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用典和引用区别(引用与用典是一回事吗)

2023-06-24 03:55:05西部百科1

引用与用典是一回事吗

引用典故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

引用和用典是一个意思吗

用典属于引用的行文范畴。

引用和引用典故的区别

北宋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中,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释义: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包含历史典故。分别是:

1、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出自《汉书·西域传序》:“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

释义:

从敦煌向西直到盐泽,处处建起亭燧,而轮台、渠等地都有汉朝的屯田兵卒数百人,分别设置使者、校尉加以统领护卫,用以供给出使外国的使团所需。

2、排闼:开门。

出自《汉书· 樊哙传》:“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哙乃排闼直入。”

释义:

当初英布造反时,高祖病重,讨厌见人,(高祖)躺卧在禁宫内(休息),诏令守宫侍卫,不准群臣入见。但樊哙排闼(排:推开;闼:宫中小门)直入,闯进刘邦卧室。

典故作用:

这两句诗,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

在前联里,已可看到湖阴先生是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人,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

引用和用典一样吗

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用典可以用原文,引用可以借用原话,变成自己的语言。

什么叫引用典故

文章引用《汉书》中的故事的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引用和典故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引用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吗

借典是修辞手法。(即用典修辞手法)

借典指作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或者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用典多见于诗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亦或者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

引用和语典的区别

“桃花流水鳜鱼肥”此句出自唐朝诗人张志和的著名词作《渔歌子》,语言清丽,色调鲜明,意境幽美,后世常被引用或化用为表达隐逸闲适之情的语典。

《渔歌子》

唐 ·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自称“烟波钓徒”、渔樵为乐的张志和,最后的岁月隐居湖州城西西塞山,在此写下了几十首《渔父》《渔歌子》等著名诗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张志和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引用与用典的区别

借典和用典一样,是一个意思,统称为用典。

用典是一种写作手法,多见于诗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引用典故。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

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93940.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老板和老师区别(老板的区别)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