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区别(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一样吗)
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一样吗
解答: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 X 适用税率
应纳税额是指企业按照税法的规定,经过计算得出的应向税务机关缴纳的所得税金额。
扩展资料:
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 (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x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公式中的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是指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务院的税收优惠规定减征、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额。
按纳税人不同计算有所区别。
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以下简称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因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应纳税所得额与应纳税额有什么区别
对于“应纳税额所得额”来说,不存在补税或退税的事。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依据。我们不能把“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搞混了。
如果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正数,那么企业就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是负值,就说明企业当期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用当期获得的收入,减去可以税前扣除的各类费用,就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税额了。
“应纳税所得额”与“应纳税额”的区别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计算税款的依据,而“应纳税额”是需要需要缴纳的税款。他们两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当然,我们在看这些字眼时,也要十分小心才行。毕竟他们看起来真的差不多。当然,“应纳税所得额”如果是正数就表示,企业需要缴纳税款;而是负数表示企业处在亏损的状态。
而对于“应纳税额”就不同了,如果企业的“应纳税额”是正数,表示企业需要补交税款;如果企业的“应纳税额”是负数,表示企业以前预缴的税款预缴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在当期就不需要缴纳税款了。
企业所得税应补所得税额为负数怎么办?
对于企业来说,在预缴的时候肯定是尽快少交税款。但是,即使计算的再好,也可能出现季度预缴税款时交多的情况。
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就会出现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为负数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有两种选择:
1、申请退税
由于企业所得税是先季度预缴,再年度汇缴清算。在预缴的时候,交多的税款,在汇算清缴完成后,就可以申请退税。
当然,这样的情况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比较少见的。毕竟,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经过特殊环节的调整,企业一般都是要补税,很少有退税的情况出现。
当然,企业平时多交了,申请退税也是很好办的。
2、留待以后年度抵减
企业如果平时预缴的税款多了,除了可以申请退税以外,也是可以留待以后抵减应交税款的。
当然,企业存在多交的税款时,需要在下一年度缴税时填写《多缴税款抵交应纳税款表》。然后,根据即使多交的税款,申请抵减即可。
当然,企业缴纳的税款也是公司的真金白银。企业还是要能少预缴,就少预缴的。
不过,企业企业在季度报税时出现亏损的情况,企业据实填报即可。如果企业当年没有实现盈利,实际产生的亏损也是可以结转到下一年用税前利润进行弥补的。
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有什么不同
个人所得额6500申报显示的应纳税所得额,既不是退还,也不是补缴。
若汇算清缴计算的应纳税额大于本年度已预缴的税款,则需要补税,如应纳税额小于本年度已预缴的税款,则可以申请退税。
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的含义和关系是什么?
应纳税所得税和应纳所得税额是一类的,就像增值税和增值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是从税法角度考虑的,你可以粗略的把它当成会计上的利润总额,乘以税率就是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额是会计角度,不止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还有其它税种比如增值税,消费税
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税额的区别
1、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2、应纳所得税额,就是企业当期应当缴纳的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于适用税率。应纳税额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得到的结果,用公式表示如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所得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 25%
或=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或1/4)×25%
年终汇算清缴的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25%
多退少补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月(季)已预缴所得税额
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办法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个人所得税与增值税区别:
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但在实际当中,商品新增价值或附加值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是很难准确计算的。
因此,我国也采用国际上的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即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按增值因素计税的原则。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都是税,增值税由国税局征收,个人所得税一般由公司代扣代缴,由地税局征收。
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一样吗?
1. 改革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发生了变化,改为综合所得税制。因此,个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和税率与改革前不同。
2. 改革前应纳税所得额如何征税,取决于具体的税法规定。一般来说,按照适用税法的规定计算个人所得税。
3. 如何在个人所得税改革后征税,需要按照新的综合所得税制进行计算。具体步骤如下:
- 首先,将纳税人全年的各类收入(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利息、股息、租金、财产转让等)加总,得到综合所得额。
- 然后,从综合所得额中扣除法定扣除项和专项扣除项,得到应纳税所得额。
- 最后,根据税率表计算个人所得税。对于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在起征点以下的,免征个人所得税;在起征点以上的,按照相应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4.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所得税改革前缴纳的税款不能直接用于个人所得税改革后的计算,需要按照新的税法规定重新计算税款。同时,根据税务部门的规定,纳税人应当根据规定的期限自行纳税,否则将面临罚款等法律后果。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