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法家与儒家区别(法家儒家区别的故事)

2023-04-15 09:30:06西部百科1

法家儒家区别的故事

一、理论基础不同

儒家坚持传统的治道,提倡的核心观点是“仁”与“礼”,认为治理百姓应该以礼以德,不应该以法去刑,产生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这也是作为“仁政”之所以可能实行的依据。

法家认为应该以法治国,人性是好利恶害的,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推行法治的重要性,产生的理论依据则是“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而且人的恶性是不可能改变的,其提倡的是“法”、“术”、“势”三者结合的用人及治国方略。

二、对社会秩序看法不同

儒家在根本上否认社会是整齐平一的。认为人有智愚贤孝之分,社会应该有贵贱上下的分野。劳力的农、工、商贾和劳心的士大夫各有其责任及工作,形成优越及从属关系的对立;亲属关系之中,应该以辈分、年龄、亲等、性别等条件为基础所形成的亲疏、尊卑、长幼的分野。

法家虽不否认贵贱、尊卑、长幼、亲疏的分别及存在,但认为法律的赏罚完全是一种客观的绝对标准,不因人而异,一切的人在法律面前均需平等,不能有差别心,不能有个别的待遇。

三、维护的社会制度不同

儒家所维护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维护特权的礼治,维护分封世袭制度。

法家维护的是新兴地主阶级建立的封建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其思想核心是法治,就是要充分认识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法的作用。

四、在治国方略上的不同

  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道德教化的力量,收潜移默化之功,这种以教化变化人心的方式,是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耻而无奸邪之心,自是最彻底、最根本、最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判裁所能办到。所以,儒家宣扬以德治天下,以德教化人。

  法家则完全与儒家立于相反的治国立场,法家否认仁义道德的价值,认为并不足以止乱,无益于治。法家向以维持法律秩序为目的,只要法律的机构足以废恶惩奸,使人不敢为恶,法律的目的便已达到,原不问人心善恶,更不要求人心良善。所以法家主重刑,因重刑才能使人畏惧慑服,不敢以身试法。

儒法二家虽在许多方面有差异,但都是以维护社会秩序为目的,都希望通过一种途径达到各自理想的社会现状,我们在学习研究古代流传至今的法家和道家思想时,要像掸去宝石上的灰尘一般,摒弃其中消极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文化糟粕,汲取能够为今所用的思想精华。

法家和儒家的共同点

法家要求以法制天下,儒家以仁治理天下

儒家法家的区别与相似

不同:儒家主张以德治民,实行“仁 政”;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君主要以 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儒学在战国后期已发展成为诸子百家 中的蔚然大宗,却没有被统治者重 视。可客观(主要从历史发展趋势、 生产力发展)和主观需要等方面思考 分析原因。

①儒学不符合社会发展趋 势。当时,诸侯士大夫兴起,阶级关 系已经发生变化,再谈恢复周礼已经 不合时宜。

②儒学不利于天下争霸。 儒家思想倡导“爱人”、“为政以德”, 对醉心于争霸的诸侯来说没有多少吸 引力。

法家和儒家的联系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法家以韩非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反对礼制,强调法律的作用,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墨家以墨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非命、非乐、节用、节葬.

法家和儒家的异同

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各有优劣,实在不好细究其好坏。

一、法家和儒家都强调个人要积极融于社会,与社会和谐,从而达到社会的发展,从这一点看,两家思想的主观目的有一致的一面。

二、儒家追求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这种和谐是基于仁爱而实现的,以求达到社会的有序。而法家则通过制定法令,落实法令,从而使人们畏惧法令,自觉遵守法令,那么社会也必然是有序的。

三、法家在落实法令中,以其严格而著称,使人觉得法家不近人情,甚至可能带有高压恐怖的气息。而儒家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每个人都有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空间,如伴以孝悌仁爱等,则儒家思想更显人情味。

四、法家思想以法令的实施为目标,故而可操作性强,实践起来有明晰的可核查性。而儒家则更强调个人的自律和自觉,所以,实施起来有一定的模糊性,因为自觉性是难以量化的。

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往往相互融汇,从而达到有序的目的,只是有时偏重于儒家,有时偏重于法家罢了。

儒家和法家有冲突吗

答案如下:

不冲突。

诸子百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总称。包括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等等。

四书五经是儒家文化的经典作品。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诸子百家是各个学派。而四书五经是儒家一家学派的经典作品也就是核心理论著作。没有影响其它家学派的主张和发展。

儒家和法家的对比

儒家思想讲的是“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制人性欲望,尊崇古代礼仪。

墨家思想讲的是“以天下为己任”,套用现在的话就是实业救国。

法家思想讲的是“以法理治天下”,讲变革。套用名人的话就是“发展是硬道理”。

道家思想讲的是“无为而治”,顺应天地万物自然变化法则。

从中国历史来看,秦王朝能统一六国,就是法家思想的最大成就,自商鞅变法,依法治国之后(当时特定环境,王权还是第一位的),落后的秦国迅速崛起,成就了霸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是汉朝的“文景之治”,奉行的是黄老学说的无为而治,为汉武帝从根本上消除了北方匈奴的威胁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在封建社会走向成熟之后,特别是宋,明,清朝,儒家思想成了一统的思想,讲究的是君臣父子,崇尚等级礼仪。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779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