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内容

稻谷是什么(稻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023-06-15 10:44:06生活资讯1

稻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1、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所结种子叫做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

2、小麦是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所结种子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去壳后碾碎即得面粉。

3、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所结种子为小球形,俗称谷子,去壳后称小米,有黄、白、青等色。水稻--大米小麦--面粉粟--小米

稻谷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江南的水稻是三月开始种植。江南的小麦是十月开始播种。

水稻(学名:Oryza sativa)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又称为亚洲型栽培稻,简单来说也可以说是稻。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单子叶,性喜温湿,成熟时约有1到1.8米高,叶子细长,约有50到100厘米长,宽约2到2.5厘米。稻米的花非常小,开花时,主要花枝会呈现拱形,在枝头往下30到50厘米间都会开小花,大部分自花授粉并结种子,称为稻穗。一般稻穗的大小在5到12毫米长,2到3毫米厚度。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新月沃土(Levant)地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之一,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

稻谷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葡萄 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 为汉代人张骞引入。

水稻 水稻原产亚洲热带 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石榴,原产于伊朗及其周边地 西域,汉代传入我国丝绸,最早产于中国太湖流域核桃,欧洲东南部、喜马拉雅山 汉代张骞传入 山核桃(有20个种,其中4个种原产我国,原产北美的有11个种)苜蓿,俗称“三叶草,金花菜。 原产地西域,它是在汉代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小麦 最早起源于中东的新月沃土地区 传入中国 唐或宋随着汉代中国对外的大规模扩展影响,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

贸易的推动使得中原和边疆、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西汉的张骞分别在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稻谷是什么时候丰收的

收割稻谷一般是在阳历7~10月份,中国因地源广阔,各地收获季节略有差异,如江苏地区一般5月份播种大约十月上旬收割稻谷,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种的是早稻一般5月份开始收割

稻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现象

是的。

稻谷霉变与微生物(霉菌)活动有关,稻谷收割后若未及时晾晒,在含水量高的情况呼吸作用强,粮堆容易发热,或在储藏稻谷时,由于季节更替和气温变化使温差、湿度较大,稻谷粮堆会出现表层结露现象会出现发热,一旦出现发热而不及时降温降湿、降低含水量,霉菌便容易滋生。

稻谷霉变的发生与稻谷的含水量、环境的温湿度等因素有关,据了解,大多数霉菌适宜在20-40℃下生长繁殖,其中28-30℃是繁殖最快;在适宜的温度下,稻谷的含水量越高(水分≥15%),霉菌增长越快。有数据显示,含水量16.2%的稻谷在35℃条件下储藏40天就能明显观察到菌丝的生长。

稻谷最开始是什么

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史记中记载大禹时期曾广泛种植水稻,夏本纪记载: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大禹命令伯益给大家分发水稻种子,种在水田里,还命令后稷(周的先人)给大家分发食物。没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余的地方,分给那些少的地方。扩展资料:此前,中国陆续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址发现年代超万年的水稻遗存...

稻谷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我们今天栽种的水稻,它的始祖是野生稻。1917年在广东博罗的罗浮山麓至石龙平原,1926年在广州东郊犀牛尾,人们都曾发现野生稻。因此有人提出,华南是我国水稻的发源地。

一、水稻的起源

我国栽种水稻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栽稻最古老的国家。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水稻在农业生产中就占有一定的地位。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经有了稻字,并且还有占卜稻谷生产丰歉的记录。而且当时人们还知道为稻田开凿沟渠,引水灌溉。可见当时水稻生产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考古学者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曾发现有稻谷壳和炭化了的稻谷凝块,它们可能是最早栽种的水稻遗物。

二、全世界的三个传播系统

全世界的水稻传播,可以分成三个系统。

大概在唐朝以前,我国长江流域栽种的水稻传到了朝鲜,以后再传到日本。日本的水稻,向西传到西伯利亚,传到俄国;向东则传到美洲。

水稻的另一产地印度,它的稻种由西传到伊朗,巴比伦,进入欧洲。

三千多年前,印度尼西亚爪哇也已开始种稻,从而形成南洋系统的稻谷。

三、我国水稻的特色品种

1.高大的水稻。有一种深水稻,水位高,禾苗加速生长。云南滇池附近的“水涨谷”,株高可达七、八尺。广东的“深水莲”稻,株高竞达一丈五。

2.水稻的色彩。人们形容谷粒“金灿灿”,殊不知还有白色、棕色、紫色,鲜红的谷粒,更有青黄相间的“五花”谷粒。

谷去壳为米,有白米、也有红米(淡红、深红的),云南石屏有紫米,贵州玉屏有黑米,江苏常熟有血糯。米中佼佼者,要数广东增城的“丝苗”米,马坝的“油粘”,江西石城的“贡米”,江苏无锡的“薄稻”米,为饭细软,甘甜可口。

