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架构paas层(云计算底层架构)
云计算底层架构
低 云低云多由水滴组成,厚的或垂直发展旺盛的低云则是由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混合组成。云底高度一般在2500米以下,但又随季节、天气条件及不同的地理纬度而有变化。大部分低云都可能产生降水,雨层云常有连续性降水,积雨云多有阵性降水,有时降水量很大。积云积云个体明显,底部较平,顶部凸起,云块之间多不相连;由空气对流、水汽凝结而成的云。积雨云云浓而厚,云体庞大,很像耸立的高山,顶部已开始冻结,呈白色,轮廓模糊,有的有纤维般的结构。底部十分阴暗,常有雨幡下垂或伴有碎雨云。积雨云多由水滴、过冷却水滴、冰晶、雪花组成,有时还包含有散粒、雹。在云内有强烈的上升、下沉气流区,可观测到速度为几十米/秒的上升、下沉气流,并经常出现起伏不平的云底。积雨云是对流发展的极盛阶段。发展成熟的积雨云常产生较强的阵性降水,可伴有大风、雷电等现象,有时还会降冰雹,偶尔有龙卷风产生。层积云云块一般较大,在厚薄、形状上有很大差异,有的成条,有的成片,有的成团。常呈灰白色或灰色,结构比较松散,薄的云块可辨太阳的位置,厚的云块比较阴暗。云块常呈行或呈波状排列。层积云厚度一般从几百米到二千米。多由直径为5-40微米的水滴组成。在冬季出现的积雨云也可能由冰晶或雪花组成。层积云在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空气的波状运动和乱流混合作用使水汽凝结而成。有时是强烈的辐射冷却而形成的。一般表示天气比较稳定,不过层积云逐渐加厚,甚至融合成层则表示天气将有变化。低而厚的层积云往往产生降水。层云云体均匀成层,呈灰色很像雾,云底很低但不接触地面。层云一般由直径5-30微米的水滴或过冷却水滴组成。厚度一般为400-500米。层云是在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由于夜间强烈的辐射冷却或乱流混合作用使水汽凝结或雾抬升而成。层云经常在日出后因气温上升,稳定层遭到破坏而随之消散。有时层云也会下毛毛雨或米雪。雨层云雨层云低而漫无定形,云体均匀成层,能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或灰白色,云底常伴有碎雨云。云层水平分布范围很广,常布满全天。云层厚度达4000-5000米。雨层云的下部一般由水滴或过冷却水滴组成。北方出现的雨层云中,上部常由冰晶或雪晶组成。雨层云多出现在暖锋云系中,(有时出现在其他天气系统中),由整层潮湿空气系统滑升,绝热冷却而形成。它往往会造成较长时间的连续性降水,农谚“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即指雨层云的降水状况。中 云中云多由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混合组成,有的高积云也可由单一的水滴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2500-5000米之间。高层云常产生降水,薄的高积云一般无降水产生。高层云云体成均匀分布,灰白色或灰色,云底常有条文结构,多出现在锋面云系中,常布满全天。高层云一般由直径5-20微米的水滴、过冷水滴和冰晶、雪晶混合组成。高积云云块较小,轮廓分明,在厚薄、层次上有很大差异,薄的云块成白色,能见日月轮廓,厚的云块成暗灰色,日月轮廓分辨不清。常成扁圆型、瓦块状鱼鳞片或水波状的密集云条。高积云由水滴或水滴冰晶混合组成。日月光透过薄的高积云常由于衍射而形成内兰外红的光环或华。高积云的成因与层积云类似。薄的高积云稳定少变,一般预示晴天,民间有“瓦块云,晒煞人”“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的说法。厚的高积云如继续增厚,融合成层,则说明天气将有变化,甚至会产生降水。高 云高云全部由细小的冰晶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5000米以上。高云一般不产生降水,冬季北方的卷层云、密卷云偶尔也会降雪,有时可以见到雪幡。卷云云体具有纤维状结构,常成白色,无暗影,有毛丝般的光泽,多成丝条状、片状、羽毛状、钩状、团状等。卷云由冰晶组成。卷层云云体均匀成层,透明或成乳白色,透过云层日月轮廓清晰,地物有影,常有晕的现象。卷层云加厚降低,系统发展,多预示有天气系统影响测站,故民间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等说法。但是如果无明显发展,甚至云量减小,未来天气也不会有明显变化。
云计算底层架构有哪些
