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火和调质区别(调质和正火两种热处理工艺)
调质和正火两种热处理工艺
步骤及原理:
淬火是第一步工序,加热温度依钢的成分而定,淬火介质则根据钢淬透性和钢件尺寸选择。钢淬火后内应力大,很脆,必须进行回火,以便消除应力,增加韧性,调整强度。回火是使调质钢力学性能定型化的最重要工序。各种钢力学性能随回火温度变化的曲线,又称为钢的回火曲线,可以作为选择回火温度的依据。对某些合金调质钢的高温回火,要注意防止出现第二类回火脆性,以保证钢的使用性能。
定义:
调质是指一种用以改善钢铁材料综合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即在淬火后再经高温回火处理。其目的在于使钢铁零部件获得强度与韧性的良好配合,既有较高的强度,又有优良的韧性、塑性、切削性能等。一些合金钢或低合金钢必须经调质后才可获得良好综合性能,这些钢也可称为调质钢。球墨铸铁调质处理后既可提高强度,又可改善硬度和耐磨性。
应用:
调质处理广泛用于要求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特别是在交变载荷下工作的结构零件,如汽车的轴、齿轮,航空发动机的涡轮轴、压气机盘等。需要感应加热淬火的结构钢零件,在表面淬火之前,通常都先进行调质,以获得细小而均匀的索氏体,有利于表面淬硬层,也可使心部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氮化零件在渗氮前经过调质处理可以改善钢的加工性能,还能为渗氮作好组织准备。为使量具在淬火前得到较高的光洁度,消除粗加工造成的应力,减小淬火变形,并使淬火后的硬度高而均匀,可在精加工前进行调质处理。对于锻造后存在网状碳化物或晶粒粗大的工具钢,可采用调质处理消除碳化物网并细化晶粒,且使碳化物球化改善可切削性,为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处理工艺:
钢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表面热处理等方法。其中回火又包括高温回火、中温回火和低温回火。将已经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再用一定方法冷却称为回火。其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取得预期的力学性能。
调质通常指淬火+高温回火,以获得回火索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方法也就是先淬火,淬火温度:亚共析钢为Ac3+30~50℃;过共析钢为Ac1+30~50℃;合金钢可比碳钢稍稍提高一点。淬火后在500~650℃进行回火即可。
调质与正火的组织性能有何区别
正火一般是针对中碳结构钢或高碳工具钢的一道中间热处理工序,是为最后热处理做准备的预备热处理,目的是均匀组织,细化晶粒,改善机加工性能.也有人称作正常化处理.它是将工件加热到相变点以上30-50℃,保温后采用空气冷却方式冷却,得到铁素体+珠光体(亚共析钢),或珠光体+碳化物(过共析钢)组织.正火也可代替某些情况下的退火或调质处理而单独进行.但大多是中碳钢调质处理之前毛坯锻件有一道正火序,然后粗加工探伤调质处理;工具钢则是在最后热处理(淬回火)之前加正火处理.对于尺寸较大件,正火也可采取吹风冷却.
