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默人物写生(彩铅写生人物)
彩默人物写生
一是黄幻吾,黄幻吾喜欢画葡萄,尤其是紫色葡萄,在技法上,地水墨和彩色熔铸一炉,从而塑造出葡萄的清透,叶子的润泽藤蔓的飘逸。
二是苏葆祯,尤其擅长画葡萄,号苏葡萄。
三是孙吉安,当代著名国画家,中国画坛彩墨葡萄画派实力派代表人物。
四是王成喜,其笔下的葡萄玲珑玉透,煞是醉人
彩铅写生人物
油性彩铅肤色是用肉色打底,阴影可以用橘色的,阴影部分一边加在眼窝(眼睛和眉毛之间涂一点),鼻梁一侧,沿一边的脸涂一点,有刘海的话也可以再刘海旁边涂一点。
彩墨人物写生
徐悲鸿、田世光、于非闇、陈之佛、张桂枝等。
1、徐悲鸿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
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遗愿,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2、田世光
田世光(1916年10月—1999年7月)号公炜,祖籍山东乐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庄。师承张大千、赵梦朱、吴镜汀、于非闇、齐白石诸先生。早年拜张大千门下,为大风堂弟子之一 。
早年求学于京华美术学院,专攻国画花鸟,解放前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曾任中央美院教授。他长期从事花鸟、山水画创作,继承了宋元派双勾重彩工笔花鸟画的优良传统技法,并赋之予新的时代精神,为我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名家。
田世光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副会长,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院务委员。
3、于非闇
于非闇(1889年3月22日—1959年7月3日),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枢,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近现代中国画家。原籍山东蓬莱,出生于北京,自幼得书画家传。
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
作品有《玉兰黄鹂》、《丹柿图》、《牡丹鸽子》等。著有《非闇漫墨》、《艺兰记》、《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花鸟画》。
4、陈之佛
陈之佛(1896.9.23--1962.1.15), 浙江余姚人。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画家。1916年毕业于杭州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留校教图案课。
1918年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学习,是第一个到日本学工艺的美术的留学生,曾创办尚美图案馆。
先后在上海艺术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授、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等。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材》,出版《陈之佛画集》《艺术人体解剖学》等。
陈之佛作画非常严谨,一生仅完成了500余幅工笔花鸟创作,以淡薄名利的心志终其一生,生前他常常和家人说,杰出艺术家的画作乃是国家的文化财产,捐献给政府方能久长妥存。
直到两岸开放探亲,90高龄的陈之佛夫人亲自主持,与子女们共同筹划陈之佛未了的遗愿将90幅遗作正式捐赠给国家。
彩墨人物画家作品
195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委托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完成一批表现新中国的油画,其中有巨幅油画《开国大典》。
中央美院把任务交给了37岁的青年画家、知名教授董希文。董希文,男,1914年生,浙江省绍兴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32年考入杭州浙江大学土木系,次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34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9年到越南,同年回国。1942年赴重庆,次年去敦煌艺术研究所临摹壁画。1946年在兰州举办“董希文敦煌壁画临摹创作展览”,同年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52-53年任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起稿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2届全国政协委员。逝后在中国美术馆及拉萨举办遗作展。出版有《长征路线写生集》、《董希文画辑》、《董希文画集》等。发表论文《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素描基本练习对于彩墨画教学的关系》等。彩墨人物写生画
一、性质不同。
1、水墨画:
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也称国画,中国画。墨水画是中国传统画之一。
2、写意画:
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
二、特点不同:
1、水墨画:
墨水是国画的起源,以笔墨运用的技法基础画成墨水画。线条中锋笔,侧锋笔,顺锋和逆锋,点染,擦,破墨,拨墨的枝法。墨于水的变化分为五色。画成作品,题款,盖章。就是完整的墨水画作品。
2、写意画:
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用中锋侧锋逆锋来表达。
彩墨人物
上个世纪90年代,连环画风光不再,青黄不接,越来越走向"文物"。如今,连环画重新以收藏品的身份重回人们的视野,成为继字画、瓷器、邮票、古玩之后的第五类热门收藏品。
与有着成千上万印数的连环画出版物相比,秉着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著名画家创作的连环画原稿,更有着独一无二的收藏属性。
戴敦邦《逼上梁山》局部
2004年北京荣宝第47期艺术精品拍卖会上,戴敦邦16幅彩绘《逼上梁山》连环画原稿以22万元成交。
程十发《召树屯和喃诺娜》局部
2005年中国嘉德四季第三期拍卖会上,程十发创作于1957年的彩墨中国画40开册页《召树屯和喃诺娜》连环画原稿以1100万元成交。
沈尧伊《地球的红飘带》人物形象图谱
2006年北京华辰秋季拍卖会上,沈尧伊创作于1989年的5集926幅长征史诗连环画原稿《地球的红飘带》以1540万元成交,创下国内连环画原稿拍卖纪录。
虽然连环画阅读市场连年萎缩,现代连环画在选题和绘画手法上落入窠臼,依然沿袭数十年前的选题。但人们应该正视连环画的式微,不同时代有着不同时代的艺术形式,我们不能永远沉湎过去。如今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传播故事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我们不能指望现在的连环画市场还和从前一样繁荣。但是,对于这样饱含着历史见证与传统文化的艺术珍品,我们可以将它好好的收藏起来,欣赏它的故事与美丽。
连环画收藏价值鉴别
连环画收藏集文化知识、艺术欣赏、休闲娱乐于一身,且投资小,增值快,日益受到藏家青睐。
那么,是无论什么样的连环画都值得收藏吗?连环画收藏到底应该关注哪些内容呢?