一般来说,大家比较公认的云架构是划分为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软件服务层三个层次的。对应名称为IaaS,PaaS和SaaS。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中文名为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主要包括计算机服务器、通信设备、存储设备等,能够按需向用户提供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或网络能力等IT基础设施类服务,也就是能在基础设施层面提供的服务。IaaS能够得到成熟应用的核心在于虚拟化技术,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将形形色色计算设备统一虚拟化为虚拟资源池中的计算资源,将存储设备统一虚拟化为虚拟资源池中的存储资源,将网络设备统一虚拟化为虚拟资源池中的网络资源。当用户订购这些资源时,数据中心管理者直接将订购的份额打包提供给用户,从而实现了IaaS。
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中文名为平台即服务。如果以传统计算机架构中“硬件+操作系统/开发工具+应用软件”的观点来看待,那么云计算的平台层应该提供类似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的功能。实际上也的确如此,PaaS定位于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一整套开发、运行和运营应用软件的支撑平台。就像在个人计算机软件开发模式下,程序员可能会在一台装有Windows或Linux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使用开发工具开发并部署应用软件一样。微软公司的Windows Azure和谷歌公司的GAE,可以算是PaaS平台中最为知名的两个产品了。
SaaS,软件即服务。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用户不需要再花费大量投资用于硬件、软件和开发团队的建设,只需要支付一定的租赁费用,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享受到相应的服务,而且整个系统的维护也由厂商负责
云计算底层架构是用什么写的
云计算架构应用上下文的相关角色包括:云租户/服务消费者、云应用开发者、云服务运营者/提供者、云设备提供者。
云租户/云服务消费者
云租户是指这样一类组织或个人或IT系统,该组织/个人/IT系统消费由云计算平台提供的业务服务(比如请求使用云资源配额,改变指配给虚拟机的CPU处理能力,增加Web网站的并发处理能力等等)。该云租户/云业务消费者可能会因其与云业务的交互而被计费。
云租户也可被看做是一个云租户/业务消费者组织的授权代表。比如说一个企业使用到了云计算业务,该企业整体上相对云业务运营及提供者来说是业务消费者,但在该业务消费者内可能存在更多的细化角色,比如使得业务消费得以实施的技术人员,以及关注云业务消费财务方面的商务人员等。
当然,在更为简化的公有云场景下,这些云业务消费者的角色关系将简化归并到一个角色。
云租户/业务消费者在自助Portal上浏览云服务货架上的服务目录,进行业务的初始化以及管理相关操作。
就多数云服务消费者而言,除从云服务提供者那里获取到的IT能力之外,也同时继续拥有其传统(非云计算模式)IT设施,这使得云服务与其内部既有的IT基础设施进行集成整合至关重要,因此特别需要在混合云的场景下引入云服务集成工具,以便实现既有IT设施与云服务之间的无缝集成、能力调用以及兼容互通。
云应用开发者
云应用开发者负责开发和创建一个云计算增值业务应用,该增值业务应用可以托管在云平台运营管理者环境内运行,或者由云租户(服务消费者)来运行。典型场景下云应用开发者依托于云平台的API能力进行增值业务的开发,但也可能会调用由BSS和OSS系统负责开放的云管理API能力(云应用开发者当然也可能选择独立构建其独立于云平台的增值业务应用系统的BSS/OSS系统,而不调用或重用底层的云管理API)。
云服务运营者/提供者
云服务运营者/提供者承担着向云租户/服务消费者提供云服务的角色,云服务运营者/提供者概念的定义来源于其对OSS/BSS管理子系统拥有直接的或者是虚拟的运营权。同时作为云服务运营者以及云服务消费者的个体,也可以成为其他对外转售云服务提供者的合作伙伴,消费其云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增值,并将增值后的云服务对外提供。
当然,云服务运营者组织内部不排除有云业务开发者的可能性,这两类决策既可在同一组织内共存,也可相对独立进行。
云设备/物理基础设施提供者
云设备提供者提供各种物理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一体机设备,利用各种虚拟化平台,构筑成各种形式的云服务平台。这些云服务平台可能是某个地点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也可能是由地理位置分布的区域数据中心组成的分布式云数据中心。
云计算体系底层是什么
