有网的中心,再一圈一圈围绕中心编织。
二.什么是中心呢?
中心,就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文章的主旨。
回顾本单元重点篇目的中心分别是什么?
《猫》:围绕着猫带给人的情感波澜这一线索,叙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有效地突出了猫的命运带给“我”和家人的情感冲击。
《狼》: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经过,结尾以议论的形式点题,突出人的智慧。
三.怎样才能使你的文章中心突出呢?
1.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文章线索分为以下几类: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物品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
2.详略要得当。
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泼墨如水,与中心思想有关、不可不写的次要材料,要惜墨如金,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坚决不行。
3.点题要适时。
为使文章中心突出,可在开篇嵌入能够体现中心的语句,在行文中适合点题的地方要尽量点题。结尾再用少许抒情句或议论句画龙点睛,强化中心。
4.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描写人物的时候,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为突出文章中心服务。在文中适当运用环境描写,还可以起到衬托人物精神,烘托中心的作用。
5.巧用技法。
在写作中巧妙运用一些技法,如从表达方式上,可通过抒情、议论、描写、夹叙夹议等方法来点题,从修辞角度,可通过反复、设问、排比、引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起到突出中心的效果。
四.写作实践:
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都在谈论些什么?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高中作文写作教案
1.把握景物描写中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三个要求.
如何写好高中作文教案设计
在义务教育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与内容中的第8条,即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课标表述的要求如下: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本条目标要求文字虽然简短,要求却不低。
“具体明确”是对写作内容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写作风格的基本要求,在当下尤其显得重要。大家知道,我们过去的写作教学多少受到文艺创作思潮的影响,几十年以来都是提的过高要求,类似乎对作家的要求。这一次的要求“具体明确”,从根本上反对浮艳文风,反对华而不实的扭捏作态和无病呻吟,让孩子从小开始言之有物,不说空话大话套话,而是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也是从做人开始进行要求,进行人格培养。
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不追求所谓的优美艳丽,坚持要求学生的作文具体明确,洗尽铅华,追求本真,坚持四年,就给孩子打上了诚实的底色,也培养起了一种讲求实际注重客观看重实证的科学态度,而这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是极其有用的地方。
“文从字顺”是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的提出的基本要求。这样的要求有别于语言优美、语言富有磁性,语言修炼非常老道等。文从字顺,就是在语言表达上所使用的文字符合表达内容要求,能够把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意思是通顺的,文字也是与内容一样,是流畅的,一点不耽误读者对文字的理解。这里同样没有了语句优美说,只要通顺达意即可。完全没有必要去专为语言绞 尽脑汁寻找出路。
遗憾的是我们的不少教师觉得这样的要求不过瘾,尽管自己很难写出一篇东西,仍然顽强地要求学生要语言优美,富于感染力等等。坚信用国际标准就能够达到国家标准,用国家标准就能够收获市一级优秀的水平,脱离实际地区相信“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而最终的结果是高中毕业时在写作上还得纠正错别字和病句,下笔成文,文从字顺的还真的寥寥无几。
写什么呢,写“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这三大内容应该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需要去绞尽脑汁另编一套该说。许许多多的事件和许许多多的瞬间,可以说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丰富内容以及引出的联想,我们对这些社会生活,对自然,对人生,也因为生活其间,是应该有自己的感悟体验和想法的。作文就写这些,而不要去另搞一套,装神弄鬼,故作高深,无病呻吟,故作姿态,拿腔拿调,胡编乱造,扭捏作秀。
“发展书面语言能力”是一项相对比较陌生的任务。好多年了,我们已经没有去做发展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工作了。书面语言运用与口头语言运用的差异,就是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大致说来我们应该明确的地方是:
书面语言要求表达上更加理性严谨规范,更加抽象概括,更加能够装载众多的内容。这就涉及到复句多重复句的问题,关联词语的问题,讲究形式逻辑的问题,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语言教学能够密切联系实践的最直观的教学任务。
高中作文如何教学
高中生怎样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提高作文水平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阅读与摘记
