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百科 > 正文内容

隐喻和象征区别(隐喻与象征名词解释)

2023-05-14 11:00:06西部百科1

隐喻与象征名词解释

隐喻就是把未知的东西变换成已知的术语进行传播的方式。例如,“轿车甲虫般地前行”这个隐喻就假定,我们不知道轿车怎么运动,但我们的确知道甲虫匆匆穿过地面的行进模样。这个隐喻即把甲虫的特征变换成了轿车的特征。Mark Twain is a mirror of America.马克·吐温是美国的一面镜子。(用镜子比喻美国的现实,很贴切。)

换喻:反映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的比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换喻,借喻或借代。

I am reading Lu Hsun.我在读鲁迅的作品。(用Lu Hsun鲁迅,表示Lu Hsun's works鲁迅的作品)

隐喻象征手法是什么意思

象征修辞手法就是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例如: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读了这首小诗,你联想到的肯定不是“礁石”。那在风浪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让你想到的会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这里,我们读的是“礁石”,但它让我们“跳跃”式地联想到一种精神风貌。

简单地说,这种寓意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到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

象征性隐喻

作为一种表意的形象,意象的基本内涵是象征的。即理解一个意象的含义要通过领会其暗示或者指示出来的象征意味,着重把握其概念性内涵。

结合里尔克的《豹》来体会文学意象的象征性。“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缠得这般疲惫,什么都不能收留,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铁栏杆后边没有宇宙,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仿佛围绕一个中心,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表面看来,这首诗描写了关在笼子中豹子的客观形象,牢固的铁笼,慵懒的脚步,困顿的眼神,这笼中的困兽没有昔日强悍的英姿。

我们感受到某种焦灼的情绪和某种绝望而不甘的心情。豹,这一形象引起我们的共鸣,穿梭于现代社会社会中的人们,被自身不断膨胀的物欲和日益庞大的机制组织所控制,像困兽一般,只能无耐地望着那封锁自由的铁笼。

所以说,豹这个形象被诗人按照他的表达意图改造和设置成一个笼中的困兽的意象来隐喻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一个形象被按照表达的意图改造和设置,从而使得自身成为特定观念或者意义的象征形象,这是文学意象的象征性表现

隐喻和象征的区别是什么

意象分类意象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一种是间接的。

“一个著者的想像只有一部分是来自他的阅读。意象来自他从童年开始的整个感性生活。我和所有人在一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之中,某些意象(而不是另外一些)屡屡重现,充满着感情,情况不就是这样吗?一只鸟的啁啾、一尾鱼的跳跃,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一朵花的芳香,德国一条上山路的一位老妇人,从窗口里看到的正在赌牌的六个恶棍——在黑夜中,在法国一条小铁路的交叉站上,那里还有一辆水车。这样的记忆会有象征的价值,但究竟象征着什么,我们无从知晓,因为它们代表了那种我们的目光不能透入的感情深处。”——艾略特《观点》见(《诗探索》1981年2期第104页)。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明白直接的“意象来自他从童年开始的整个感性生活”;而间接的“一个著者的想像有一部分是来自他的阅读”

间接的又为分:比喻(明喻、暗喻、隐喻)象征。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

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如刘勰指出,诗的构思在于“神与物游”;谢榛说“景乃诗之媒”;王夫之说“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直至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实际上只是中国传统诗学关于诗的意象手法的不同表述。

隐喻的名词解释

《白鹿原》小说之中,同样也不乏这种神怪——而且非常之奇妙,还是一神一怪,一正一邪,一福一祸,正是白鹿和白狼。

白鹿——祥瑞之兆——真善美的代表

而在白鹿原上,这白鹿还有着更加神奇的寓意,早年这村子据说就是因为有了白鹿才开始繁荣,当时的族长就建议把村民改为白鹿村,并通过家族会议让老大一支全部改姓“白”,老二的一支则改姓为“鹿”,两姓人合祭一个祖先,合用一个祠堂。

白狼——乱世之征——天灾人祸的象征

隐喻与象征名词解释是什么

暗喻和隐喻最大的区别是人的比喻方式不同。

暗喻指的是暗地里偷偷的比喻,通常比较隐晦,隐喻是模模糊糊的比喻出来,不会直接的说明,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隐喻与意象

1.《树和天空》一诗中,所选取的意象“树”“天空”“我们”,有怎样的象征义?

2.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有什么特点?“我们”起什么作用?

3.诗的最后写树与“我们”都在等待“雪花在空中绽开”,那么,“雪花”在这里有什么寓意?

4.这首诗的前后两节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在内容上有怎样的关系?

【思考2】分析艺术手法

1.《树和天空》想象奇特,意境朦胧,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树和天空》这首诗最显著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思考3】诗题为“树和天空”,而“树”在诗中体现的比较突出,“天空”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怎样联想和理解“树和天空”之间的关系?

【思考4】特朗斯特罗姆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以凝练、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树和天空》这首诗的“全新视角”,是诗人赋予树以人的思想意识而采用了树的视角,还是诗人展开了新奇的想象但仍然采用了自己的视角?

象征主义和隐喻的区别

象征其实是一种修辞手法的应用,但并不是所有修辞手法都是象征。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使用的技巧和方法,用于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等。象征是其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事物之间的语义技巧联系,使得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代替其他属性具体的事物,并用以代表其它的意义。

象征常常使用在文学作品、诗歌中,以及广告、宣传等领域中,通过对特定图像、符号、物品的运用,把更抽象的意义与更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以便于传达作者或广告商想要表达的意义。

总之,象征确实是一种修辞手法,并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的修辞手法,但并不是所有的修辞手法都是象征。

隐喻与象征的关系

1、形式不同

借喻:比喻的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分别出现

暗喻:句中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

2、比喻词不同

借喻:像  好像  仿佛  似  好似

暗喻又叫隐喻,不用比喻词语或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

3、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不同

借喻:本体和喻体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

暗喻:本体和喻体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xibujisuan.cn/98840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