云计算技术特点:弥漫性、无所不在的分布性和社会性。它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可以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
云计算并不是六大特征,而是五大特征。特征如下:
1.支持异构基础资源
云计算可以构建在不同的基础平台之上,即可以有效兼容各种不同种类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资源。硬件基础资源,主要包括网络环境下的三大类设备,即:计算(服务器)、存储(存储设备)和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软件基础资源,则包括单机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
2.支持资源动态扩展
支持资源动态伸缩,实现基础资源的网络冗余,意味着添加、删除、修改云计算环境的任一资源节点,亦或任一资源节点异常宕机,都不会导致云环境中的各类业务的中断,也不会导致用户数据的丢失。这里的资源节点可以是计算节点、存储节点和网络节点。而资源动态流转,则意味着在云计算平台下实现资源调度机制,资源可以流转到需要的地方。如在系统业务整体升高情况下,可以启动闲置资源,纳入系统中,提高整个云平台的承载能力。而在整个系统业务负载低的情况下,则可以将业务集中起来,而将其他闲置的资源转入节能模式,从而在提高部分资源利用率的情况下,达到其他资源绿色、低碳的应用效果。
3.支持异构多业务体系
在云计算平台上,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不同类型的业务。异构,表示该业务不是同一的,不是已有的或事先定义好的,而应该是用户可以自己创建并定义的服务。这也是云计算与网格计算的一个重要差异。
4.支持海量信息处理
云计算,在底层,需要面对各类众多的基础软硬件资源;在上层,需要能够同时支持各类众多的异构的业务;而具体到某一业务,往往也需要面对大量的用户。由此,云计算必然需要面对海量信息交互,需要有高效、稳定的海量数据通信/存储系统作支撑。
5.按需分配,按量计费
按需分配,是云计算平台支持资源动态流转的外部特征表现。云计算平台通过虚拟分拆技术,可以实现计算资源的同构化和可度量化,可以提供小到一台计算机,多到千台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按量计费起源于效用计算,在云计算平台实现按需分配后,按量计费也成为云计算平台向外提供服务时的有效收费形式。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
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
对云计算的定义有多种说法。对于到底什么是云计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种解释。现阶段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云制造,是在“制造即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借鉴了云计算思想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云制造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以及新兴物联网技术等交叉融合的产品,是制造即服务理念的体现。采取包括云计算在内的当代信息技术前沿理念,支持制造业在广泛的网络资源环境下,为产品提供高附加值、低成本和全球化制造的服务。
云计算底层架构的基石
公正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法治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社会稳定的基石全靠公正来诠释。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社会稳定是指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
在社会稳定时有所不及的地方可以采取三种补救措施:以个人的权力或若干人联合组成的权力作为补助;对某些不完善的进行适当的变更。
云计算底层架构包括
来自Gartner的数据显示,到2021年,全球公共云服务的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3020亿美元,并且全球云的使用率总体预计将从2016年的58%提高到2019年的85%。云计算市场每年以20-30%的速度持续增长,首先云计算行业前景很好,大有可为。
