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卸载分区(linux卸载挂载的分区)
linux卸载挂载的分区
挂载好新硬盘后输入fdisk -l命令看当前磁盘信息
可以看到除了当前的第一块硬盘外还有一块sdb的第二块硬盘,然后用fdisk /dev/sdb 进行分区
进入fdisk命令,输入h可以看到该命令的帮助,按n进行分区
这里输入e即分为逻辑分区,按p即分为主分区,我们要将这块盘分为主分区即输入p
到这里输入该主分区为第几个主分区,由于是新盘我们输入1来分第一个主分区
First Cylinder是选择该分区的起始磁盘数,这里可自定义也可不做选择,默认是1,如无特殊需求强烈建议选择默认,也就是1来分区(直接按回车)
接下来是定义该分区的大小,如果按默认(按回车)即是使用全部可用存储额,也可以是用M或m单位结尾的数字(大写M是大B的意思,如果输入1M实际上是X8也就是8m的空间),这里我们先分一个1G的空间,所以输入+1024m
之后输入w写入分区,等待结束皆可
再输入fdisk -l 可以看到我们刚才分的一个分区,之后用mkfs -t ext3 -c /dev/sdb1进行格式化,如有多个分区可把sdb1改成sdb2 sdb3...以此类推,具体可用fdisk -l看到每个分区的名字
=================================================================================================================================
上图蓝色部分是写硬盘卷标的,如不想要卷标可直接按回车,现在分区好了我们用mount 挂载一下该分区即可使用了,这里我把它挂载到mnt目录下,也可以自建一个目录挂载
来看一下分区大小是否和预定的一样,使用df -TH命令看一下当前挂载的分区和大小,看到我们刚分的分区了吧
如果想每次系统重启都能自动挂载该分区可修改/etc/fstab文件,在最后加一段 /dev/sdb1 /mnt ext3 defaults 1 2
=================================================================================================================================
可以/dev/sdb1 的分区挂到tmp下
如果想每次系统重启都能自动挂载该分区可修改/etc/fstab文件,在最后加一段 /dev/sdb1 /tmp ext3 defaults 1 2
linux卸载挂载磁盘
所谓的目录是指linux系统根目录下的,比如 /usr /mnt /home /root /dev之类的挂载点吗?这些挂载点是可以都放在一个磁盘分区里的,一般安装linux系统时,只分一个/(根分区)和swap分区,根分区里包括系统所有数据,也可以单独做一个数据区,把home目录挂在单独的分区即可。
/是根目录,就是你安装系统时选择安装linux的那个分区,可以终端输入fdisk -l查看硬盘分区表。/home挂在/下面,my在home里,是树状文件夹形式。一般根分区(就是/)相当于你在windows里的一个磁盘,比如D盘,E盘。linux卸载挂载
使用 linux umount命令参数 功能说明:卸除文件系统。语 法:umount [-ahnrvV][-t ][文件系统]补充说明:umount可卸除目前挂在Linux目录中的文件系统。参 数: -a 卸除/etc/mtab中记录的所有文件系统。 -h 显示帮助。 -n 卸除时不要将信息存入/etc/mtab文件中。 -r 若无法成功卸除,则尝试以只读的方式重新挂入文件系统。 -t 仅卸除选项中所指定的文件系统。 -v 执行时显示详细的信息。 -V 显示版本信息。 [文件系统] 除了直接指定文件系统外,也可以用设备名称或挂入点来表示文件系统。使用umount命令可以卸载文件系统。利用设备名或挂载点都能umount文件系统,不过最好还是通过挂载点卸载,以免使用绑定挂载(一个设备,多个挂载点)时产生混乱。
linux磁盘分区命令
字母和数字来标识硬盘分区。
Linux下是通过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方式来标识硬盘的分区的,这点不同于Windows系统下使用类似“C盘”或“C:”来标识硬盘分区。
linux卸载已挂载的分区的命令
可以用umount命令取消挂载。用于卸载一个已挂载的文件系统(分区),相当于windows系统的弹出。
命令umount 已挂载的设备源(/dev/sdb1) 或已挂载目的点(/mnt)
命令umount 文件系统/挂载点
umount /dev/sdb1
例如:umount /dev/sdb1即可将sdb1取消挂载。
如果出现device is busy报错,表示该文件系统正在被使用;
先将进程关闭即可取消挂载。
linux文件系统的挂载和卸载
以下操作不分先后顺序,不过建议是4>1>2>3,嗯
1.删nvram引导项,详情man efibootmgr,或者进bios删,完成这一步你基本上就没有常规方法进linux系统了,但是如果你有efi shell或者你bios支持手动输入,那么还是可以进
2.删bootloader,清理EFI系统分区,一般是挂载到/boot或/boot/efi,注意别把windows的删了。另外ESP:/efi/boot/bootx64.efi是这个硬盘的默认bootloader,可以删可以留着,可以随便换