以前,这些都是直运皇宫的。更有名声的是现今陕西固城,安徽宿县、云南勐定和湖南江永等地出产的一种香米,煮饭时在普通米内掺合一小批,犹如云南边疆兄弟民族以竹筒烧饭,清香飘逸。

稻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人类发现的

粟,即中国先秦古籍所记载的“稷”,也就是北方的谷子,其米称“小米”。狗尾草是它的野生种,我国各地都有分布。

粟在北方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最为普遍,无疑是最主要的作物种类之一。粟的栽培至少有六七千年以上的历史。在甲骨文中,粟称“禾”,为商朝的主要农作物。周代以稷代表谷神,农官也称后稷,由于周族的始祖弃曾做过后稷,遂直接称呼弃为后稷。商周以后,粟仍是黄河流域占居首位的粮食作物。

禾本是谷子的专名,当到了人们要表示概括概念的时候,由于谷子是当时的首要作物,就用禾来概括其他粮食作物如黍、稻等,禾遂由专名变为共名。

粟原指谷子的颗粒,也因同样的原因用作粮食的通称。从远古到南北朝,谷子在我国栽培的作物中直占有首要地位。黍和麦虽然也很重要,但与谷子相比要差得多。

中国最早发现的粟,是1931年在山西万荣县荆村瓦渣斜遗址出土的“黍稷及黍稷之皮壳”,后经日本学者和岛诚一带回,经日本东京帝国大学鉴定为粟和高粱。但荆村遗址包含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时代遗存,标本出土层位不明确,有的学者对上述鉴定结果持怀疑态度。

此外,1934-1937年在陕西宝鸡斗鸡台戴家沟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中,“出土的瓦鬲中发现谷子粒”,但具体的情况不甚清楚。

20世纪50-70年代,在黄河流域的许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都发现有粟类作物遗存。如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华县元君庙、河南洛阳王湾、郑州大河村等;龙山时期的陕西武功赵家来、山西襄汾陶寺等马家窑文化的甘肃东乡林家、兰州白道沟坪、永靖马家湾等;齐家文化的甘肃临夏大何庄、青海乐都柳湾等;大汶口文化山东胶县三里河、江苏邳州大墩子等。黄河流域以外的东北、西北甚至长江流域和华南的云南、台湾等地区也发现有少量的粟类作物遗存,但一般时代均较晚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黄河流域开始发现一系列年代较早的农业文化遗存。

其中,出土数量最多的是河北武安磁山遗址,1976年以来,共发掘了345座窖穴,其中有80座残留有炭化的粮食堆积,一般厚约0.3~2.0米,有10座厚达2.0米以上,约相当于新鲜粮食10万余斤,经中国社会科学院黄其煦先生鉴定为粟。

在旧大陆栽培作物起源的几个重要地区如西亚、中美等地,均没有发现粟类作物,而欧洲发现最早的粟为公元前3000年。因此,我国黄河流域出土的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粟类实物遗存,粟起源于中国华北地区已成为国内外比较一致的意见。

稻谷是从什么时候发源的

甚至2万年前,岭南珠江流域的O2a南濮族/壮傣族/高棉族/爪哇族,就已经发明了旱稻,游耕、刀耕火种。产量不高,种一山坡、收一箩筐。

但是凭借农业优势,O2a血统的南濮族,依然掌控了整个南海范围,也就是中南半岛/东南亚/南洋群岛,甚至向西迁徙到印度羯陵伽,形成O2a萌哒族,长相偏东亚化。

O2a作为上一任南海龙王敖钦,说南亚语、高棉语、萌哒语。

不过到了1万年前,后起之秀O1a发明水稻,灌溉、定居。水稻含量碾压旱稻:种一箩筐,收一山坡。O1a百越族/高山族/马来族,覆盖O2a南濮族,成为新任的南海龙王敖钦,说南岛语,南岛语甚至扩散到马达加斯加/狐猴岛。

综上所述,水稻应该是1万年前,起源于岭南珠江流域,也就是广西广东,然后扩散到湖广。O1a百越族,迁徙到长江三角洲,缔造河姆渡、良渚水稻文明,由于沃土广阔,表现非常突出。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9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