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海德格尔的“我在故我思”就是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意识是第二性的。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就是唯心主义的。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精神的,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物质决定意识为唯物主义,反之为唯心主义。
客观物质决定精神世界,我们将其称为唯物主义。客观物质的客观存在才会有人的评价,意识,影响。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人的意识反映客观物质的。反之为唯心主义。
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便产生了唯物与唯心的辩证关系。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实际上是二者对存在的定义不同,方法论和途径也不同。是误解而非对错。
某些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就是存在的本质,物体在就是在,不在就是不在,一切在都以物质以及能量为标准而非其它。意味着绝对客观的去描述和判断存在,即以世界为标准,把理性当做简单的工具,把大脑思想当做客观世界的反映。不可能把游戏世界当做真实存在。
也就是说世界本身存在是绝对确定的,那些不确定的现象都是因为自身认识不足,人类只是一种有智能的生物,渺小卑微就是现实,但有希望,也不应该幻想而是实事求是的实践积极改变世界面对现实生活,这是最好的选择。
某些唯心主义也就是形而上学认为世界可能是一个幻象,因为思维理性等意识的依靠都无法证明世界的存在,意识游离于精神、幻觉和现实中,世界的现象是不确定的,意识可以脱离于现实,类似于缸中之脑,也如庄周梦蝶。因此存在的本质是理性界定的,“我思故我在”,而且理性呈现存在,世界为理性所解析并且确定。把理性当做根本性的真实,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途径。可能把游戏世界当做真实存在。
唯物主义跟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个根本对立的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的名人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等,唯心主义的名人有墨子,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等。唯心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的陆九渊和王守仁,英国的贝克莱和德国的费希特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什么的问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代表人物是不同的,唯物主义的名人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等,唯心主义的名人有墨子,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等。唯心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的陆九渊和王守仁,英国的贝克莱和德国的费希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唯物主义:唯物论是一种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基本观点概括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举个例子来说,从直观上看,太阳是围绕地球转的,所以早期的人们认为太阳就是围绕地球转的,这就是唯心主义。其实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凡是承认这个观点的,就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最根本区别是
看了很多答案,感觉大家都被马哲了。
这个问题是个哲学问题,而马哲不是哲学。
哲学只讨论一个问题,就是认识世界的问题,就是是什么,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问题,研究它的结论叫做宇宙观,也叫世界观,通俗讲就是你如何看待我们所处的宇宙
马哲不是哲学,他有哲学的内容,但它只是哲学的应用者,马哲具有强烈的价值取向,是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政治理论和指导方针
哲学只关心认识世界的问题,不关心改造世界的问题
而唯物和唯心之争,是典型的哲学争论
当然,现在所说的哲学指的是西方哲学,咱们中国只有道家思想有哲学讨论,但都没有深入探究 ,因为当时中国先贤面对的社会问题最急需要解决,所以主要讨论社会问题,而同时期的西方古希腊先贤没有什么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只好仰望星空,思考世界的本质,于是产生哲学
2000年前的古希腊先贤们,认为人们看到的世界是流变的,在它之后有一种或几种永恒的,不变的东西存在着,是世界的本质,他们为了探求这个本质,诞生了各种学说,有些学说至今还是物理学前沿理论,比如原子论。这时期的哲学称为本体论,此时,唯心论还没有产生,更没有争论
古希腊先贤们的思考都是针对外在对象,称为“直思”,1000多年后,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又一批人继承了古希腊哲学思想,他们发现,世界的本质理论上真相只有一个,但对这同一个问题的思考,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说明“思考”本身恐怕不可靠,否则不会得出不同结论。于是他们对自己的“思想”本身产生疑问,继而进行探究,此时,他们思考的不再是外在对象,而是自己的思想,称为“反思”,因此产生的哲学统称为古典哲学,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成为主要课题。唯物论和唯心论诞生,争论也发生
看了一些回答,说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意识的,意识决定物质等等,这些回答可以说非常的马哲,这是正统的马哲解释,只能算是一家之言,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咱们国家大部分人持这种见解,其实唯物和唯心的争论没有这么复杂,主要是对我们的感官理解不同
唯物论认为我们的感官所感是真,认为意识里的东西是对世界的本真客观反映
唯心论则认为我们的感官所感非真,认为意识里的东西不是对世界的本真客观反映,而仅仅是世界投射在人脑里的一个假象,而且会因为 意识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假象
值得注意的是,两种理论都不否定客观物质的存在,区别只是,客观物质在人脑里的反映是真是假的不同
本人更认同唯心论多一些
须知我们的感官是亿万年的生物演化结果,感官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感受物质的存在,而不是感受物质的本真,它是为了找到依存对象而产生的
人脑里的呈象,是客观物质的一些属性和感官的一些属性耦合的结果,好比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当酸感受到碱的瞬间,反应发生,呈现的结果是盐和水,酸永远都感受不到碱的本真,而只是一个假象——盐和水,但它肯定感受到了碱的存在,如果酸是唯物论者,它会认为盐和水的混合物就是碱,如果酸是唯心论者,它则会认为盐和水只是它感受到碱而呈现的一个假象,但无论如何,酸都感受到了碱的存在
其实,唯物者论应该只是停留在经验层面,还没有上升到哲学纯粹推理之想的高度,他们尚站在哲学大门之外,身处务实的现实人间,而哲学是务虚的,唯心论才是哲学,只是心为何物?才是哲学要研究的东西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如何问答
1、物质和精神谁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体,精神为属性;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本体,物质是属性。
2、存在和意识。
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在先,意识为派生的;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在先,物质是派生的。
3、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最先批判形而上学比较彻底的是温和怀疑主义者休谟,其次是康德彻底砍掉了形而上学和神学的脑袋,紧接着是黑格尔重新拾起形而上学,却用辩证法指出形而上学是幼稚的。到了我们的教材里面,形而上学特指孤立、静止等,所以片面;辩证法特指区别与联系、运动与静止等,故被教材认为全面。
唯物主义举例:
1、范缜神灭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形(物质)存则神(意识)存,形(物质)谢则神(意识)灭。”这是意识依附于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
2、北宋张载——唯物主义。气即物质,其观点认为万物都是由物质的气构成的,是朴素的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举例:
3、笛卡尔——唯心主义。“我思(意识)故我在(物质)”是意识决定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
4、南宋陆九渊——主观唯心主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把整个世界看作是“吾心”(意识),是主观唯心主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