调质处理就是淬火和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
第一
淬火的温度一般比回火温度高,淬火的冷却速度一般也比回火的冷却速度快。 第二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A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一般用于减小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者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
调质:淬火和高温回火的综合热处理工艺。
正火和调质各自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顺序一般是正火,退火,淬火,回火,正火退火属于预先(预备)热处理,淬火回火属于最终热处理,也称调质处理。特殊例子有正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的。
下面是定义,我尽量把用逗号把定义切开。
正火是,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完全奥氏体化后(亚共析钢就是Ac3过共析钢就是Accm),保温一段时间,空冷,目的是得到珠光体组织
退火是,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适当方式冷却,目的是得到平衡组织。
它的定义就是这么模糊,因为它包括的范围很大,正火可看作退火的一种,按照加热温度,退火可分为:完全退火(完全奥氏体化),
不完全退火(比较经济适合工业生产,球化退火是一种不完全退火),
再结晶退火(再结晶温度以上),去应力退火(回复温度以上,再结晶退火也是一种去应力退火,具体看题),
等温退火(加热至Ac1或Ac3以上,保温,快冷至Ac1以下,等温转变,特点是多了快冷的过程节约时间)
扩散退火(加热到Ac3以上,长时保温,炉冷,目的是消除偏析,典型題是消除S偏析,但是不能消除P偏析因其原子扩散速度小难以热处理消除,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等等)
淬火是,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完全奥化,保温一定时间,以大于临界冷速速冷(水淬或油淬,油淬变形小不易淬裂),目的是得到马氏体。
回火一般紧跟淬火,将淬火钢加热到Ac1以下适当温度,保温,适当速度冷却(油冷或水冷)目的是提高塑性韧性。
不可避免的回火会导致强度硬度下降,但是只要符合需求就行,强硬度和塑韧性通常来说升降相反,它的目的就是调整四属性使它们符合需求,调整质量所以叫调质处理
嘛。强烈推荐
崔忠圻
写的<<金属学与热处理>>,新版蓝皮的那个,与旧版黄皮的相比精简了整整一半,知识点脉络非常清晰。给个赞吧嘤嘤嘤(ಥ_ಥ)
调质处理和正火处理的区别
正火,回火,退火,淬火的区别在于工艺不同、材料组织变化不同、材料性能改变结果不同。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正火是将加热后的工件从炉中取出置于空气中冷却。
回火是零件淬火后进行较低温度的加热与冷却,回火还保留一定硬度。
退火就是不要硬度,是把工件放在炉中缓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慢冷却下来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淬火提高金属成材或零件的机械性能。例如:提高工具、轴承等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弹簧的弹性极限,提高轴类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等。是将工件加热至淬火温度(临界点以上30-50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投入淬火剂中冷却。
调质和正火哪个硬度高
对应洛氏硬度是 18-20°。45钢自身硬度10-15°所以这个硬度也就是正火硬度。调质硬度一般是25-35所以够不上调质。
调质可以和正火淬火一起进行吗
1、如果调质HRC27-32或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都可以直接进行攻丝,当热处理材料硬度HRC45-50,应在热处理淬火回火前进行攻丝,热处理前没攻丝热处理后补攻丝必须选择丝锥是硬质合金的丝攻,硬质合金丝攻加工高硬度钢材,选用特殊槽型和优化设计的专用丝攻,可以解决问题;
2、特殊微粒子超硬合金料(钨钢),寿命比一般丝攻(丝锥)高达几十倍,主要用于攻淬火钢,热处理钢,调质钢,不锈钢,模具钢,工具钢,高硬钢,钛合金,特殊钢之类难加工的材料。
调质与正火算表面硬化吗
中高碳钢调质处理后的硬度一般为200~350HBW。调质处理后的力学性能与正火相比,不仅强度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较好。这是因为调制后得到的回火索氏体中的渗碳体呈颗粒状,而正火得到的索氏体中的渗碳体则呈片状,颗粒状的渗碳体对阻止断裂过程中裂纹的扩展比片状渗碳体更有利。
调质和正火两种热处理工艺所获得
正火、退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材料加工中的四种热处理方法,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作用和特点。下面是具体的区别和联系:
1. 正火:正火是一种加热处理方法,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正火的目的是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提高强度和硬度。
2. 退火:退火是一种再结晶处理方法,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退火的目的是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减少内部应力和缺陷。
3. 淬火:淬火是一种快速冷却处理方法,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以极快的速度冷却。淬火的目的是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也会使材料变脆。
4. 回火:回火是一种加热处理方法,将淬火后的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时产生的内部应力和缺陷,减少材料的脆性,同时保留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区别:
- 正火、退火、淬火和回火的加工温度、时间和冷却速度都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 正火是加强金属材料硬度和强度的一种方法;退火是提高金属材料韧性和塑性的一种方法;淬火是提高金属材料硬度和强度的一种方法;回火是消除淬火时产生的内部应力和缺陷,减少材料的脆性,同时保留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联系:
- 正火、退火、淬火和回火都是金属材料加工中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它们各自的作用和特点
调质正火区别
常见的四种热处理工艺是:正火、退火、淬火、调质。
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 3或ACM 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 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3.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4.调质处理:一般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为优。它的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在HB 200_350之间。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