3.删分区
4.清理windows的BCD数据库,如果你之前改过的话
完了。
linux如何卸载挂载盘
格式化分区如果创建的是主分区,将新分区格式化为相应的文件系统(查看可用df-T)
#mkfs-text4/dev/sdb2挂载硬盘先创建挂载点,新建一个目录#mkdir/storage将硬盘挂载到新建目录下#mount/dev/sdb2/storage
linux卸载盘符
一般连接U盘需要确认好盘符,然后执行mount命令,U盘最好是vfat格式或者ntfs格式的文件系统。NTFS文件系统需要安装ntfs-3g的驱动。
连接U盘:
mkdir -p /mnt/usb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utf8 /dev/sdb1 /mnt/usb (vfat格式)
或者是:
mount -t ntfs-3g /dev/sdb1 /mnt/usb
如果需要永久挂载,需要把挂载信息写入/etc/fstab文件。
卸载U盘:
cd /
umount /mnt/usb
再拔出U盘。
linux 卸载分区
引导分区不可删除,一旦删除,系统重启后将无法运行。win7系统100M系统保留分区(引导分区)的作用:这是Windows 7的活动分区,启动引导文件存放的分区,建议不要删除;如强制删除可能会造成Win 7无法启动的故障;一般如果是用正版或者纯净版安装WIN7系统的话,都会自动划分出这个100M的保留分区,未避免用户误操作,例如误删等,该保留分区系统会做为隐藏处理。删除方法:
1、网上搜索下载安装DiskGenius专业版软件;
2、打开DiskGenius,选择系统保留分区,鼠标右键选择删除当前分区。
linux系统卸载磁盘挂载命令
操作步骤:
1、在尝试访问Windows共享之前,需要首先确认samba-client已经安装了。最简单的方式是命令行查询“rpm -qa | grep samba-client”,当然也可以使用“yum”工具查询, 如“yum info samba-client”或“yum list samba-client”之类的命令。
2、如果samba-client没有安装,就需要使用命令“yum install samba-client”安装一下,yum会自动安装samba-client所需的相关依赖库,安装时选择Y就行了。
针对常见的Debian Linux发行版,如Ubuntu或CentOS,也可以使用“sudo apt-get install smbclient”和“sudo apt-get install smbfs”安装相应的共享访问工具。
3、准备停当,就可以尝试访问Windows共享文件夹了。我们可以首先使用“smbclient -L //IP地址 -U 用户名”查看一下该用户共享权限下的共享情况。其中不带“$”的那个,就是我们可以访问的共享文件夹了,其中“-U”是用来指定查询共享权限的用户名的。
4、Linux将共享文件夹也是当作磁盘资源对待的,因此需要使用mount工具将其挂载到本地文件空间才可以访问,这一点就像Windows常用的网络磁盘映射是一样的。
因此,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挂载点,也就是在本地目录空间中创建一个挂载目录,如“mkdir -p /mnt/MYSHARE”。
挂载点创建之后,就可以使用mount命令挂载共享文件夹了,“mount -t cifs -o user=用户名称,password=共享密码,iocharset=utf8,codepage=cp936 //共享IP地址或NetBIOS名称/共享目录”,其中cifs使用Linux常用的网络文件类型,也可以使用smbfs,以系统可以识别为准,如Ubuntu常见命令就是“sudo mount -t smbfs -o user=用户名称,password=共享密码,iocharset=utf8,codepage=cp936 //共享IP地址或NetBIOS名称/共享目录”。“-o”表示挂载参数,常见的是需要提供共享的用户名和密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iocharset和codepage,这两个参数是用来解决系统之间的字符编码转换的,如果出现乱码的情况,是需要调整这两个参数的,针对简体中文,使用utf8和cp936一般都可以解决问题,关于字符编码已经超出了本经验的范围。
挂载完成之后,就可以像使用本地文件目录一样访问Windows共享文件夹和文件了。
5、当然,Linux也有图形化的资源管理器,挂载之后,资源管理器也可以正常访问的。进入Linux桌面,打开“我的电脑”。
6、然后就可以像浏览本地文件一样,浏览共享的Windows文件夹和文件了,与命令行并没有太多的差异。
7、Windows共享资料使用完毕之后,也可以将其使用umount命令卸载,卸载就很简单了,直接使用“umount /mnt/MYSHARE”就可以了,其中MYSHARE是就是我们前面创建的挂载点了。
如果以后不需要,也可以将挂载点删除的。
8、挂载的Windows共享文件夹在Linux重启之后就会消失的,如果还要使用,是需要重新挂载的。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