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加载卸载表格(静力加载卸载表格怎么弄)
静力加载卸载表格怎么弄
(一)静力触探法估算单桩承载力
静力触探试验中的探头与土的相互作用,相似于桩与土的相互作用,因此可以用静力触探试验测得的比贯入阻力(单桥)或双桥探头中的锥尖阻力与侧壁摩阻力估算单桩承载力。但不能直接以静力触探中端阻与摩阻作为实际单桩的端阻力和摩阻力,而必须经过修正,这是因为静力触探的工作性能与实际单桩的工作性能有所不同。
(1)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如无当地经验可按下式计算:
quk=
qsk+qpk=u∑qsik·li+α·psk·ap
式中: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sk——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pk——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u——桩身周长;
qsik——用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值估算的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li——桩穿越第i层土的厚度;
α——桩端阻力修正系数;
psk——桩端附近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标准值(平均值);
ap——桩端面积。
(2)
根据双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对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如无当地经验时可按下式计算:
quk=u∑liβifsi+αqcap
式中:fsi——第i层土的探头平均侧阻力;
qc——桩端平面上、下探头阻力,取桩端平面以上4d(d为桩的直径或边长)范围内按土层厚度的探头阻力加权平均值,然后再和桩端平面以下1d范围内的探头阻力进行平均;
α——桩端阻力修正系数,对粘性土、粉土取2/3,饱和砂土取1/2;
βi——第i层土桩侧阻力综合修正系数。
(二)土的物理指标法确定单桩承载力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式计算:
quk=qsk+qpk=u∑qsikli+qpkap
式中:q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查规范。
q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查表
三、群桩承载力与群桩沉降验算
当桩中心距小于或等于6倍桩径且桩数超过9根(含9根)时,可将桩和土作为假想的实体基础,此时桩台、桩和桩间土形成一个整体,在上部荷载作用下一起下沉,这便是群桩作用。验算这类桩基的承载力与沉降时,按实体基础考虑。
(一)群桩承载力验算
群桩承载力验算是指验算实体基础底面(桩端平面处)的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常用方法之一是假定荷载从最外一圈的桩顶,以φ0/4的倾角向下扩散传布(φ0为桩长范围内各土层的平均内摩擦角),此时应满足:
中心荷载时,
偏心荷载时,
(二)群桩沉降验算
群桩沉降验算时,同样将群桩作为实体基础,所计算的桩基变形值应满足建筑物桩基变形允许值的规定,建筑物桩基变形允许值如无当地经验时可查表中的规定采用,对于表中未包括的建筑物桩基变形允许值,可根据上部结构对桩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确定。
实体基础的底面尺寸可按φ0/4扩散后的范围取值,亦可按桩端处群桩所占的范围取值,两种取法的计算结果略有差别。
群桩的沉降计算可按浅基础的沉降计算步骤进行,亦即前面介绍的沉降计算方法。也可按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
静力试验加载程序
为确定工程结构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强度、刚度或稳定性而进行的力学实验。在研制、鉴定或改进工程结构时,除须对结构的承力零件如杆、轴、壁板、梁、接头、支座等作加载实验外,有时还要对结构作整体或局部的承力性能实验。结构静力实验同理论分析和计算一般是互相验证、互为补充的,但有时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和受力的特殊性而无法进行准确的理论分析或计算,结构静力实验就成为确定结构强度、刚度或稳定性的唯一的方法。
中文名
结构静力实验
外文名
Staticexperiment for structures
性质
力学实验
目的
确定结构的最大承载能力
结构静力学手册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弯矩的方向拱形结构受力分析固定铰支座受力分析抵抗弯矩图回转半径的物理意义结构静力手册悬挑结构受力分析拱形结构受力分析图
概述
结构静力实验的目的在于:①确定结构在一定静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形态;②确定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③确定结构的最大承载能力, 即强度;④从承力的角度评价结构承受静载荷的合理性;⑤验证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或由实验提出新的理论和计算方法。
静载加载的加载方法
1、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
2、量测仪表应每年经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检定并出具合格证,使用时在有效检定期内,以保证基桩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和可追溯性。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检测调试。
3、预制桩休止期持力层为粘性土,应为28天以上;砂质粉土、砂性土宜为14天,灌注桩28天以试桩为中心1.0至1.5倍桩长为半径范围内没有强烈振动干扰的条件下,休止28天以上。
4、为设计提供依据的静载试验,应加载至地基土破坏(抗拔:桩侧土体破坏、水平试验:桩侧土体破坏或桩身结构破坏);为工程验收而进行抽样检测的静载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单桩竖向抗压、抗拔、水平承载力设计值的2.0倍。
5、抽检数量:单位工程内同一条件下(同地质条件;同桩型、规格;同施工工艺;同队伍、人员素质、机械;同设计要求)试桩数量不应小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小于3根;工程桩总桩数在50根内,不应小于2根(包括抗拔、水平)。
静力加载卸载表格怎么弄出来
1、用solidworks simulation模拟物体的静态受力以后,软件会生成这两个文件。
2、其实不能直接打开.cwr文件,而要用solidworks simulation插件打开,所以第一步需要打开simulation插件。点击“工具”——“插件”。
3、加载了"solidworks simulation"插件以后,菜单栏便出现了simulation菜单。
4、这时用solidworks打开零件,发现动画算例旁边出现了这几个静力分析算例。
5、选择“静力分析2”——“应力”——以前模拟的结果就打开啦。
6、如果将文件夹里的静力分析2.cwr文件移动到别的文件夹或者删除,再次选择静力分析2时,“结果”便签里的这些页面就都变灰不能选择了。
静力加载方法有哪几种
静载试验的加载设备可以根据加载要求及具体条件选用,一般有以下两种加载方式:
1 可行式车辆。可以选用装载重物的汽车或平板车,也可就近利用施工机械车辆。采用车辆加载的优点很多,便于调运和加载布置,加卸载迅速等。采用汽车荷载既能作静载试验又能作动载试验,这是较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2 重物直接加载。一般可以按控制荷载的着地轮迹先搭设承载架,再在承载架上堆放重物或设置水箱进行加载。如加载仅为满足控制截面内力要求,也可采用直接在桥面堆放重物或设置水箱的方法加载。重物直接加载准备工作量大,加卸载所需周期一般较长,交通中断时间亦较长,且试验时温度变化对测点的影响较大,因此宜安排在夜间进行试验。