下面分析下目前国内云计算市场形势:在中国,云计算也经历了十年来风起云涌的发展历程。从最早只有阿里云、UCloud等一批探路者,到百家争鸣群雄逐鹿,再到市场的逐渐冷静和洗牌,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以及工信部的百万企业上云计划,更多的政府和传统企业产生巨量需求。
目前国内的云计算市场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阿里、腾讯这样有品牌基础的公司,第二类是UCloud,青云,七牛云这样的互联网实力创业公司,第三类是以世纪互联、首都在线等IDC厂商转型做云的公司。
云计算主要岗位分为技术和商务岗位:
技术岗位包括架构师,软件系统的交付工程师,IIaas、Paas、Saas产品的技术工程师和产品经理等;
商务岗位包括售前工程师,销售工程师,后台部门岗位,财务等;
真正做云的底层,远不如想象中那么高大上。云计算要体现出革命性的突破,是需要挑战到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坚信和死守的运营实践和技术基础。
简单的说,云计算给技术带来的挑战就是——『堆叠』。虚拟化使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堆叠起来,从扁平化到有层次性,同时问题和故障也就堆叠起来了。我们需要事无巨细,把新架构带来的新问题逐一攻破,比如存储堆叠我们要用走网络的块存储,网络的堆叠要用sdn/vpc来代替vlan,kvm里影子表影响性能只能靠cpu的硬件特性来解决。
总的来说,所有的公有云厂商做的事情都是——填坑。坑有无数个,有的坑浅,只是在扁平化时不重要;有些坑深,必须要集中力量将其填起,还要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不断优化不断改近;有些坑一眼望去怎么也解决不了,那又要想办法从它旁边绕过去,最好还对用户无感知。
运营是个苦差事,要把脏活和累活都干好,在公有云里面,还得比用户先发现脏活和累活,最好在他还没发现的时候就给干了。当技术还不成熟时(其实技术永远成熟不了),运营能力意味着一个团队直接的竞争力,这是基于踏坑无数的经验和舍我其谁的勇气。
那么,对用户来说,公有云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帮用户把坑填了,帮用户把运营上能简化的都简化好了。用户使用可靠的公有云就相当于站在了可靠的运营能力和实践经验上。云就是互联网的水和电,用户不用再自己购买劣质煤修建发电厂,甚至他都不用关心电厂在哪里,从此他的生命中与此相关的就只有电网公司年薪百万的抄表工了。
用户选择公有云平台其实选择的不是Xen或KVM,更不是感冒于创始人的星座血型,而是对这个平台运营能力的信赖和对待问题的坦诚态度
云计算底层技术
云计算(niaoyun)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像小鸟云计算有着完善的行业解决方案和卓越的云计算技术,且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弹性扩展优势有效降低用户开发运维难度和整体IT成本,让用户能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创新
所谓的“云”,是cloud。不仅仅只是天上的云的那个意思。还有隐含的意思,如一群,一堆之类的。其实这个cloud可以理解为一块,一个集合(group),但这是一个动态的group,一个隶属于因特网的计算群体,里面可以有超级计算机,也可以有普通计算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计算集群可以为你提供一定的计算服务;总结:云,就是互联网上的提供计算服务的计算集群。
云计算底层架构是什么
一般当程序比较大、功能比较繁多,需要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时候,才会进行分层。分层的好处是可以将应用与硬件剥离,当硬件发生变更(移植,设计更改)时只需改动底层以及少量中间层;当需求发生变更时只需改动上层以及少量中间层。
底层一般是直接访问硬件的接口,以串口而言如寄存器操作函数;
中间层一般是在底层与上层之间进行数据及信息的转换,以串口而言如封包/拆包/消息产生/消息响应;
上层一般面向应用,在很少考虑硬件实现的前提下以通用的方式实现所需的功能,以串口而言如printf。
云计算底层架构的关键技术
云计算的底层架构(IaaS和PaaS层)是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共享调用,优点是资源利用率高的优点,但是共享会引入新的安全问题,一方面需要保证用户资源间的隔离,另一方面需要面向虚拟机、虚拟交换机、虚拟存储等虚拟对象的安全保护策略,这与传统的硬件上的安全策略完全不同。
云计算底层架构的重要基石
云计算以其廉价、快速、弹性、共享等特性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但来自于许多专业调研机构的报告都显示用户采用云计算的最大顾虑是云计算的安全问题。众多企业都认为云计算的“资源共享”会涉及很大的安全问题。