1、看出版年代。
愈早期的作品,存世的机会愈少,也就愈显珍贵。
2、看绘画技巧。
一部佳作,应该是绘画精细,手法娴熟,图中人物、情景、道具均能给人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
3、看出自谁手
造诣较深、取得了很高艺术成就的大家的作品表现出扎实的功底,给人以艺术和美的享受。
4、看故事内容
连环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等无所不含,有些作品不受政治形式的约束,可以反复印制,升值潜力相对要小;有些作品,因思想上的偏差,已不可能再版,升值空间则较大。
5、看何种开本
连环画有64开、48开、32开、24开、16开等几十种开本,48开以上版本的连环画,绝大部分发行量比较小,必然要珍稀一些;最常见的64开本,发行量巨大,流行较广,价值也就不如前者。
6、看是否获奖
连环画全国范围的评奖文革前后共进行过四次,获奖的作品是连坛精华,是藏家收集的热门。
7、看能否成套
成套的连环画有不少是陆续出版的,因印量和发行区域不是很均衡,往往造成各地此少彼多或彼少此多,甚至连出版地都奇缺。一套书中,缺了其中几本,藏值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藏家为了配到缺本,经常要全国范围的联络,互通有无。
8、看印刷数量
印数多,也就意味着留世的多,故价值不会很高。反之,则必然抢手。
9、看制书质量
总的来说,文革前或文革当中的连环画,印刷普遍比较精美,线条清晰,字迹端正,封面色彩饱满艳丽,装订整齐,惹人喜爱。八十年代以后,市场经济逐渐启动,有些印刷厂只注重快产快销,印刷、装订都比较粗糙,这类书往往不被看重。
10、看品相新旧
连环画历经坎坷,幸存下来的有相当一部分已是不同程度的残损、涂沫、霉变等,这种情况使连环画的欣赏价值不尽人意,所含的霉菌还要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同样的书,品相新的要比旧书价值高出几倍以上。
目前连环画收藏市场十分火热。一套由上海美术出版社在60年代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山乡巨变》4册连环画,在40年前仅值0.94元,早如今在拍卖会上竞卖到了4900元,升值达五千多倍。
《山乡巨变》
在之前江西南昌举行的一场连环画拍卖交流会上,1964年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甲午海战》从100元竞到720元;"文革"版《一颗红心献人民》、《彻底批判林彪与孔子的反动思想》分别从60元、200元竞到200元、380元。
《甲午海战》
《一颗红心献人民》
由此可见,连环画收藏有很大的升值潜力,但也要讲究方法。如果不分题材、不辨良莠地大量求购,必然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那么如何能够将藏品的价值最大化呢?
1、寻找双栖或多栖收藏品,向其他收藏领域延伸。
很多连环画集多种卖点于一身,如能集成系列,其价值立现。例如如"文革"漫画连环画,既是连环画,又是漫画,还属于"文革"品,大多还是非卖品,发行量在千册以内,多无定价。
2、避开精品求普品,以量取胜。
精品连环画价格已成百上千,价格已接近顶部,上涨乏力,而上世纪80年代的全新连环画甚至一两元一本还容易觅到,与其花千元买一本精品,不如花千元买千本普品,将来一本卖2元获利就会翻番,而且中途变现也容易。
3、集民国连环画及连环画原稿。
民国连环画尤其应当注意民国年画连环画和广告连环画,相比之下,民国广告连环画更具增值潜力。因为民国广告连环画为非卖品,一般是随货物赠送顾客,人们往往会随手丢弃,遗留下来的少而又少,其又属于多栖藏品,未来增值空间巨大。另外,连环画毕竟是印刷的东西,有一定的存世量,而连环画原稿则是惟一,其孤品的性质决定其价格将一涨再涨,永无止境。
当然,收藏到底是讲究个乐趣,还是要注意分寸,避免"过犹不及"。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