加载与卸载静刚度曲线为什么不重合
刚度是指切削力在加工表面法向分力,Fr与法向的变形Y的比值。机床刚度曲线特点:刚度曲线不是直线;加载与卸载曲线不重合;载荷去除后,变形恢复不到起点。
静力加载卸载表格怎么弄的
您好,楼板荷载试验方法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工作:确定试验楼板的尺寸、材质和荷载标准;准备试验设备和仪器。
2. 安装测量设备:在试验楼板上安装测量设备,包括应变计、位移计和力传感器等。
3. 施加荷载:按照荷载标准施加荷载,可以通过在楼板上放置重物或使用液压机等方式施加荷载。
4. 实时监测:在荷载施加过程中,实时监测楼板变形、应力和位移等数据,并记录下来。
5. 卸载:荷载施加到一定程度后,卸载荷载,继续监测楼板变形、应力和位移等数据,并记录下来。
6. 数据处理:将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应变、应力、位移和变形等数据的计算和分析。
7. 结果分析:根据试验数据得出荷载试验结果,判断楼板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楼板荷载试验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试验安全和数据准确性。
静力加载设备
单桩静载荷试验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试验:
①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注:当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 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②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 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③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④当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
⑤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
静载试验卸载步骤
2~3天
工程桩静载一般采用慢速维持法。试验时分级加载,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标准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且卸载每级应维持1h。故静载试桩需要2~3天(视桩的设计承载力不包括准备工作的时间)。
静载试验加载与卸载
B.0.1 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B.0.2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B.0.3 试验应在桩顶设计标高进行。承压板底面以下宜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可取100mm~150mm。如采用设计的垫层厚度进行试验,试验承压板的宽度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应采用基础的设计宽度,对大型基础试验有困难时应考虑承压板尺寸和垫层厚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垫层施工的夯填度应满足设计要求。B.0.4 试验标高处的试坑宽度和长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尺寸的3倍。基准梁及加荷平台支点(或锚桩)宜设在试坑以外,且与承压板边的净距不应小于2m。B.0.5 试验前应采取防水和排水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含水量变化或地基土扰动,影响试验结果。B.0.6 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测试前为校核试验系统整体工作性能,预压荷载不得大于总加载量的5%。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B.0.7 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0.5h读记一次。当1h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B.0.8 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1. 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2. 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3. 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B.0.9 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0.5h,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3h读记总回弹量。B.0.10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2. 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沉管砂石桩、振冲碎石桩和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 2)对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8所对应的压力; 3)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或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对以卵石、圆砾、密实粗中砂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8所对应的压力;对以黏性土、粉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 4)对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6~0.008所对应的压力,桩身强度大于1.0MPa且桩身质量均匀时可取高值; 5)对有经验的地区,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但原地基土为高压缩性土层时,相对变形值的最大值不应大于0.015; 6)复合地基荷载试验,当采用边长或直径大于2m的承压板进行试验时,b或d按2m计; 7)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 注:s为静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和d分别为承压板宽度和直径。B.0.11 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离差过大的原因,需要时应增加试验数量,并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工程验收时应视建筑物结构、基础形式综合评价,对于桩数少于5根的独立基础或桩数少于3排的条形基础,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取最低值。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