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转和计提区别(计提结转工作包括)
计提结转工作包括
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楼上的朋友已经回答,计提是把应计入本期的成本费用,预先计提出来计算成本费用,比如工资。 结转是要把收入成本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方便核算利润。 工资从计提到发放的分录
1、上月计提工资分录: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 2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9950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50
2、本月缴纳社保分录: 借:管理费用——社保 8000 其他应收款——员工应缴社保 2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3、本月缴纳个人所得税分录: 借: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50 贷:银行存款 50
4、本月发放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 19950 贷:其他应收款——员工应缴社保 2000 ——员工借款 1000 银行存款 16950 再例举几个常用的结转,但不局限于以下科目: 1、供应过程中的结转:A公司采购甲材料5公斤,单价10元,采购费用5 元,开出转账支票支付货款,材料尚未入库 支付货款时: 借:物资采购(或在途物资) 55(5*10+5) 贷:银行存款 55 验收入库时,将物资采购结转到原材料 借:原材料55 贷:物资采购55 2、生产过程中的结转: 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先通过制造费用归集: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应付工资等 期末再按一定的标准(如生产小时)分配结转到生产成本中,即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3、销售过程中的结转,A公司销售商品100个结转其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0(10×100) 贷:库存商品 1000 4、月末损益类科目结转,收入和费用分开结转: 结转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制造费用 营业外支出等 结转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投资收益 5、年终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损失做相反分录) 关于会计的有关问题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到您,欢迎您为我们点赞及关注我们,谢谢。
计提结转工作包括结转增值税吗
计提是因为当期科目之间没有资金流动,但是科目属性发生改变,比如应付职工薪酬,借:生产成本(费用或者成本增加)贷:应付职工薪酬(此时没有发工资。只能先计提当月费用),下个月再用银行存款发放工资,冲掉这笔应付款
冲销是因为本月做错了科目记错了帐,下个月要做一笔相反的 分录,把上个月的帐冲平了
结转是为了计算当期损益,不结转的话,成本费用和收入越来越多,当期利润无法体现,按照权责发生制的配比原则,每月都要结转成本和利润
会计里的计提和结转
计提折旧:计算提取的意思,比如固定资产,一般会分几个月甚至几年分摊,那么每个月我们都要计算需要提取的金额以分摊成本,比如,10000的固定资产,第一个月提取1000分摊,分10个月提完 结转:就是损益类科目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使损益类科目余额为0。你就理解为转账吧,从这个账户转到另外一个账户管理。
计提结转工作包括a成本归集与结转
会计月末结账要结转损益类科目余额至本年利润科目,然后将本年利润余额结转至利润分配科目。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所做的总括分类,它提供总括性的核算指标,如“固定资产”、“原材料”、“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
明细分类科目又称二级科目或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所作的更为详细的分类,它能提供更为详细、具体的核算指标,如“应收账款”总分类科目下按照具体单位名称分设的明细科目,具体反映应向该单位收取的货款金额。
收入性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科目。费用支出性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所得税费用”等科目。
按照会计科目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遵循了会计要素的基本特征,它将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分门别类的进行归集,清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计提结转是什么意思
计提是把尚未发生将要发生支出计算出列入费用。
计提可以理解为计算提取的意思。
企业的员工工资不是当月发,下个月发,为了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就要计提。
结转是月末把一些支出费用结转进入成本核算经营成果
计提结转工作包括答案
简单地讲 计提 就是核算未记入账簿的、将要发生的费用 借管理费用等等 贷预提费用 结转 是将已经发生的费用归类汇总后转入对应的成本科目 有成本结转、费用结转、利润结转等等
计提和结转的例子
计提 如年终奖在每年1月发放,一般每月都会借:管理/营业费用,贷:预提费用(预计发放数/12) 结转 年终奖的实际发放数出来的,借:预提费用(该科目转出),贷:应付工资-年终奖 转销 一般是预提多了,冲预提,借:预提费用(多计部分),贷:管理/营业费用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