写好作文,既需要天赋,也需要方法,更需要引导,三者缺一不可。所以,单从“阅读”角度努力,多读几本好书,对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很小,千万别把问题想简单了。绝大多数孩子都不擅长作文,不是不努力,而是天资限制,这一点在小学和初中就能看出来,父母对自己孩子的这个方面要有准确定位,才不至于错用力气,徒劳无功。写作是有方法的,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发挥。大量失败案例已证明,写作能力的高低并不都与高考作文的优秀与否,直接相关,原因就是高考临场压力、时间、气氛、心态都将制约写作能力,容易造成“写不出正常好水平”的情形。高中阶段的写作水平,既需要孩子自己努力摸索,也需要父母和老师同步指点,慢慢积累,多写尝试,逐步总结,不能单靠孩子误打误撞,那样既浪费时间,也有很大盲目性,必要慎重。但是,这是不是说明阅读就不重要了呢,当然不是,但是大家要明白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同学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本语文书,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
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 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有阅读的条件,同学们可在图书室借书,也可以自己订课外书,或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对于一本好书,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阅读好的不一定能写出好作文,但是好作文肯定是离不开阅读的累积的。
2.积累素材
在教学中,碰到有不少的学生平时很少看课外书,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书籍,有的甚至除了课本之外,没有一本课外阅读材料,很少看书读报,写作的知识贫之,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写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者刚开了个头,敷衍了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不知所云,因此对作文望而生畏。
为了能改变害怕作文的现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平时要多进行阅读,多积累写作素材。正如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篇,其义自见。”书读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所以在强调学生读书的基础上要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
3.观察与思考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同学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同学们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的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很有收获的就记下来。 同学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
4.作文的修改
作文自己改,进步更显著。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改错先于求美",作文之道总是"先求其通次求其美",同学学会自改作文则更是有益一生的事。 写作上必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同学的主体意识,提高同学自主作文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一旦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此不疲"。自由是作文的生命,让同学敞开自己的心怀,拥抱自己的天空,写出感情,写出个性。通过写作,从现实走向未来,从未知走向已知。
写作是一个思维力的升华过程、抽象力的运用过程、创造力的创新过程,先依赖于“悟性”的提高,后依赖于“技巧”的活用。所以,要提高写作力,首先不取决于读了多少书,只取决于会不会读书。会读的孩子,通一本书,就能通所有类似的书,以一当十;不会读的孩子,边读边忘,读也是“没读”,多读也无用,近乎荒废时光。这种“从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可在阅读中获得,但单靠孩子自己摸索,效率极低;更要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点滴里培养,效率才高。怎么看懂社会生活这本“无字书”,领悟展现在自己眼前的鲜活道理,是父母经常要下功夫,巧妙引导孩子磨练的;对身边事物常有自己的见解,这种独立意识提高后,就能事半功倍地提高写作能力。为何?“见识”决定智力的深度,“心量”决定智力的高度,所以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事练达皆文章----说的都是提高写作能力,最好从观察和理解身边生活开始,向内心反省,最能见效。看不懂内心,就看不懂书籍;不明白自我,就不明白社会;不明白命运,就不明白事理。从本质上讲,“写作和做人”是一回事,“心”是良师,反思则慧,依之用功,自生文巧,笔力入木,才是提高写作力的正确努力方向。换言之,提高写作“悟”性,要常向内心挖掘,而不能向心外的书籍探索,一定别搞反了。
作文的训练需要在“积累词汇、背熟好文、炼句炼意、娴熟构思、拓展深度、创新视角”的多个细节,同时用功,在平时没有近路可走。高中阶段,先把教材上的好文章背会(能多背课外素材更好),时常揣摩其巧;每天加量阅读课外文章,储备观点和立意;每天坚持写日记,练习独立思维力;平时遇事多冷静,慎思而后行,把这些做法养成习惯,能形成“缜密、严谨、自主、致远”的性格气质,积累的久了,写作能力也就提高了。但在高中三年里,这样做的成功率依旧不高,主要是时间太短,但较大可能是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卷子其他题型的解题力,而不是显著提高作文得分,所以也不会落空,有“一举两得”之效。
总之,往更深处讲,语文成绩的提高要整体看,别只盯在“写作力的提高”上;一切语文题的练习,练得也是重塑“性格和神情”的能力,是增长“孩子调节心理活动”的控制力,并不单纯只是具体的写作技术问题。所以,语文卷提分的主要方面不在作文上,应该放在“怎样提高主观材料的阅读能力”的训练上;因为孩子在卷子上的作文分往往拉不开差距,就算多得几分,也不能主宰总分,最关键环节是在“阅读理解题型”。谁的“古文和现代文阅读题型”得高分,谁的语文才得高分,这是父母对“孩子提高语文成绩”问题上,必须看清的本质。
以上个人观点,希望能帮到你,如喜欢的话请点赞关注。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