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道德区别是什么(法律和道德有什么区别)
法律和道德有什么区别
回答:
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西方学者争论不休的问题。法律其实是一种建立在道德基石之上的制度性道德,它以道德为基石的同时又以道德为准绳,同时又是保证道德实施的武器,法律与道德辩证统一的同时又是有区别的。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统称,分别规定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可进行的事务和不可进行的事务。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
法律和道德有什么区别(30字)
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如下:。
1、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法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2、规范内容不尽相同。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3、力量不同。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手段保证实施。。
4、规范的结构不同。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模式。。
5、形成条件和表现形式不同。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
6、调整范围不同。道德的调整范围要比法律更广,少数的社会关系只能由道德来调整。。
7、发展前途不同。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有哪些?
道德是法律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法律的补充,而法律则是道德的深化,以德治国要以依法治国为保证,依法治国要以以德治国为基础和前提。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同时加强 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运用立法、执法、法制宣传等手段,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
一要通过立法直接把社会主义道德中最低限度的义务法律化,使之取得全社会一体遵行的法律力。社会主义道德靠个人的良心和舆论来保障实施,然而在利益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条件下,良心和舆论尚不足以防止反道德的行为发生。在道德体系中,有一些道德义务是最低限度的义务,能否得到普遍遵 守意味着社会基本秩序能否存在,必须利用法律手段使之上升为法律义务,以法律制裁为后盾予以强制执行。
这样就会大大增强道德义务的约束力,使之从“软约束”变为“硬约束”。从这种 意义上来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我们还可通过立法,对见义勇 为等先进行为,给予各种物质和精神奖励,积极引导人们向先进榜样学习,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二要通过公正执法、惩治不道 德行为,增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例如,政务 公开、审判公开,既可增强公民监督意识,又可强化公务人员的廉政意识;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的刑事犯罪,遏制刑事犯罪的 高发势头;依法打击制假售假,可以促进职业道德的形成;依法 惩处虐待老人行为,可以促进家庭美德的培育。三要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为社会主义法治 的实现奠定道德基础。
发动群众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运用法律手段对这一活动给予一定支持。我国宪法总纲中明确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政府应依法对这些活动提供一定绎费支持和指导帮助。
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所以,必须从严治党,使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成为遵守法律和讲究道德的表率。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 本方略。坚持这一方略,关键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各级党组 织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党员要成为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楷模。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而以德行政是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我们作为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行政机关行使权 力当然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但社会主义行政伦理 也必须建立和规范,法德兼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方能构建起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体系。
法律和道德是什么关系
法律与道德的交叉与渗透,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
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
反言之,许多道德观念也体现在法律之中,许多道德问题也是可以诉求法律解决的问题。
不过,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
前者一般只能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而后者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
例如,道德可以要求人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法律只能规定人们不许损人利己或损公肥私。
法律和道德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道德与品德的区别有:
1、定义不一样:
(1)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
(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
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品德就其实质来说,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
2、功能不一样:
(1)道德的功能则分为认识功能、调节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和导向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2)品德从其对个体的功能来说,如同智力是个体智慧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一样。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
3、特征不一样:
(1)道德具有共同性、民族性、历史继承性和自律性。
(2)品德的特征则是他总是扬善抑恶的,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在哪
法律与道德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同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不同部分,法律与道德又有显著的区别。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一、法律与道德的区别:第一,法律与道德起源和存在的时间不同。第二,法律与道德的形成方式不同。第三,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第四,法律与道德的使用范围虽有交叉但不完全相同。第五,法律与道德的外部约束力不同。
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