不过,任何信息化建设都存在着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在云计算产生之前就存在,没有必要单独把这个问题扩大化。对于企业私有云,在传统的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基础上,再利用一些新发展的云安全技术是完全可以的,因为整个运作是在企业的防火墙以内的。而对公有云,整体安全情况则需要各方逐步完善、规范SLA服务等级协议来确保用户的利益得到保障。
谈及IT系统安全,通常会想到诸多设备。但对于企业来说实质上的需求是“业务安全”,不是设备,也不是软件或其他什么服务。企业真正需求的应该是能理解业务,并将安全与业务相融合的业务安全管理运维。而如身份认证、安装补丁、漏洞扫描、系统评估,配置核查等,乃至对相关安全事件的响应等等均是其中的实现方式。而目前这些实现方式却占用了企业大部分精力,使企业没有精力去规划业务和安全策略的融合。
移动化、云计算这些技术趋势使企业的IT系统越来越复杂。业务创新性和精细化等需求也直接影响着作为支撑业务的IT系统发展,因此面对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与传统IT环境安全比较,云计算特有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虚拟化环境下的技术及管理问题。传统的基于物理安全边界的防护机制难以有效保护基于共享虚拟化环境下的用户应用及信息安全。另外就是,云计算的系统如此之大,而且主要是通过虚拟机进行计算,一旦出现故障,如何快速定位问题所在也是一个重大挑战。
第二是云计算这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将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及使用权进行了分离,因此用户失去了对物理资源的直接控制,会面临与云服务商协作的一些安全问题(主要是信任问题),如用户是否会面临云服务退出障碍,不完整和不安全的数据删除会对用户造成损害,此外,如何界定用户与服务提供商的不同责任也是很大一个问题。
第三,云计算平台导致的安全问题。云计算平台聚集了大量用户应用和数据资源,更容易吸引黑客攻击,而故障一旦发生,其影响范围更多,后果更加严重。此外,其开放性对接口的安全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另外,云计算平台上集成了多个租户,多租户之间的信息资源如何进行安全隔离、服务专业化引发的多层转包引发的安全问题等。
在安全防护体系上,需要构建包括底层架构安全:通过完善、规范服务器虚拟化安全、网络虚拟化安全、存储安全、高可用性要求以及虚拟化安全管理相关配置要求,构建逻辑安全边界,保障虚拟环境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完善对底层资源的调度和分配机制,防止用户对底层资源的过度占用,并引入沙箱隔离技术,实现不同应用程序间的相互隔离;运营管理安全:通过动态的安全环境来提高他的安全性;信息安全层面:通过数据的隔离,加密传输,加密存储这些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保护。
既要面对日益增多的安全问题,又要去理解业务以制订更好的融合管理策略,企业IT部门该如何应对?不妨以SaaS的形式去解决安全问题。把很多复杂性工作交给服务供应商去解决,以使企业的IT安全管理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去理解业务。
SaaS云安全模式为中小企业安全防护提供了一种新选择,SaaS云安全服务是通过云服务方式把安全保护的能力提供给企业。对用户企业而言,这种类似租赁的模式省下了很多软硬件购买成本,并能实现即时按需的保护。并且解决了很多中小企业因为专业人员和资金的缺乏而无法实现有效的安全防护。
当然,寻求专业的云安全服务商,设计出符合企业自身业务特性的云计算安全计划也是很有必要的。云计算不仅意味着技术的变革,也是商业模式的变更。如何通过云来实现更敏捷的业务模式,将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青云安全】专注为个人开发者用户、中小型、大型企业用户提供一站式核心网络云端部署服务,促使用户云端部署化简为零,轻松快捷运用云计算。有着完善的行业解决方案和精湛的云计算技术。帮助用户快速构建稳定、安全的云计算环境。且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弹性扩展优势有效降低用户开发运维难度和整体IT成本,让用户能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创新,实现自身更多价值。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