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内容

如何财务分析(财务怎么分析)

2023-03-28 01:10:22生活资讯1

财务怎么分析

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

一、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就是将实际达到的财务数据同特定的各种标准相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其差额,分析和判断财务状况的分析方法。

二、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将影响财务状况的两个相关的项目加以对比计算,两者的比率确定,经济活动变动程度的分析方法。

三、趋势分析法,是根据各时期的会计报表中的相同指标,运用指数或完成率的计算确定分析各期有关项目变动情况,和趋势一种财务分析方法。

如何做财务数据分析

1.

同比分析法 涵义:为了查看相同指标不同日期维度的增减幅度 目的:相同指标不同日期同比分析,可以排除因为淡旺季对销售等指标的影响,尽可能减少外部数据对结果的影响 分析指标:销售额、产品成本、毛利润、流量等增减幅度 分析主体:本公司 分析维度:2021年1月和2022年1月

2.

环比分析法 涵义:环比分析是以某一期的数据和上期的数据进行比较,计算趋势百分比,以观察每年的增减变化情况为了查看相同指标前后月份增减幅度 分析指标:销售额、产品成本、毛利润、流量等增减幅度 分析主体:本公司 分析维度:2022年1月和2022年2月

3.

与目标对比分析法 涵义:实际完成值与目标进行对比。 目的:运营人员KPI考核重要指标 分析指标:销售额,产品成本、毛利润的差额。

财务怎么分析成本

一、支出、费用与成本的区别:三者的核算对象不同,列支范围不同。三者各有各的核算内容,既不能互相串用,也不能混淆归并,更不能互相混淆。在《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法》中,对支出、费用与成本的列支范围和核算方式,都有严格规定。

具体内容如下:

(一)支出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开支与耗费。企业的支出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所得税支出、营业外支出和利润分配性支出六大类。

(二)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可划分为生产费 用、期间费用和所得税费用三大类。

(三)成本是指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价值。包括:原材料、 燃料等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对象的价值、折旧费用,工资等。

二、支出、费用与成本的联系

(一)支出与费用的联系:支出的范围比费用大。支出包括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所得税支出、利润分配支出和营业外支出五大类支出,但只有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和所得税支出三类支出可转化为费用。

(二)费用与成本的联系:费用的范围比成本大。费用包括期间费用和生产费用,按照成本核算范围,期间费用不能转化为成本(这里的成本就是产品成本),只有生产费用才能转化为成本,依据会计准则,对象化后的生产费用是产品成本。

财务怎么分析进销存

进销存是企业管理过程中采购(进)、入库(存)、销售(销)的动态管理过程。其中,“进”指询价、采购到入库与付款的过程。“销”指报价、销售到出库与收款的过程。“存”指出入库之外,包括领料、退货、盘点、损益、借入、借出、调拨等影响库存数量的动作。

  实务中,进销存一般指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或管理软件,即根据企业需求,为解决企业账目混乱、库存不准、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而开发的,集进货、销售、存储多个环节于一体的信息系统。

财务怎么分析月采购

一、本月不作采购处理,不记支出,记账凭证如下: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下月记账凭证后附进账单: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本月采购下月付款怎么记账

二、本月作采购处理,不记支出,待下月开发票时才记支出,记账凭证如下:

借:采购商品

贷:库存商品

下月开发票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发出商品

财务怎么分析数据

财务数据分析的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

比较分析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会计报表的比较和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三种方式。

1、不同时期财务指标的比较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定基动态比率,是以某一时期的数额为固定的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

(2)环比动态比率,是以每一分析期的数据与上期数据相比较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

2、会计报表的比较;

3、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是以会计报表中的某个总体指标作为100%,再计算出各组成项目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从而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此来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

采用比较分析法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用于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其计算口径必须保持一致;

(2)应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使分析所利用的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生产经营状况;

(3)应运用例外原则对某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做重点分析。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75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